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在何方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进一步升级,也是新时代做好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重要遵循。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实施时,要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快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建设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关键词】新时代 乡村振兴战略 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而设定的一个新目标和新部署,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进一步提档升级,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再定位,是党中央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重要遵循。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郑重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新期盼和农业农村发展新需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十九大明确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发展,乡村才能变得有活力、有人气,才能真正振兴。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涵盖了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等“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文化“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因此,乡村振兴是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治本之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深刻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实际上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一环,社会各阶层中农民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又最为突出,这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个进程中,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治本之策。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抓住了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矛盾所在,体现了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和开启现代化征程的重要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今后几年最大的政治任务,其中农村小康社会的建成是重点、弱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短板也在农村,难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村现代化。因此,十九大报告把全部的三农工作放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部署,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顶层设计,通过建立健全适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切实解决农民问题。这样,不仅使提出实施的战略指向更明确,针对性、着力点和突破口更具体,而且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会使农业农村的面貌发生根本性變化,真正实现农业振兴、农民乐业,农村宜居。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


  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实施时,各地各部门必须按照十九大的总要求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总部署,结合各自的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全方位谋划并坚持不懈抓好落实。就赤峰市来说,笔者认为要从如下方面着力。
  一要真正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树立战略思维,牢固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完善农村牧区工作领导体制,真正把“三农三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工作安排部署上优先考虑,在工作推动措施上强力推进。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在“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中,把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全面考虑进去,明确近期、中期、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以此为蓝图,统筹推进农村牧区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项目安排上重点向农村牧区倾斜,争取利用十到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基本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
  二要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建强基层党组织,核心是建好基层党支部。注重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让那些具备“法治、德治、自治”基本素养的党员进入村党支部班子,使其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带路人。要加强对驻村帮扶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涉农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将他们的政治优势和能力特长转变为农村的发展态势。要充分发挥盟市、旗县、乡镇三级党校的作用,提高农民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带头致富本领、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能力。此外,还要不断创新完善党组织的管理制度,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要加快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的。为此,一是要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的工作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牧区产业,引导和推动全社会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村牧区聚集与流动,推动形成符合农村实际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要按照生态宜居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农村牧区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大力建设和不断改善道路、通讯、生态、水利等各类基础设施,采取过硬措施加强矿山治理,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三是要按照乡风文明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促进农村牧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均衡发展,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和开放水平。四是要按照治理有效的工作目标,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开展普法教育,推进农村牧区党务政务公开;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构建有理有序的社会环境。五是要按照生活富裕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脱贫攻坚,壮大主导产业富民,活跃农村市场利民,实施危房改造,确保农牧民收入来源持续稳定,不断提高。
  四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抓手。要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机制体制,全面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加快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荣。要完善城乡融合的政策体系,把城市与农村牧区看成一个平等的有机整体,坚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始终把“三农三牧”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把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优先投向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促使公共财政资金和各类拉动力大的项目向农村牧区倾斜,逐步实现资源配置适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动改革成果和改革红利城乡共享。
  五要着力培养建设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证。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突出重点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人才工作,制定吸引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探索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各类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把引进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通盘考虑,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创新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支持机制和评价机制,努力培养建设一支熟悉农业、热爱农村、喜欢农民的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专业人才队伍。
  责编/陈楠 宋睿宸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为了复兴电子媒介时代的社会批判理论,提出了信息方式理论,试图用“信息方式”概念来取代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波斯特夸大了交流方式和交流结构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而忽略了任何信息方式实现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当前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基本模式,取决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  【关键词】信息方式理论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哲学基础。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每一次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都实现了其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每一次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十九大报告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创新突破,将我们党对自身、对时代、对世界的认识提升到全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十九大报告
期刊
【摘要】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时代课题,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思想成果,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发展 贡献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和新闻队伍建设,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当前面临新形势,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应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人才引进、干部交流、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来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闻队伍 新型主流媒体 组织保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十八大
期刊
[摘要]中国史籍的丰厚、庞大,非世界上任何族群所可比拟。重历史、重列祖列宗是中华民族得以永远维系的根本原因。对民族历史的自信,使中国五千年来几度沉沦又几度崛起,这是一个打不垮的、坚强的、生命力永恒的民族。  [关键词]历史学 历史传统 以史为鉴  崇善贬恶,是中国历史学的优秀传统  孔子周游列国,以道之不行而归鲁,乃述而不作,著《春秋》一书,为中国第一部纪年体历史,以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工作作出全新部署,特别是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到,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农民无疑是乡村治理和“三农”工作的重要主体。  农村基层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与现代化,是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振兴乡村的必然要求,
期刊
2013年1月28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2013年3月
期刊
历史是什么?历史不仅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卓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财富,不断书写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篇章。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立足世界挥之不去的底色。  中国对历史的重视由来已久。先秦时代,史官们“君举必书”,以记录君主的政治得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探寻历代兴替规律;一千三百多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相关要求,既体现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时代性、系统性,又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人才、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人才队伍等重大问题,为建设好当代中国新闻舆论人才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新闻舆论 人才队伍 政治素质 业务能力 创新能力  现在中华民族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
期刊
[摘要]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考验改革者的决心与勇气,越来越能检验改革者的韧劲与干劲。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改革的“试金石”。广大领导干部要杜绝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控制自己的欲望,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切实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关键词]“获得感”执政理念 党员干部  当前,全党所有党员干部要特别重视民生问题,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而改革的关键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