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96架直升机组成的护旗方队和直升机大机群密集编队格外引人注目。而在人们惊叹于编队的壮观和我国直升机产业的迅速发展时,却很少有人清楚在这次阅兵背后广大陆航部队官兵所付出的艰辛。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这堪称世界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编队背后的故事。
“算上备份机,参训直升机总数突破了120架。”陆航阅兵指挥部总指挥、总参陆航部部长袁继昌少将说,而这个规模在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我陆军航空兵首次亮相‘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时,全军陆航部队列装的各型直升机总数也不过百余架。”
较之于1999年的25架参阅和2009年的36架参阅,此次参阅直升机梯队装备数量之多、队形之密集,在中国军队历史上前所未有,特别是大速度大旗面挂旗飞行、“70”字队、70架超密集队形,在世界阅兵史上也前所未有。两个“前所未有”,带给陆航阅兵部队的是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无现成经验可循等一系列困难。为了确保大机群以精准队形、恢宏气势,米秒不差整齐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陆航阅兵指挥部集中力量、集智攻关,不仅有效解决了旗面破损、大速度摆振、大机群编队稳定性差等重难点问题,而且主动探索修改队形,使中队距离由预案的200米压缩为100米,并添加了拉彩烟项目,确保了阅兵训练的质量和最佳观赏效果。
此次参阅直升机来自全军10个陆航旅、团,不同任务性质的部队,不同性能特点的装备,在编队时都需要反复磨合。以“80后”为主体的参阅飞行员,驾龄较短,必须在反复严抠细训中增长大编队飞行经验。在世界飞行史上,组织百架直升机大机群密集编队飞行,尚无先例。而此次阅兵中,陆航各任务部队的年轻飞行员们不仅要创造这个纪录,而且还必须确保每架直升机“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
“飞行过程中稍遇气流,或者手部轻微抖动,体现在直升机上就是至少两三米的偏差。”直升机梯队带队长机机长、总参陆航部作训局局长黄克超说道。单架直升机偏离两三米,及时调整后影响不大,但在机群密集飞行中,一架直升机的偏差如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成倍放大,后果不堪设想。为此,陆航阅兵指挥部在每架直升机上安装了新型的距离测量设备——北斗差分系统,将坐标位置精确控制在1米以内、到达时间控制在1秒以内。在此基础上,成立飞行质量评估组,制定了系统的考评程序和标准,每次飞行结束后张榜公布成绩,成绩优异可评为“精准长机”和“铁杆僚机”,成绩不理想的将会被约谈,与评估组成员共同分析失误原因及解决对策。
抗战胜利日阅兵中首次采取“70”纪念字样的编队飞行,富有时代特色,新颖震撼。而这绝佳观赏性的背后是陆航空中梯队飞行员们又一场挑战极限、创造奇迹的攻坚战。因为正常的编队飞行要求直升机之间的间隔和距离均不能小于30米,而“70”受阅编队的基本数据是:20-0-20(米),即:横向队形间,前后距离是0米,左右间隔20米;纵向队形间,左右间隔是0米,前后距离20米。这远远超出了标准上限值,危险性很大,对飞行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被业内专家称为突破极限的超密集编队。
护旗方队悬挂国旗和军旗通过天安门受阅是我国首次在阅兵式上使用直升机外挂旗帜飞行。当时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速为180千米,已远超外挂飞行的规定时速120~130千米;悬挂的旗帜长9米、宽6米,挂旗钢索重达600多千克,相对气流作用在旗帜上的作用力超过一吨,对直升机空中稳定性造成了很大影响,一旦形成空中飘摆,就会危及飞行安全。然而,受阅时,飞行员不但要挂旗飞行,还要做到“队形准确、米秒不差”,这样的难度对于空中护旗方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确保训练的质量和安全,陆航阅兵指挥部一方面通过理论研究、科学试验、科技辅助和专攻精练,积极探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训法;另一方面则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大强度组训,在苦练精飞中反复锤炼打磨飞行员的飞行技能,最终使每一名飞行员都练就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始终确保飞行精准、平稳的过硬素质。
