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差异 分城施策

来源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针对房地产调控,提出要“分城施策”。他强调:“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有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情况各异,所以我们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从讲话释放出的信号解读,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重视“差异性”。原来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是全国一刀切,要限购都限购,要限贷都限贷,中央对全国保障房建设下达了具体的指令性数量指标,层层问责;现在则是强调各个地方要根据自身情况来执行,地方政府要负起责任。
  不可否定,近十年来,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十分重视,通过层层下达指标,采取“问责制”的严厉行政手段,强力推进了一大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分配,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明显得到改善。这种中央确定规模、层层向下分解的模式,从阶段性上看确实成效明显、立竿见影,但是,纵观全局,这种指令性下达建设任务的模式也带来了弊端:有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一房难求,而有的城市大量保障性住房空置。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大、中、小城市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域、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住房需求分析不够。笔者认为,正视差异性,“因地制宜、分城施策”才是真正落实城镇住房保障特别是小城市住房保障建设,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居住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正视保障模式差异,“因城施策”设计保障方式
  以公共租赁房为例,从近年来的制度设计看,今后保障性住房将逐步压缩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扩大公共租赁房建设规模,公共租赁房将在未来成为保障房中的重点。这一思路对于大中型城市是适应的,因为大中型城市企业云集,处于“夹心层”的大批普通务工人员迫切需要通过公共租赁房这种过渡性的住房解决当前的基本居住问题。但是,对于小城市特别是县一级城市而言,公共租赁房这一保障模式未必是最需要的。多数县级城市都有以下特点:城镇人口少,总体保障对象规模不大;规模企业少,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大学生数量不多;城区面积小,农转居家庭多,绝对无房户较少。根据这些特点分析,当前住房需求主要对象是住房条件改善型家庭、进城进镇家庭和拆迁安置家庭。根据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租”和“买”的选择上,国人更倾向于选择“买”,即选择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拥有产权的住房,这一观念相对于大城市,在小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由于城市小,交通方便,对于部分乡镇或外地迁入城市务工需要过渡居住的家庭,则基本可以通过租住城中村、城边村农民房或城区闲置房来解决居住问题,因而不需要成规模建设大量的公共租赁房,对于确实需要保障的家庭,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二、正视建设规模差异,“因城施策”规划建设指标
  根据惯例,每年国家确定保障房开工建设总量,然后从省、地区到区县层层分摊,区县级每年都要有新的建设指标。而事实上,县级城市由于受需求量、财政水平等制约,不可能每年都新开工一个项目,而是要考虑集中有限财力,在三到五年的一个规划期内集中建设一个大项目,办成一件大事。因此,下达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大中型城市和小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和对保障性住房需求数量的差异,避免指令性指标与当地的发展现状脱节,导致一些地方特别是较小城市对保障性住房保障规模、保障模式无所适从。
  三、正视居住需求差异,“因城施策”确定保障标准
  以保障面积为例,依据相关规定,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应≤60平方米,但事实上小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要比大中城市大,大多数小城市的户均建筑面积已超过60平方米,因此,作为改善性保障房来说,一刀切的面积限制显然不符合小城市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同样作为租住性保障房的公共租赁房和廉租住房,在面积限定上也不能大中小城市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
  由此建议,上级政府在设计保障性住房模式、下达指令性指标时,既要自上而下,通过考核机制强势推进,又要自下而上,充分征询地方政府意见。结合各地特别是县级城市实际需求确定模式和指标,使地方政府能应因市情,科学整合资源,合理确定住房保障范畴,把旧住宅区改造征收的安置对象以及进城进镇、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家庭纳入政府住房保障工程的一盘棋中。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因需设项,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当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陈品禄/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物权法》颁布以来,关于地下车库(位)的权利归属和流转抵押的争议就持续存在,实践中问题也层出不穷。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物权法》第74条过于简单和概括,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对《物权法》第74条进行规范的解释,对于今后实践中解决地下车库(位)的流转问题将大有助益。  一、地下车库(位)的法律性质与归属  (一)地下车库(位)的法律性质  实践中,小区车库、车位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地面车位,即《物权
期刊
《物权法》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可以依约定申请预告登记,但对于登记实务中引起物权变动的生效仲裁裁决书是否视同不动产物权协议,能否据此办理预告登记,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拟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案情摘要]  2008年3月,A公司出资与B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该项目用地、规划、建设、预售等批准文件主体均为B公司。2011年6月,因合作协议纠纷A公司申请仲裁
期刊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当前,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等。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的重大举措,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
期刊
一、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变动情况  (一)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8个,上涨的城市有18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8%,最低为下降0.7%。  (二)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上涨的城市有1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7%,最低为下降10.3%。  二、二手住宅价格变动情况  (一)与上月
期刊
据5月6日新华网:南京近日起执行房产税收新规,非直系亲属间房产赠与需缴纳营业税和个税,营业税缴纳标准参考正常买卖税费,而不管房屋是否满5年,均须缴纳全额20%的个税。而在此之前,南京规定非直系亲属间房屋赠予过户只需交3%的契税,免征营业税和个税。  根据新政,当前非直系亲属房产赠与的个税按照计税价格的20%收取,计税价格根据《房屋买卖契约》上的售房价格与同类地区同类房屋市场价格,按“孰高”原则予以
期刊
据5月17日羊城晚报:近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备案”办事指南和相关表格进行更新并予以公告,其中规定:当发生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需要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时,没有成立业主大会的,由物业服务企业提出方案,并书面征求2/3业主同意后执行。与此同时,如资金使用费超过5万元以上的需提供施工合同及三方报价;20万元以上项目需要提供招投标相关资料。审批期限法定期限15个工作日。新规从20
期刊
据5月18日地产中国网:5月17日,从兰州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为加强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化、常态化的监管,从5月中旬到9月底,该局将从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房屋质量保证书》备案制度等方面入手,对在兰州市备案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近3年的在建、竣工房地产项目进行检查。  据悉,此次检查行动将采取资料核查、现场检查、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房屋质量保证书》
期刊
据5月5日华西都市报:近日,《四川省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经省政府通过,并获保监会批复同意开展试点工作。  根据方案,将建立四川省地震保险基金,资金来源涉及政府拨款、保险费计提、社会捐赠等多方面。首期由财政拨款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具体为省财政和试点地区市(州)、县(市、区)级财政各承担50%。以后每年由财政视情况安排资金和按保费比例转入等方式实现资金积累。其中,在符合相关财税管理
期刊
编者按:今年3月1日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对登记机构、登记范围、登记类型、登记程序及信息利用均做出了与以往规章不同的规定,这些规定必将对不动产登记实务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正确贯彻实施《条例》,做好登记工作,我刊特约作者撰写系列文章,自本期起连载。文章将主要分析《条例》实施后对登记实务带来的影响,并就如何正确执行《条例》的规定提出建议意见。  本文所指登记主体是指履行登
期刊
2009年以来,平顶山市作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90个重点城市和全国房地产价格统计调查70个城市之一,以系统建设为依托,以业务整合为抓手,采取以市带县模式,积极推进全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工作,实现了房地产交易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便捷化。  一、科学规划系统建设,打造高效管理平台  作为房地产交易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平顶山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