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政府职能转变与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向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sdr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基础教育阶段政府职能转变,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但与此同时,这种转变导致民办中小学当初的背景不复存在,从而对其构成了新的冲击。因此,很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新形势下民办教育的发展思路。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当前,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以提供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为重点,致力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需求。这对于前期基于基础教育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诞生的大量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构成了新的冲击。我们需要在对前一时期民办教育发展背景与得失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新形势下民办中小学发展的出路。
  
  一、基础教育阶段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得失
  
  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长期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分税制与税费改革的推进,一些地区基层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的现象非常突出。为化解因财政危机而引发的公共教育供给危机,不少地方政府开始摸索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公办教育转制、名校办民校等,进行市场化倾向的改革,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与各种民办学校多样化办学的基本格局。
  这种改革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不同群体代表不同利益的争议声。从基础教育数量增长的维度来看,世纪之交的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缺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一些地方采取“民办教育 公办教育民营化”模式的市场取向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教育发展中的融资问题,缓解了基层政府的教育财政压力,增加了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机会供给,满足了当地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种改革在经济学上是符合“帕累托改进标准”的,即改革做到了在不影响其他个体接受教育的前提下,让更多人能够选择接受自己所需要的学校教育。但在改革过程中一个明显的缺陷是,政府没有把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增加教育投入作为基本战略,使公办教育走上了民营化的歧路,混淆了基础教育发展中政府—市场、公办—民办的功能。
  从基础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来看,基础教育市场取向改革,对于调整教育发展中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基础教育领域,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公共教育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改变发展基础教育中资金短缺的现状,缓解政府财政困难等是十分有益的。但问题在于,对基础教育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政府行为的评价,需要关注教育投入多元化的同时,是否导致地方政府基础教育投入不足,降低自己应负的责任;是否在发展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保持中立,维系公平竞争。一些地方政府以改革的名义减少基础教育投入,甚至通过“卖学校”等方式卸除责任;政府权力又不恰当地干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这场教育改革在前期使更多的人有了接受教育与选择教育的机会,无疑具有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就受到了质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认为:更好的基础教育和卫生保健直接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它们还提高了一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使其免于贫困;越好的基础教育与卫生保健,潜在的穷人就越可能有较好的机会脱离贫困。首先,基础教育采取市场取向的改革模式,无疑大大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教育支出,这场改革的受益者不能说就是当地的学生,因为原本就应该由政府提供的良好的教育,现在必须要学生及家庭花高额的费用才能享有,政府通过改革把自己没有尽到的义务转嫁给学生及社会来承担,加剧了当地居民不公平的感受,甚至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其次,改革形成了学校发展的“马太效应”,一些优质学校可以通过高收费进一步发展,拉大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差距,并用经济排斥手段将一些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排除在外,造成学校分层与学生分化。
  从教育规律与教育质量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改革主要诉求的是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而非“教育本位”的。正是因为改革的设计较少地考虑“教育性”,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损教育公益性、公平性、教育质量的问题,诸如巨型学校、大班化、教师频繁流动等问题。此外,改革也进一步将应试教育推向了极致,这是因为生源是民办学校生存的根本,而生源竞争的关键是升学率,入学的竞争演变成了升学的竞争。
  
  二、基础教育政府职能转变对民办教育的挑战
  
  自2006年我国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以来,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职能定位于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为社会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方面。具体政策体现在:一是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逐步实行并完善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和助学制度,让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城乡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淡化义务教育阶段的非均衡发展,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进行有效的财政补助、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口支援,将公共教育资源优先考虑西部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向弱势群体倾斜;三是努力实施和完善保证底线公平的义务教育政策,让“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落到实处,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基础教育阶段政府职能转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同时,这种转变使得民办中小学当初发展的背景不复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民办学校面临的挑战与命运也迥然不同。
  首先,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竞争出现新的变化。随着近年来政府教育投入增加,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待遇明显改善,公办学校校均规模急剧扩张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逐步扩大,加上各地着力进行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也基本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原先民办学校在硬件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的优势便不复存在,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回流到公办学校的情况,一些水平一般的民办中小学招生出现困难。政策环境的改变,抬高了公办与民办学校的竞争平台,民办学校办学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民办教育生存空间逐渐缩小。
  其次,民办中小学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微妙。由于学校的所有制、举办者不同,通常自上而下委托模式的民办学校与政府有良好关系,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而大量自下而上的低定位的乡村民办学校,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则较多受到排斥、漠视,经常面临关闭的困境。在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往往对招商引资、大资本进入的民办学校与本土的民办学校,实行不同的政策待遇,使学校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再次,地方政府的强势介入使得不同的民办学校出现不平等竞争。本来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学校硬件投入、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这本是非常正常的竞争,对于促进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公权力的不恰当介入,使得各民办学校的竞争出现不和谐音。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一是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名义,用行政权力维系公办学校的强势地位,遏止民办学校做大,或者通过“名校办民校”实行不公平竞争。另一种情况是看到民办教育有利可图,为熟人或自己营造生财之道,给有特殊关系的民办学校若干特权,人为地打压另一部分民办学校或公办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临床遇到持续转氨酶升高不能够用肝病解释时,应想到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方法:我院收治8例主因“发现转氨酶升高”的肌肉病,除外常见嗜肝病毒感染,也除外其它常见的如EB病毒
一、我国班级工作的传统    成熟形态的班级组织形式最初出现于西方,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与学的基本单位。随着岁月的推进,其基本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最初定位的经济节约功能到个体社会化功能,再到民主国家公民的培养,班级的功能被不断丰富着。与世界各国相比,因教育活动结构、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班级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传统和特色,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集体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出血治疗策略的疗效评价。方法:按GCS评分,将病人分为3~5;6~8;〉8分三组,分别在组内比较单纯脑室外引流或脑室外引流加血肿清除术对不同类型脑室出血病人的疗效。
通过对天然气和煤气烧丝的对比试验,提出了利用天然气条缝形单火口代替煤气双火口烧丝,为天然气应用到绢纺烧毛工程中提供了可能。
政策性农业保险既具有一般商业保险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从法律制度层面寻求解决之道:其一,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
在有关高考的议论中,多数都是对高考弊端的指责,如说高考造成了区域教育不公、高考导致了中小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等等。不过,我们应该看到,高考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在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倾斜的高考分数线问题    现象:高考造成倾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不公。  本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高校布局不平衡,导致录取比例不平衡。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
近年来,我大胆进行了口头作文训练的尝试。这一训练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分步到全篇,形成一个个台阶,逐步加深、逐步提高的。开始,我只要求学生谈文章的立意或文章的论据与论证方法,后来才要求学生出口成章、口头完成作文。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口头作文是当众进行的,自然就会形成对学生的知识广度、认识深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加,致使一部分在校学生的家长离家别子,进入了外出务工族、经商族的行列。这样就导致农村中小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由于他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缺少父母的管教,再加上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棘手的问题。因此,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有效管理,就成了现今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带好班级
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农村教师的参与,那简直不可想象。但是,由于我国农村较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师占有的社会资源相对贫乏,教师工作条件相对落后,因而农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任务更为艰巨。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农村教师急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现代教育改革就是使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由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抽象而纷杂。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方法不熟练、训练不到位等原因学起来感到困难。要想上好物理课,必须有一定的策略,教师应尽量给学生们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去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完美的统一,就会产生最佳的效果。  一、教案设计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传统的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撰写教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