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教师的教学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在授课中采取自学、竞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方式方法就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力四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真正学懂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乐教乐学激发兴趣
学为所用,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才会对数学有兴趣,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大多数学生不会天生就对学习感兴趣,而是要经过教师的培养而产生兴趣,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和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充分学习数学的机会,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力四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真正学懂数学。
一、巧妙导入,诱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开始时师生情感交流的第一音符。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及知识体系,设计新颖有趣而针对性和衔接性强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用谜语导入,因其具有“竞争”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谜语进行分析时,激发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授“年、月、日”时,先出了一个谜语:一物生来怪,身穿衣层层,三百多套衣,每天脱一件,年底全脱玩,只剩一张皮。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有学生喊出“是日历”,我对这个结果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日历都比较熟悉。撕下一张就过了一天,都撕完了就过了一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这样一来,不僅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这样导入,不但简洁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而且注意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导向,激发兴趣
新课前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目标导向的实质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初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依据新课内容,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根据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例如,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我发现学生总是不能够对齐数位,依然按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所以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竖式中,每下一行都要比上一行向左错一位。如此,引导学生专门研究数位与乘法竖式的关系。学生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顺利而便捷的完成学习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获得新知,强化兴趣
(一)课内自学增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探究的方向,留给学生可自学探究的空间。例如,我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长方形的长和宽相交成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相交不是直角,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不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有可能是底乘高。那么,这会不会是特例呢?学生便主动用各种平行四边形来验证猜想。联想到底乘高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相似性,学生逐渐将探究的方向聚焦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上,主动探究出拼接、割补等方法……对于不同图形,学生觉得有必要去探究;对于类似的公式,学生觉得有方向去探究,这样,探究的兴趣就很高。
(二)交流反馈提兴趣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听懂,需要教师时时与学生交流,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练习反馈来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1.抢答中提高兴趣。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进行的教学反馈这是常见的。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巧妙性,照顾好中差的学生,而且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平等的、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消除内心的顾虑,从而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面的同学抢答,这样看似抢答一个问题,实则代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一节课教师不但对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学生觉得人人有机会,也就争先回答问题了,兴趣自然提高了
2.练习中提高兴趣。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就很好的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从全班的做题效率中也就了解了学生整体掌握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在练习中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兴趣会高涨,学习积极性自然高。
(三)竞争、合作探究兴趣高
1.竞争中激发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合理的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男女竞争,小组竞争,班级竞争,把竞争带入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为数学教学创造一种有效竞争氛围,这样就有效预防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中培养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按成绩的好中差分配,编成小组。在学习中引导他们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优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先急着讲,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元开展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在全班开展讨论。有时候教师讲解学生不一定听懂,但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讲反而会清楚明了。这样好学生当了“老师”很兴奋,学困生不会因为害怕问老师,而不懂装懂。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培养。
3.动手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当中,我们还不能忘了创造各种动手操作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如四年级上册,可以让学生自己画直线、射线、线段、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各种形态的图形画法学生乐此不疲。
四、巩固练习,巧妙设疑、找准混淆点和迁移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非常系统的,教师讲授新课都需要合理的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在巩固练习时,一定要巧妙设疑,对准易混淆点,找准“迁移点”从而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兴趣。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有的学生可能听得似懂非懂,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剪平行四边形,并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当学生熟练掌握后可以给学生几个不同的梯形,提醒学生按照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出梯形面积。这样巩固练习,不仅让学生知道了知识迁移而且还不容易混淆,轻松有趣,乐不可言。
五、作业布置显兴趣
常有家长说孩子回家先做某科作业,总是把另一些作业放到最后。其实孩子最先做的就是他最感兴趣的作业。其实,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让孩子感到有趣的作业,他们才可以高效的完成,从而真正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同时给学生留下自己选择的空间,培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并快乐的选择自己作业的数量与难度,真正做到查漏补缺。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在授课中采取自学、竞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方式方法就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种动力和信念将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探索、敢于超越。
