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其中林业因为与森林资源息息相关而被摆在重要位置。黑龙江省所拥有的林区在全国也属于重点林区,因此对其发展状况要持续予以关注,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针对近年来黑龙江林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析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应措施,希望能为未来的林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与拓展,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林地的生产力、物种的多样性、森林资源利用价值的开发、森林的再生产能力、林业投资的扩大化、林业产品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加强等都包括在内。为了令这众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需要正确把握林业的发展现状,这样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林业的产业结构、林种结构、产业布局等实行优化。
1 黑龙江省的林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拥有的林区在全国也可以位列重要林区,其有林地面积多达 1895万平方百米,造林地与无林地的面积也分别可以达到61.5万与44.1 万平方百米,森林覆盖率超过40%。但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的林业发展状况不甚理想,这种状况一方面体现在森林资源的消耗上,令一方面体现在林业产值的下降上。
1.1 森林资源的消耗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黑龙江作为林业大省,在这段时期一直以木材生产支援着经济建设,由此导致的就是长时间的森林过度采伐。近些年来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森林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令产业结构的调整很难实现。因此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消耗量依然很大,而且消耗掉的资源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这种情况令森林的结构产生扭曲,林分密度也趋于失调,森林的资源总量大大降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上种种低迷的森林保护状况严重削弱了森林的生产力。
1.2 林业产值的下降
正如上文所说,效果甚微的森林保护措施令森林在生产力方面持续走低,不仅失去了大量古老的珍贵树种,而且可采资源也开始出现了结构失调。这种严峻的基础状况令黑龙江省的林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不仅被迫下调了木材产量,更出现了经济亏损。具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自2000年后,黑龙江省的林业产值在增长速度方面已经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持续低迷的林业发展状况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林区职工的的正常生产与正常生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森林资源流失引起的生产力低下外,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时代,不能及时对林业结构进行调整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2 黑龙江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2.1 黑龙江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黑龙江省在林业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包括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森林保护、森林重建、森林培育、提高生产力、经营多角度化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不只要从理论上进行,更要与实践相结合,综合统括林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哲学等多重学科,令林业的发展能够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这一工作并非依靠单独的林业工作者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相互合作,令研究队伍本身能够呈现出多元化与全面化。研究人员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高度,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能够贯彻研究的全过程,摒弃狭隘的眼光,探究林业的发展规律,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上提出更加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意见。
2.2 黑龙江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2.1 以新技术培育森林资源。
采取集约经营的手段对重点的公益林进行保护,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定向培育经济林或者用材林,结合先进技术实现这些林区的高产量与快速生长。这种集约式的育林法,需要遗传科学的技术辅助,无论是50年代的种子园还是20世纪70年代针对树木的抗性育种都可以说为现代黑龙江的育林工作提供了技术基础,尤其是后一种,因为选育出的树种具有非常良好的抗逆性,所以对处于寒冷地域的黑龙江地区具有很好的适性。随着现代基因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交配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子代测定技术都开始逐渐实用化,人们已经可以将优良家系、无性系基因型、杂交组合等技术应用到林业上。这些科技为黑龙江在培育森林资源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虽然黑龙江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在育林上有先天的不利条件--气候寒冷,但众多日益发达的技术已经可以抵消这个不利因素,只要对新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相信黑龙江省可以迅速提升人造林的质量与数量,修复原本被严重破坏的森林资源,恢复自身的林业生产力。
2.2.2 以新制度培训科技人才
为了令上诉的科技兴林措施得以实现,大量的科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保了科技人才,才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为此需要对科技队伍的建设制度加以调整和改进,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这些科技人才一方面要具有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林业工作经验,因此对他们的培养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黑龙江省在近些年来已经针对这方面出台了一定的政策,为有技术、有实力的科技人才参与林业工作提供了保障。为了能确保林业科技人才的长期足量供应,林区除了引进外部人才外还要建立长期的人才培训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定期的培训规划与培训计划,提升老员工们的科技素养与工作水平。这些培训计划需要分层次进行,对基础较差的员工要由专门的培训人员进行基础指导;对已经有一定根基的人员可以聘请专家对专业化、现代化的林业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对原本就具有很高科技素养的人员可以组织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2.3 以新理念调整产业结构
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令市场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原本的木制品需求产生一定程度的降低,其衍生品的需求量却逐年上升。为此,黑龙江的林业经济也应该因应这种市场形势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具体来说,就是在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两大支柱产业上加大投入力度。适当降低原本的纯木材销售,发展人造板、纸张、高附加值木制品等衍生产业,此外还可以考虑开发木材以外的林副特产,比如菌类的养殖等。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是盲目的、只看重经济利益的,而是要以环境保护优先,避免走上破坏环境追求短期发展的老路,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发展的正途。
结束语
黑龙江的林业发展对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务必不能松懈对其发展状况的调研,要以即时的情报和数据辅助相关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里,林业的发展要靠科技、靠人才、靠技术,令产业结构得到持续地优化,这样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令林业在保护森林资源与生态资源的同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良民,陶黎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
[2]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叶功富,万泉,林远.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及其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1(28).
