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戏剧”的经营之道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p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并列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伦敦有100多家剧院,其中仅伦敦西区就集聚了近50家。在这个不足2.5平方公里的地方,随处都是彩灯环绕的大幅戏剧海报与灯箱。国家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众多文化场馆,特拉法加广场、皮卡迪利广场等伦敦著名地标,以及无数五光十色的餐厅、酒吧、店铺一起,共同组成闻名世界的伦敦西区。伦敦西区的产业关键词就是“戏剧”。
  一
  作为英国戏剧史的写照,伦敦西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区域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消费区域概念。它位于伦敦市中心、泰晤士河以北,王宫、教堂等重要建筑都集中在这一带,可谓“西区自古繁华”。英国人有极其悠久的观剧传统,16世纪以前,艺人和戏班子只能在街头、酒吧流动演出。16世纪末,随着莎士比亚作品深入人心,英国戏剧进入黄金时期,开始从流动寻找观众,演变为在固定场所演出吸引观众。1599年,在西区启幕的环球剧院成为“莎剧”重要演出地。从此,剧院逐渐在伦敦西区,特别是海马克特街和沙福兹伯里街两个街区、方圆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剧院集中兴建于此。截至20世纪30年代,西区形成目前格局。这些剧院的规模从600个至1000个观众席不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家级非商业性剧院,有皇家歌剧院、英格兰国家歌剧院、皇家剧场、皇家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5家,其特点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受政府资金扶持和补贴;另一种则是其余数量众多的商业性剧院,规模相对较小,自负盈亏。
  类似于百老汇的“百老汇—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结构,伦敦戏剧产业在布局上形成“中心—边缘”的层级梯度结构。“西区剧院”是由伦敦剧院协会的会员拥有、管理或使用的西区49家剧院,构成整个伦敦戏剧产业的核心。同时,西区外的大量剧场被认为是类似于外百老汇的边缘剧场,这些剧场有装备完善的小剧场,也有酒吧等演出场所,表演内容有古典戏剧、歌舞等,表演者既有专业演员也有业余爱好者。此外,市郊的剧场相当于外外百老汇,如新温布尔登剧院、丘吉尔剧院等。整个伦敦戏剧产业版图中,剧院与西区“核心辐射源”的距离越近,其收益和影响越大;随着与西区距离的加大,收益和影响也逐渐衰减。内圈层对中圈层、外圈层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中圈层、外圈层也通过不断竞争向内圈层靠近,从而形成整个伦敦戏剧产业的繁盛局面。
  二
  伦敦西区戏剧产业的生产模式多样。一是来自政府和商业资本的“天使投资”。英国政府对文化艺术产业奉行“一臂之距”,即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政策、分配经费,但不直接干预市场。戏剧产业得到的经费在文化艺术基金中占据较大比例。政府基金致力于扶持有潜力的新项目,扶持资金最高不超过总投资的30%。当项目在扶持下度过初创期,通过艺术节或戏剧展等方式获得关注、口碑与票房后,政府资助即告停止。近年来,英国国家扶持资金逐年减少,与此同时,不少关注戏剧的私募基金和投资公司开始取而代之发挥作用。二是首创剧目非商业剧院“试演”。国家级非商业剧院上演一些首创的、富有文化审美价值的新剧目,票价较低,获得票房认可后再转入商业性剧院演出,票价随之上涨一两倍。如《侦探到访》,先由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国家剧院试演成功,后转入商业性的王宫剧院和盖里克剧院演出。《战马》由国家剧院制作并首演,成功后移至新伦敦剧院驻场演出。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戏剧文化艺术精粹的创新和赓续,同时帮助商业性剧院降低了生产创作成本、规避了投资风险。1998年以来,伦敦西区每年都能推出新剧200部以上,且每家剧院上座率都能保持在70%以上。三是经典剧目长期“驻场”。目前,西区有近十部戏剧采用驻场演出的形式。如《歌剧魅影》已在女王陛下剧院上演35年;《悲惨世界》在碉堡剧院首演,同年移至宫殿剧院,2004年移至皇后剧院,至今已上演36年;《捕鼠器》更是在圣马丁剧院连续上演69年、2万多场,并规定在伦敦西区之外的剧院上演只能一年一次。这种“一个剧院数十年只演一部剧”的模式能节省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演出品质的极致锤炼。相比于巡演版的临时班底,全世界来伦敦的游客更愿意在西区老剧院看一场经典班底的演出,这也令西区十分自豪于自己的驻场传统。
  三
  伦敦西区戏剧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是拉动内部经济。随着戏剧产业的兴盛,在剧院之外,西区还集聚了30个小型表演空间,超过2000家酒吧和餐厅,从几英镑一餐的速食店到米其林大厨的私家餐厅,各种档次、各国风味的美食都能在这里品尝到。票房收入之外,餐饮、住宿、文创产品销售等与观赏戏剧相关的收入也十分丰厚。据统计,2018年全英剧院总计有演出6万多场,吸引观众3400万人次,票房收入达12.8亿英镑;其中伦敦西区贡献了“半壁江山”——西区观剧人次超过1550万、票房收入7.6亿英镑。全年西区接待游客超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110亿英镑。二是带动城市发展。为配套戏剧产业发展,西区建设了全市最完善的交通设施,数条地铁、数十条公交线路交汇,无论从伦敦的哪个角落出发,都能非常便捷地到达。此外,西区戏剧产业还显著带动了剧院区和周边区域的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夜间经济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选择伦敦作为公司新址,很多国际会议也选择在伦敦召开。伦敦西区的物业价格、租金因此水涨船高,常年排名全球第一。三是增加外汇收入。据伦敦旅游局统计,伦敦西区接待的外国游客约占总游客量的2/5,消费占西区消费的近1/3。此外,每年还有上百种西区剧目在海外上演。2.5平方公里的伦敦西区,创造的外汇收入相当于整个英国影视业的1/3。四是创造就业岗位。资料显示,伦敦西区演员、售票、服化道等从业人员约有27000人,另有14000多人就职于戏剧出版、唱片销售等相关行业。
  整个英国每年上演最多的是话剧,但在伦敦西区,观众构成非常国际化,不同语言文化的游客对富含唱歌跳舞元素的音乐剧接受度更高,因此音乐剧便繁荣起来。自20世纪60年代起,伦敦西区的原创音乐剧不断输入百老汇,为美国演艺产业迭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伦敦西区被尊为“音乐剧的故乡”,也成为英国戏剧界的代称。“剧院游”成为伦敦最重要的旅游項目,2/3的英国游客把到西区观剧作为伦敦旅游的重要原因,而3/4的海外游客更是把去西区观剧作为伦敦游的重要选项,“西区戏剧”早已成为伦敦乃至英国最闪亮的文化名片之一。“早上看博物馆,中午吃饭,下午喝下午茶,晚上去看个戏,看完戏去酒吧喝杯酒。跟看电影一样。可以拿爆米花进影院,就可以拿爆米花进剧场。”伦敦戏剧协会的中国代表谢已这样形容普通人在西区可以度过的一天。伦敦西区戏剧产业已经深刻地塑造了伦敦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放大文学艺术和戏剧文化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贾潇潇
