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课间活动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e83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品
  跳竹竿
  宋俐瑗
  俗话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最喜欢课间活动了!跑步、跳竹竿、打羽毛球……都是我的最爱,因为在活动时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获得快乐。
  我最拿手的就是跳竹竿啦!听,那边已经传来了清脆的节奏声,“嗒嗒、咚咚、嗒嗒、咚咚……”小伙伴们排着整齐有序的队伍依次上前跳进那令人胆战心惊的竹竿中。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我也有点恐慌,但经过多次练习之后,我慢慢找到了感觉,甚至尝试着用各种方式来跳:用单脚跳,用两只脚并在一起跳,还能用两只脚交换着跳,渐渐地我的脚与竹竿配合得天衣无缝了,自然练起来更轻松了。
  我发现跳竹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好节奏。每当响起“嗒嗒、咚咚”的声音时,就要全神贯注地跟着节奏走,不能随心所欲。节奏是控制整个过程的关键,只要走错了一步,我就会被那坚硬的竹竿所夹住,痛得我惊慌失控、手足无措。因此,可别小看这两条细细的竹竿,它们的威力可大了,只要我们注意力不集中,它们就会用最厉害的方法来惩罚。
  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能一心二用,就像跳竹竿一样,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从课间活动中还能获得那么多新知识,明白那么多道理,真是让我受益无穷啊!希望大家都能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参加课间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哦!
  【作者系山东利津县北岭中学小学部三·1班学生,指导并置评:王国清】
  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描写课间活动的习作,透过小作者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也仿佛置身其中,参加这次有趣的“跳竹竿”的活动。习作详细地描写了学“跳竹竿”的过程,其中声音、动作、心理描写传神到位。
  名篇放大镜
  打陀螺
  街心广场里常见成人甩着脆响的皮鞭,把买来的大陀螺抽得“呜呜”地响。那时我们都是自己做。找一根粗细适中的树干,用菜刀砍断,再用铅笔刀削平一头,削尖另一头,马路边捡个轴承滚珠砸上去,就成了一个陀螺。再用一根布条绑在树枝上,做成鞭子。用鞭子缠住陀螺身子,放在地上猛一拽,陀螺就旋转起来,你只要用鞭子继续抽打它就行了。当然我们做的陀螺质量不佳,通常比较细长,又圆心不准,转起来很不平稳,一跳一跳的,却别有风姿。遇到碰陀螺,就容易被人击败,和人家的陀螺一碰,自己的一下就跳到一边,甚至斜着滚得远远地睡觉去了。(廖奔)
  钓鱼
  我起初不会钓鱼,是王囡囡教我的。他叫大伯买两副钓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许多米虫,浸在盛水的罐头里,领我到木场桥去钓鱼。他教给我看,先捉起一个米虫来,把钓钩从虫尾穿进,直穿到头部,然后放下水去。他又说:“浮珠动一动,你要立刻拉,那么钩子钩住鱼的颚,鱼就逃不脱。”我照他所教的试验,果然第一天钓了十几头白条,然而都是他帮我拉钓竿的
  第二天,又来约我去钓鱼。途中他对我说:“不一定是米虫,用苍蝇钓鱼更好。鱼喜欢吃苍蝇!”这一天我们钓了一小桶各种的鱼。自此以后,我只管喜欢钓鱼。不一定要王囡囡陪去,自己一人也去钓,又学得了掘蚯蚓来钓鱼的方法。而且钓来的鱼,不仅够自己下晚饭,还可送给店里的人吃,或给猫吃。(丰子恺)
  接小降落伞
  由于年年国庆都要爬到房顶上看礼花,我们都有了经验:随着礼花腾空会有好多白色的小降落伞,一般国庆那一天都会有东风,那些小降落伞便都会随风飘过来。燃放礼花的那一瞬间,我们会稳稳坐在那里,看夜空中色彩绚丽的礼花,绽放在我们的头顶。但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
  当然,够得着够不着,全凭风的大小和运气了。因为附近四合院的鱼鳞瓦顶上站满和我们一样的孩子,在和我們一样伸着竹竿够降落伞。风如果小,就被前面院子的孩子够走了;风要是大,降落伞就会像存心逗我们玩似的从我们的头顶飞走。(肖复兴)
  读写练习卡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一响,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奔向操场,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请你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把操场上热闹非凡的景象描写下来。
  例:
  下课了,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在自由活动,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一种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妙笔精讲  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作者将水泥道比作地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水泥道因为有了梧桐树落叶才变得美丽。接着,作者又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巴掌,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落叶的美,又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是比喻的妙用。  比喻是什么呢?比喻就是我们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来描述另一个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比喻句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在课文中,作者运用的比喻词有“像
期刊
原文再现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选自陶金鸿《秋天的雨》
期刊
原文再现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选自张秋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老师讲评  这个自然段一共写了两句话,第一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地描写出了法国梧桐树落叶的形状——像小巴掌,瞧,我们的小巴掌是美丽的,从而体现了作者对
期刊
他,高高的个儿,小小的脸。眼睛小小的,整天眯着。不过,这不妨碍他观察万事万物。他知识渊博,目光敏锐,你猜出他是谁了吗?  他喜欢观察动物。有一次,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我发现他在操场边蹲着不动,就好奇地走过去,发现他正在观看蚂蚁搬运粮食呢。他看得那样入神,我喊他好几声他都没有听见。当同学们围在他身边时,他便给大家讲起这些蚂蚁是工蚁,它们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虫,还给大家讲为什么蚂蚁是“大力士”。这么深奥的知
期刊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规划出一定时间,力争每天能够和孩子有充分的交流。交流的话题可以不局限于学习的知识部分,还应该了解孩子一天生活的喜怒哀乐,在所有涉及兒童切身利益的各项生活和社会事务中首先倾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并且在此基础上与孩子合作。这样,不但能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还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家庭和社会心理支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另外,家庭教育和学校
期刊
一、建造 设计 欧洲 芬芳 检查 昆虫 智慧 创举 保存 苏醒  二、设计 没有 括号 适应 秘密 蜜蜂 而且 县城   三、bèi bēi mēn mèn kòng kōng shēn cān  四、1.发现 2.发明 3.雄伟 4.雄壮  5.尽管 还是 6.不是 而是  五、1.每逢佳节倍思亲 2. 爆竹声中一岁除 3.野渡无人舟自横 4.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绽开了
期刊
在我们小区,有这样一个男孩。  他的长相有些特别:戴着蓝框眼镜,头发有一点点长,甚至比耳垂还要长一些。他的眼睛有点肿,让人感觉他一直没有睡醒。他的鼻子很小,跟小型的玩具狗的鼻子差不多——鼻孔也很小,大概有绿豆那么大。  他很喜欢运动,最喜欢的就是羽毛球了。每周二和周四,他都会去体育馆上羽毛球课。他很认真,才一年的时间,就变成全班无敌手的高手啦!  他天性好动,一刻也停不下来。不是摸摸这,就是碰碰那
期刊
习作训练题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这次习作我们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同学,可以写写他的外貌特点,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他的性格或者兴趣爱好。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的习作后,猜出他是谁。  大手导写  一、细观察,写相貌  要想让别人猜出他是谁,首先我们就要说一说人物的外貌,也就是他的身材特点、五官容貌、面部神情、姿
期刊
接下来和老师家长们谈一谈,有老师投稿时会说:“编辑,你看看我们班学生的这篇习作,都在校报上刊登了!”有家长投稿时会标注:“我家孩子写的这篇习作,在校园作文比赛获奖了。”可是此时的琪姐姐,就像一个无情的“杀手”,亲手断送了这些“优秀”习作蓬勃的生命。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老师家长眼中的好作文,在编辑眼中就过不了关吗?不是说编辑老师的标准低吗?  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编辑老师的标准低!琪姐姐是《作文周刊》
期刊
原句再现  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②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选自泰戈尔《花的学校》)  老师点拨  风长脚了,会走路了?还有嘴巴,会吹口笛?树枝在互相碰触?雷云在拍手?读了这两句话,相信同学们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都能明白作者表达的意思。但读句子时,风吹树枝动的情景我们一定会跃进脑海,风呼呼的声音与雷隆隆的声音一定也会在耳旁回响。你读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