[4]单宝坤,胡友.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J].林业勘查设计,2002(2).
关键词: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与拓展,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林地的生产力、物种的多样性、森林资源利用价值的开发、森林的再生产能力、林业投资的扩大化、林业产品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加强等都包括在内。为了令这众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需要正确把握林业的发展现状,这样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林业的产业结构、林种结构、产业布局等实行优化。
1 黑龙江省的林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拥有的林区在全国也可以位列重要林区,其有林地面积多达 1895万平方百米,造林地与无林地的面积也分别可以达到61.5万与44.1 万平方百米,森林覆盖率超过40%。但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的林业发展状况不甚理想,这种状况一方面体现在森林资源的消耗上,令一方面体现在林业产值的下降上。
1.1 森林资源的消耗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黑龙江作为林业大省,在这段时期一直以木材生产支援着经济建设,由此导致的就是长时间的森林过度采伐。近些年来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森林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令产业结构的调整很难实现。因此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消耗量依然很大,而且消耗掉的资源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这种情况令森林的结构产生扭曲,林分密度也趋于失调,森林的资源总量大大降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上种种低迷的森林保护状况严重削弱了森林的生产力。
1.2 林业产值的下降
正如上文所说,效果甚微的森林保护措施令森林在生产力方面持续走低,不仅失去了大量古老的珍贵树种,而且可采资源也开始出现了结构失调。这种严峻的基础状况令黑龙江省的林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不仅被迫下调了木材产量,更出现了经济亏损。具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自2000年后,黑龙江省的林业产值在增长速度方面已经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持续低迷的林业发展状况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林区职工的的正常生产与正常生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森林资源流失引起的生产力低下外,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时代,不能及时对林业结构进行调整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2 黑龙江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2.1 黑龙江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黑龙江省在林业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包括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森林保护、森林重建、森林培育、提高生产力、经营多角度化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不只要从理论上进行,更要与实践相结合,综合统括林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哲学等多重学科,令林业的发展能够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这一工作并非依靠单独的林业工作者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相互合作,令研究队伍本身能够呈现出多元化与全面化。研究人员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高度,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能够贯彻研究的全过程,摒弃狭隘的眼光,探究林业的发展规律,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上提出更加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意见。
2.2 黑龙江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2.1 以新技术培育森林资源。
采取集约经营的手段对重点的公益林进行保护,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定向培育经济林或者用材林,结合先进技术实现这些林区的高产量与快速生长。这种集约式的育林法,需要遗传科学的技术辅助,无论是50年代的种子园还是20世纪70年代针对树木的抗性育种都可以说为现代黑龙江的育林工作提供了技术基础,尤其是后一种,因为选育出的树种具有非常良好的抗逆性,所以对处于寒冷地域的黑龙江地区具有很好的适性。随着现代基因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交配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子代测定技术都开始逐渐实用化,人们已经可以将优良家系、无性系基因型、杂交组合等技术应用到林业上。这些科技为黑龙江在培育森林资源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虽然黑龙江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在育林上有先天的不利条件--气候寒冷,但众多日益发达的技术已经可以抵消这个不利因素,只要对新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相信黑龙江省可以迅速提升人造林的质量与数量,修复原本被严重破坏的森林资源,恢复自身的林业生产力。
2.2.2 以新制度培训科技人才
为了令上诉的科技兴林措施得以实现,大量的科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保了科技人才,才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为此需要对科技队伍的建设制度加以调整和改进,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这些科技人才一方面要具有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林业工作经验,因此对他们的培养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黑龙江省在近些年来已经针对这方面出台了一定的政策,为有技术、有实力的科技人才参与林业工作提供了保障。为了能确保林业科技人才的长期足量供应,林区除了引进外部人才外还要建立长期的人才培训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定期的培训规划与培训计划,提升老员工们的科技素养与工作水平。这些培训计划需要分层次进行,对基础较差的员工要由专门的培训人员进行基础指导;对已经有一定根基的人员可以聘请专家对专业化、现代化的林业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对原本就具有很高科技素养的人员可以组织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2.3 以新理念调整产业结构
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令市场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原本的木制品需求产生一定程度的降低,其衍生品的需求量却逐年上升。为此,黑龙江的林业经济也应该因应这种市场形势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具体来说,就是在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两大支柱产业上加大投入力度。适当降低原本的纯木材销售,发展人造板、纸张、高附加值木制品等衍生产业,此外还可以考虑开发木材以外的林副特产,比如菌类的养殖等。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是盲目的、只看重经济利益的,而是要以环境保护优先,避免走上破坏环境追求短期发展的老路,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发展的正途。
结束语
黑龙江的林业发展对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务必不能松懈对其发展状况的调研,要以即时的情报和数据辅助相关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里,林业的发展要靠科技、靠人才、靠技术,令产业结构得到持续地优化,这样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令林业在保护森林资源与生态资源的同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良民,陶黎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
[2]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叶功富,万泉,林远.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及其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1(28).
[4]单宝坤,胡友.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J].林业勘查设计,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