其他文献
开发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和投资格局深刻变革的持续影响,加之土地、环保、产能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加剧,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不确定性增加,传统管理模式和粗放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时度势,开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以管理运营体制的高效率、确定性,对冲外部因素的高风险、不确定,蹚出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去行
期刊
作为中国经济“基石”,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竞争加剧背景下,制造业正将加速数字化转型作为重中之重,推动自身“重构”,建立韧性智能制造系统,打造且柔且韧的产业链供应链,从容应对“断链”风险和挑战。在智改数转成为转型升级新趋势的当下,一批企業开创性规模化运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推动工厂、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转型,他们就是企业大规模部署数字化的先行示范者——“灯塔工厂”。自2018年起,世界经济论坛联合麦肯锡发
期刊
近年来,南通市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统筹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全面建成“1+10+96”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四大核心功能不断完善,一大批创新应用陆续推出,为提升市域治理能力提供了强大支撑,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  坚持先行先试,注重把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2017年,南通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大数据管理局,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归集与交换,为市域治理现代化夯实了数据底座。2020年
期刊
淮海战役战场跨越苏鲁豫皖四省,运输线长数千公里,作战时间历经秋冬两季66天,两大野战军跨战区联合作战,战役规模巨大,参战部队加上民工人数最多时达150万人,支前任务艰巨而复杂。如何统筹各地支前工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历史表明:淮海战役的胜利取决于凝聚民力、赢得民心。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凝聚民力  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战前,华东、华北、中原三大解放区所属八大行
期刊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在此之后,伴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大步向前,环境污染、生态透支等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经历了生态环境先污染后治理、倒逼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阶段。了解全球典型的工业区、流域等治理与转型的举措,将为我们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借鉴。  鲁尔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在20世纪
期刊
疫情防控是对城市的一场大考,也是对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次检阅。两次的防控实践,体现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担当与勇毅,也暴露出了短板与弱项。在克服疫情之“危”中把握基层组织建设之“机”,其核心在于以疫情为镜,抓实基层组织建设之“要”。  从“广”与“度”上抓实“有形覆盖”。发挥好组织优势,有形覆盖是前提,更是基础。疫情防控的实践中,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每一个工作组、每一个核酸检测点、每一个小区,带来的是在核酸检测
期刊
2020年8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我来到了南通如东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在得知即将踏上如东这片新的热土时,既感到无比荣幸,又深觉挑战满满。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打那时起,我便暗下决心,今后要多去基层、多跑一线。  [1]“既然答应了老人家,那就要去看看。”为了自己的承诺,也为了心中的那份牵挂,今年7月中旬,我来到如东县河口镇烈士陵村左阿姨家中走访慰问。  左阿姨并不是我的结对帮扶对
期刊
前段时间,我和秦淮区各条战线上的同事们并肩战斗,为打赢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我们的贡献。  圆满完成第一项任务  2021年7月27日凌晨2点,我和卫健委、公安局的同事在空荡荡的酒店大厅,等着酒店负责人。受禄口机场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间位于市中心的豪华型酒店处于半停业状态。这是我当天跑的第8家酒店,手上全区115家100间以上房间宾馆的名单已经被我翻烂了。  疫情伊始,我们敏锐发现一
期刊
健康码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因其便捷好用,经地方首创之后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推动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特别通行证”,体现了“数字抗疫”的巨大优势。数字治理是伴随信息技术革命产生的新型治理方式,也是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数字治理创新实践,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健
期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每一个阶段都有青年人的杰出贡献,善于教育青年、发动青年、组织青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与光荣传统。张太雷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