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感恩教育,提升青少年思想素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ish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优秀品质。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本文从分析感恩的内涵、感恩教育的目标和途径出发,对开展感恩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一、感恩的内涵
  
  要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首先必须对感恩本身有全面、深入、准确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感恩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感恩”是中西文化中共有的词汇,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从这一定义来看,我们认为,所谓的感恩,就是个体意识到外界(他人、社会、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知、情绪和行为。全面理解感恩的内涵,可以从感恩对象和价值判断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施与对象来看,感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他人的感恩。《诗经》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牛津英语大词典》把感恩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也表明感恩首先是对他人的一种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可以说是人最原始、最朴素的一种感恩。这种对他人的感恩还存在于老师的教育之恩、同伴的友爱之恩、同事的合作之恩等等。可以说,对他人的感恩是一切感恩的起点。
  2.对社会的感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是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鲁滨孙式的生活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感恩社会。无论在哪种社会,一个人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故土的培育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
  3.对自然的感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最本质的思考。人不过是自然之子,我们无时无刻不受自然的恩惠,我们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土壤、空气、水、气候、森林、草原和各类动植物,对我们来说都是生死攸关。因此,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感恩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之意。
  
  二、感恩教育的目标和途径
  
  开展感恩教育是改变当前青少年感恩意识缺乏现状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当代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前提。因此,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感恩意识的提高,而是感恩行动的传递和承接。概括起来说,感恩教育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或方法,通过某种途径,切入青少年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青少年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操。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法,需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家庭是开展感恩教育的逻辑起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从孩子出生直到十二三岁,父母都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榜样。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是孩子将来成为什么人的关键因素。当前,青少年缺乏感恩之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私,不知道孝敬长辈。究其原因,家庭无原则的溺爱,感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是重要因素。家长一味甘心为孩子默默奉献,对孩子所应给予父母起码的感恩和爱心毫无要求、不给机会甚至间接阻扰,埋没和扼杀了平时生活中孩子的感恩言行。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家庭是逻辑的起点和重要的前提。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一些做人的准则和道理,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让孩子明白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才可能广泛地被社会接纳,才可能长期获得成功。
  2.学校是开展感恩教育的主导阵地。学校是现代社会个人通往社会的必由之路。学校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把占社会主导的价值标准内化为青少年自身的行为规范。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在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和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感恩教育更需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既可以通过营造感恩氛围,优化感恩环境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引导把感恩的意识上升为感恩祖国,回报社会,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国家做贡献。
  
  三、开展感恩教育的几点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感恩具有丰富的内涵。感恩既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意识和规范,也是人类社会所推崇的一种优秀传统和文化,开展感恩教育需要我们对其内涵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挖掘。2、在青少年群体开展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其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素质高尚的优秀人才。3、开展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教育。爱的种子需要四处传播,善的力量需要发扬壮大。感恩虽然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但是需要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加强研究,不断引导青少年增强感恩意识。在家庭方面,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要向青少年灌输感恩是一种美,是一种责任,对感恩有正确的认识。在学校方面,要围绕“感父母之恩德,念学校之栽培,报祖国之养育”等主题,深化感恩内涵,融入各种课堂教学和活动,帮助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方面,我们要加强感恩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感恩氛围,为青少年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2.注重实践。实践是感恩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教,也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心灵体验和感受,而要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感恩行动中去。家长要乐于接受孩子对自己的感恩,鼓励孩子在家里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能够体验到为家做贡献的快乐。学校要结合各种特殊的节日开展不同类型的感恩活动,更多地为青少年创造参与实践的平台。要鼓励青少年经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活动,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奉献的美丽。
  
  作者单位:南京民办实验学校(小学部)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调整自我心理和行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要接受来自智力能力以外的职能的控制,以便随时适应学习情境的变化;课后,作业的完成,知识的复习和时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划,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种指导、调节、控制“认知能力”的能力,也就是“元认知能力”。    一、“元认
期刊
闲暇出智慧。我对生命体成长的一点感悟,也许源自一盆小小的绿萝。  一直盼望着能拥有一盆水培的绿萝,因为我爱绿萝肥美的叶片,舒展的姿态,水培较之盆栽的好处,是能看清植物底部缠绵的根须。  去年秋天我终于拥有了第一盆水培的绿萝,放入一个圆球状的器皿,搁在红木花架上。茶余饭后,我常常绕着花架欣赏每一片绿叶。心形的叶片各具形态,摇曳生姿;绿意盎然,蓬蓬勃勃。它们绿得醉人,墨绿厚实,浓绿深沉,淡绿则在光下透
期刊
【摘要】小班化教学就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小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及方向。小班化教学是否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取决于其人际互动这一动态过程的状况。只有充分发挥互动交往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如果小班化教育得以实施,教学互动能够真正形成,那么素质教育就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人际互动  教育社会学认为课堂是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活
期刊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挖掘教材中可探究的因素,引导学生以获取地理基础知识为目标,培养创造性的学习思维,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进而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及的开设探究型课程的设想,并做出如下界定:研究型(探究型)课程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依照科学
期刊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在许多教师中间,可谓有着普遍的认同,打瞌睡、讲话、小动作不断, 更有甚者出现了逃课等现象。所以,“难教”成了任课教师的一大问题。  日前,在随堂听取一位资深教师的课上,发现上述的情况荡然全无。秘诀何在?在课后与这位教师交流中,笔者有了新的感悟,以下就其中应用的“显错手法”,与大家交流。  当时我们听取的是《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有关宏观经济领域中“三大产业”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说到学习历史,不少学生都曾演绎过“记—背—忘”的三步曲,即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简单枯燥又无意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与历史之间本来就客观存在的时空距离基础上,又添加了心理距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
期刊
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这些建议无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思想。  新课标还指出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在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性的学习,即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的学和练大都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之下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基于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特别是近年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改进和深化,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媒体,以其形象、新颖、直观、丰富、趣味等特点,极大提高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作用显著,应大力推广,充分利
期刊
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笔者听过不少这样的语文课:多媒体眼花缭乱,形式五花八门,课堂上又唱歌来又跳舞,又表演来又画画……审视这样的语文课,虽然热热闹闹,观赏性强,但最终学生获得的东西却并没有多少,这种华而不实的语文课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教学要讲究方法,但却不能滥用,只有那些能切实为语文教学服务、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才是好方法。实践证明,在诸多教学方法中,简笔画既容易操作,又能真正为人所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