陆军航空兵是陆军新型作战力量,组建29年来,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逐步由支援保障型向主战突击型转变,成为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关键要素。在此次抗战胜利日阅兵式上,陆军航空兵的地位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由过去的配角地位,一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明星。阅兵分列式首先由直升机护卫国旗军旗通场,新型直10、直19攻击直升机首次参加大阅兵,并组成“70”字样,充分展现了中国陆军航空兵的训练水平和作风形象。在壮观的尾声则出动70架直升机以7组“楔形”编队和1组“一字”形编队的密集队形拉烟通过天安门广场,陆航部队的国产主战装备——直8B、直9、直10、直19首次集体亮相,机型涵盖攻击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集中反映了陆航部队最新的装备发展成果。陆航阅兵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护旗方队带队长机机长、总参陆航部副部长陶炳兰少将说,阅兵可以锤炼官兵顽强的战斗作风,综合反映部队建设水平,不是实战胜似实战。这次阅兵,必将对陆航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链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陆军航空兵直接受阅的96架直升机,涵盖了3类4个系列5种型号的国产主战装备,即: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勤务直升机三个类别,直8、直9、直10、直19四个系列,直8B、直9WZ、直9WA、直10、直19五种型号。具体为:
直8B,多用途大型战术运输直升机,主要用于兵力机动运输、武器装备及后勤物资运输、伤病员紧急撤离、抢险救灾等任务。
直9WZ,主要用于对战场前沿实施战术侦察,为攻击直升机提供目标信息,引导攻击直升机对敌地面目标实施打击。
直9WA,主要用于对浅近纵深的隐蔽、机动装甲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对地面部队作战行动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攻击敌方直升机及其他低空飞行器。
直10,中国自主研制的最先进的中型攻击直升机,主要用于攻击坦克、直升机等目标,为地面部队实施直接火力支援。具有快速机动、精确打击的独特优势,被誉为“树梢杀手”。
直19,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攻击直升机,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辆等地面目标,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也可用于攻击敌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
编辑:赵静蕊
“算上备份机,参训直升机总数突破了120架。”陆航阅兵指挥部总指挥、总参陆航部部长袁继昌少将说,而这个规模在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我陆军航空兵首次亮相‘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时,全军陆航部队列装的各型直升机总数也不过百余架。”
较之于1999年的25架参阅和2009年的36架参阅,此次参阅直升机梯队装备数量之多、队形之密集,在中国军队历史上前所未有,特别是大速度大旗面挂旗飞行、“70”字队、70架超密集队形,在世界阅兵史上也前所未有。两个“前所未有”,带给陆航阅兵部队的是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无现成经验可循等一系列困难。为了确保大机群以精准队形、恢宏气势,米秒不差整齐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陆航阅兵指挥部集中力量、集智攻关,不仅有效解决了旗面破损、大速度摆振、大机群编队稳定性差等重难点问题,而且主动探索修改队形,使中队距离由预案的200米压缩为100米,并添加了拉彩烟项目,确保了阅兵训练的质量和最佳观赏效果。
此次参阅直升机来自全军10个陆航旅、团,不同任务性质的部队,不同性能特点的装备,在编队时都需要反复磨合。以“80后”为主体的参阅飞行员,驾龄较短,必须在反复严抠细训中增长大编队飞行经验。在世界飞行史上,组织百架直升机大机群密集编队飞行,尚无先例。而此次阅兵中,陆航各任务部队的年轻飞行员们不仅要创造这个纪录,而且还必须确保每架直升机“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
“飞行过程中稍遇气流,或者手部轻微抖动,体现在直升机上就是至少两三米的偏差。”直升机梯队带队长机机长、总参陆航部作训局局长黄克超说道。单架直升机偏离两三米,及时调整后影响不大,但在机群密集飞行中,一架直升机的偏差如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成倍放大,后果不堪设想。为此,陆航阅兵指挥部在每架直升机上安装了新型的距离测量设备——北斗差分系统,将坐标位置精确控制在1米以内、到达时间控制在1秒以内。在此基础上,成立飞行质量评估组,制定了系统的考评程序和标准,每次飞行结束后张榜公布成绩,成绩优异可评为“精准长机”和“铁杆僚机”,成绩不理想的将会被约谈,与评估组成员共同分析失误原因及解决对策。