【关键词】小学数学乐教乐学激发兴趣
学为所用,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才会对数学有兴趣,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大多数学生不会天生就对学习感兴趣,而是要经过教师的培养而产生兴趣,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和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充分学习数学的机会,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力四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真正学懂数学。
一、巧妙导入,诱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开始时师生情感交流的第一音符。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及知识体系,设计新颖有趣而针对性和衔接性强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用谜语导入,因其具有“竞争”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谜语进行分析时,激发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授“年、月、日”时,先出了一个谜语:一物生来怪,身穿衣层层,三百多套衣,每天脱一件,年底全脱玩,只剩一张皮。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有学生喊出“是日历”,我对这个结果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日历都比较熟悉。撕下一张就过了一天,都撕完了就过了一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这样一来,不僅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这样导入,不但简洁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而且注意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导向,激发兴趣
新课前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目标导向的实质是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初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依据新课内容,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根据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例如,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我发现学生总是不能够对齐数位,依然按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所以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竖式中,每下一行都要比上一行向左错一位。如此,引导学生专门研究数位与乘法竖式的关系。学生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顺利而便捷的完成学习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获得新知,强化兴趣
(一)课内自学增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探究的方向,留给学生可自学探究的空间。例如,我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长方形的长和宽相交成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相交不是直角,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不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有可能是底乘高。那么,这会不会是特例呢?学生便主动用各种平行四边形来验证猜想。联想到底乘高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相似性,学生逐渐将探究的方向聚焦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上,主动探究出拼接、割补等方法……对于不同图形,学生觉得有必要去探究;对于类似的公式,学生觉得有方向去探究,这样,探究的兴趣就很高。
(二)交流反馈提兴趣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听懂,需要教师时时与学生交流,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练习反馈来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1.抢答中提高兴趣。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进行的教学反馈这是常见的。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巧妙性,照顾好中差的学生,而且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平等的、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消除内心的顾虑,从而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面的同学抢答,这样看似抢答一个问题,实则代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一节课教师不但对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学生觉得人人有机会,也就争先回答问题了,兴趣自然提高了
2.练习中提高兴趣。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就很好的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从全班的做题效率中也就了解了学生整体掌握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在练习中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兴趣会高涨,学习积极性自然高。
(三)竞争、合作探究兴趣高
1.竞争中激发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合理的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男女竞争,小组竞争,班级竞争,把竞争带入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为数学教学创造一种有效竞争氛围,这样就有效预防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中培养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按成绩的好中差分配,编成小组。在学习中引导他们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优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先急着讲,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元开展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在全班开展讨论。有时候教师讲解学生不一定听懂,但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讲反而会清楚明了。这样好学生当了“老师”很兴奋,学困生不会因为害怕问老师,而不懂装懂。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培养。
3.动手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当中,我们还不能忘了创造各种动手操作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如四年级上册,可以让学生自己画直线、射线、线段、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各种形态的图形画法学生乐此不疲。
四、巩固练习,巧妙设疑、找准混淆点和迁移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非常系统的,教师讲授新课都需要合理的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在巩固练习时,一定要巧妙设疑,对准易混淆点,找准“迁移点”从而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兴趣。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有的学生可能听得似懂非懂,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剪平行四边形,并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当学生熟练掌握后可以给学生几个不同的梯形,提醒学生按照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出梯形面积。这样巩固练习,不仅让学生知道了知识迁移而且还不容易混淆,轻松有趣,乐不可言。
五、作业布置显兴趣
常有家长说孩子回家先做某科作业,总是把另一些作业放到最后。其实孩子最先做的就是他最感兴趣的作业。其实,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让孩子感到有趣的作业,他们才可以高效的完成,从而真正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同时给学生留下自己选择的空间,培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并快乐的选择自己作业的数量与难度,真正做到查漏补缺。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在授课中采取自学、竞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方式方法就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种动力和信念将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探索、敢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