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实践证明,依托课堂提问推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就当下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价值、实践策略仍然缺少认识,导致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积极利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推动地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01
引言
地理课堂授课过程重点的提问的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地理教师对问题情况进行细致的设计,对有启发性的地理问题进行细致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教学提问的模型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诱导分析-评价总结”四个部分。质量好的教学提问可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和谐生成。教学提问应该是内容设计恰当,提问方式巧妙,引导分析得当,评价良好的有机结合和自然发生。
一、创设生活热点情境与问题型生活情境
在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相关内容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结合教材示意图,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1.让学生观察图中斜坡植被覆盖情况、观察所对应的三个烧杯中水的浑浊情况,思考水土流失与其有何联系。2.假设三个斜坡植被覆盖率相同,但降水强度不同,那么烧杯中的含沙量情况如何,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3.假设三个斜坡植被覆盖率以及降水强度都相同,但坡度大小存在差异,那么所对应的烧杯中含沙量又是如何,与水土流失有何关系。通过创设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水土流失原因,利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或者教师也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总结,通过创设这样问题型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设计问题
在授课时,教师应当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去设计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设计问题或问题链,如“全球气候的具体变化有哪些?”“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人类活动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了哪些影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应该如何规避?”等。这些问题均围绕这个知识点而展开,学生可以根据三个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特点对全球气候未来变化趋势进行汇总,再依據每一次气候变化情况尤其是变化的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课堂问题设计要有深度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针对性。如果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果就与问题设计初衷不符。比如某位老师在讲到澳大利亚和巴西时问道:“澳大利亚和巴西有什么相同点?”这样的问题设计其实是没有针对性的,学生很难准确回答。因为澳大利亚和巴西在地理位置、居民分布、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学生想全面回答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问题针对性强要求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回答范围要有限定。比如可以这样提问:“澳大利亚和巴西在居民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答案很明确:两国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四、结合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设计
例如,在进行《大洲和大洋》的教学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路面积、比例;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分布以及分界线;掌握四大洋的分布以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了解大陆与大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区分亚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针对上述的教学重难点,仅让学生阅读教材和进行语言教学,显然是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重难点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七大洲、四大洋的地图,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地球的俯视图,询问学生“从太空中观察地球,能够发现地球大部分是什么颜色的?说明什么?”等待学生回答出是蓝色,说明海洋面积大于大陆面积的答案。然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南北半球图与水陆半球图,利用其图片加工功能为学生展示分界线,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认识。
五、培养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习惯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课本中有关环境和资源的相关内容时,先为学生讲解“环境”与“资源”有关的概念,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主动提问上,让他们能够爱护资源与保护环境,接着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后,教师也要对学生所提的问题给予重视,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问无定法,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多法并用,讲求艺术性,重视策略性,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刘清平.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名师在线,2019(33):47-48.
[2]邓梦英,邓梦兰.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问题化教学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82-84.
[3]谢伍一.深度教学的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J].广西教育,2019(29):156-157.
渭南初级中学 714000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01
引言
地理课堂授课过程重点的提问的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地理教师对问题情况进行细致的设计,对有启发性的地理问题进行细致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教学提问的模型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诱导分析-评价总结”四个部分。质量好的教学提问可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和谐生成。教学提问应该是内容设计恰当,提问方式巧妙,引导分析得当,评价良好的有机结合和自然发生。
一、创设生活热点情境与问题型生活情境
在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相关内容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结合教材示意图,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1.让学生观察图中斜坡植被覆盖情况、观察所对应的三个烧杯中水的浑浊情况,思考水土流失与其有何联系。2.假设三个斜坡植被覆盖率相同,但降水强度不同,那么烧杯中的含沙量情况如何,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3.假设三个斜坡植被覆盖率以及降水强度都相同,但坡度大小存在差异,那么所对应的烧杯中含沙量又是如何,与水土流失有何关系。通过创设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水土流失原因,利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或者教师也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总结,通过创设这样问题型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设计问题
在授课时,教师应当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去设计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设计问题或问题链,如“全球气候的具体变化有哪些?”“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人类活动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了哪些影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应该如何规避?”等。这些问题均围绕这个知识点而展开,学生可以根据三个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特点对全球气候未来变化趋势进行汇总,再依據每一次气候变化情况尤其是变化的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课堂问题设计要有深度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针对性。如果问题没有针对性,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果就与问题设计初衷不符。比如某位老师在讲到澳大利亚和巴西时问道:“澳大利亚和巴西有什么相同点?”这样的问题设计其实是没有针对性的,学生很难准确回答。因为澳大利亚和巴西在地理位置、居民分布、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学生想全面回答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问题针对性强要求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回答范围要有限定。比如可以这样提问:“澳大利亚和巴西在居民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答案很明确:两国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四、结合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设计
例如,在进行《大洲和大洋》的教学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路面积、比例;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分布以及分界线;掌握四大洋的分布以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了解大陆与大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区分亚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针对上述的教学重难点,仅让学生阅读教材和进行语言教学,显然是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重难点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七大洲、四大洋的地图,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地球的俯视图,询问学生“从太空中观察地球,能够发现地球大部分是什么颜色的?说明什么?”等待学生回答出是蓝色,说明海洋面积大于大陆面积的答案。然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南北半球图与水陆半球图,利用其图片加工功能为学生展示分界线,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认识。
五、培养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习惯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课本中有关环境和资源的相关内容时,先为学生讲解“环境”与“资源”有关的概念,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主动提问上,让他们能够爱护资源与保护环境,接着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后,教师也要对学生所提的问题给予重视,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问无定法,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多法并用,讲求艺术性,重视策略性,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刘清平.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名师在线,2019(33):47-48.
[2]邓梦英,邓梦兰.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问题化教学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82-84.
[3]谢伍一.深度教学的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J].广西教育,2019(29):156-157.
渭南初级中学 7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