抗战胜利日阅兵中首次采取“70”纪念字样的编队飞行,富有时代特色,新颖震撼。而这绝佳观赏性的背后是陆航空中梯队飞行员们又一场挑战极限、创造奇迹的攻坚战。因为正常的编队飞行要求直升机之间的间隔和距离均不能小于30米,而“70”受阅编队的基本数据是:20-0-20(米),即:横向队形间,前后距离是0米,左右间隔20米;纵向队形间,左右间隔是0米,前后距离20米。这远远超出了标准上限值,危险性很大,对飞行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被业内专家称为突破极限的超密集编队。
护旗方队悬挂国旗和军旗通过天安门受阅是我国首次在阅兵式上使用直升机外挂旗帜飞行。当时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速为180千米,已远超外挂飞行的规定时速120~130千米;悬挂的旗帜长9米、宽6米,挂旗钢索重达600多千克,相对气流作用在旗帜上的作用力超过一吨,对直升机空中稳定性造成了很大影响,一旦形成空中飘摆,就会危及飞行安全。然而,受阅时,飞行员不但要挂旗飞行,还要做到“队形准确、米秒不差”,这样的难度对于空中护旗方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确保训练的质量和安全,陆航阅兵指挥部一方面通过理论研究、科学试验、科技辅助和专攻精练,积极探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训法;另一方面则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大强度组训,在苦练精飞中反复锤炼打磨飞行员的飞行技能,最终使每一名飞行员都练就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始终确保飞行精准、平稳的过硬素质。
陆军航空兵是陆军新型作战力量,组建29年来,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逐步由支援保障型向主战突击型转变,成为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关键要素。在此次抗战胜利日阅兵式上,陆军航空兵的地位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由过去的配角地位,一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明星。阅兵分列式首先由直升机护卫国旗军旗通场,新型直10、直19攻击直升机首次参加大阅兵,并组成“70”字样,充分展现了中国陆军航空兵的训练水平和作风形象。在壮观的尾声则出动70架直升机以7组“楔形”编队和1组“一字”形编队的密集队形拉烟通过天安门广场,陆航部队的国产主战装备——直8B、直9、直10、直19首次集体亮相,机型涵盖攻击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集中反映了陆航部队最新的装备发展成果。陆航阅兵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护旗方队带队长机机长、总参陆航部副部长陶炳兰少将说,阅兵可以锤炼官兵顽强的战斗作风,综合反映部队建设水平,不是实战胜似实战。这次阅兵,必将对陆航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链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陆军航空兵直接受阅的96架直升机,涵盖了3类4个系列5种型号的国产主战装备,即: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勤务直升机三个类别,直8、直9、直10、直19四个系列,直8B、直9WZ、直9WA、直10、直19五种型号。具体为:
直8B,多用途大型战术运输直升机,主要用于兵力机动运输、武器装备及后勤物资运输、伤病员紧急撤离、抢险救灾等任务。
直9WZ,主要用于对战场前沿实施战术侦察,为攻击直升机提供目标信息,引导攻击直升机对敌地面目标实施打击。
直9WA,主要用于对浅近纵深的隐蔽、机动装甲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对地面部队作战行动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攻击敌方直升机及其他低空飞行器。
直10,中国自主研制的最先进的中型攻击直升机,主要用于攻击坦克、直升机等目标,为地面部队实施直接火力支援。具有快速机动、精确打击的独特优势,被誉为“树梢杀手”。
直19,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攻击直升机,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辆等地面目标,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也可用于攻击敌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
编辑:赵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