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爱读、会读不断提高呢?应从激发学生兴趣,指导读书方法,教给读后自我反馈的几个方面花气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方法;反馈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质。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应该让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一些重点课文要熟读甚至背诵;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不畏惧阅读长篇著作,而且逐步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花气力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读”
兴趣是组成学生阅读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是学习的重要诱因,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机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主动性,阅读效率就高,效果就好。否则效率不高,效果就不佳。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激发兴趣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设置情境,引发学生读的情趣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老师指导学生抓住题眼“天堂”,让学生观看录像,那翠绿的大榕树,那百鸟欢腾的场面,使人趣味横生置身于这种美妙的境界,学生会兴趣盎然,会急不可待地阅读课文。
2.设置问题,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要设置一定的尝试问题,以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原因使他纹丝不动?……从而引起了学生探究愿望,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领悟文章的“立意”,自觉地阅读起来。
3.关键数字导入,使学生爱读
教授新课时,可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关的一些数字,让学生对比,在对比中产生兴趣,理解课文。如教《一个苹果》时,可先出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让学生自己说一次能吃几个?然后对比引出:“曾有8个人分吃一个苹果,但还剩半个。”学生会瞪大眼睛急于找到答案。这时教师乘机将学生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引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这样导入,趣学当头,引人入胜,学生自然爱读《一个苹果》这篇文章。
4.借助谜语激趣,使学生认真阅读
出示课题前,提出一则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谜语叫学生猜,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蜘蛛》一课时,开始可以引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抓来飞来将。”让学生试猜,接着将学生猜的谜底《蜘蛛》写在黑板上,自然引出课题,学生带着猜谜的浓厚兴趣和愉快心情投入学习,阅读自然认真。
5.应用故事激趣,让学生愿读
导入新课时先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课文上来。教材中《惊弓之鸟》之类的有趣寓言、童话、民间故事,都可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也可在故事的关键处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急于明白的心情披文入境,理解内容。还有很多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激趣使读和思环环相扣,激起了学生的思维的波澜,从而培养了学生乐读和愿读的兴趣。
二、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
阅读文章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回到整体,由浅入深反复领会的过程。不管学生的水平如何读书总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掌握了阅读规律,才能举一反三,独立的阅读文章。
1.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程序
学生能按科学的阅读程序阅读一篇文章,是对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般分初读、细读、精读、回读四种方法去指导。(1)初读。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從头至尾读几遍,利用工具书,相互交流,理解生字、新词,触摸文章内容,初知大意,了解文章梗概。(2)细读。是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逐句、逐节、逐段的思考和加深对文章印象的过程。要了解每一句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每节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节与节之间有什么关系;每段在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怎样分段等都要求学生在细读中大体解决。在总体上通过眼、手、脑并用把握重点。(3)精读。是学生在弄清层次,弄懂内容以后,抓重点、抓精华(中心词、关键词、中心段)反复阅读、反复推敲、反复玩味咀嚼,直至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阅读过程。(4)回读。是围绕“为什么这样写”的再读、重读过程。目的是弄清作者写作的意图,用语妙处,组材方略,表达技巧,往往从中心思想入手,顺着作者思路,领会作者是如何一步步使文章达到尽善尽美的,从而使学生彻底消化吸收、理解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四步阅读法是一般的阅读程序,而不是死路子,运用中要因课而异,因文而创。
2.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规律
如何分段、概括段意,怎样摘抄佳词妙句,怎样总结中心思想等,都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其规律。总结中心思想,是学生独立阅读时感到困难的问题,教师要竭尽全力教给学生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帮学生找准中心句,阅读时留心课题,注意文章的领起过度、总结等关键句,从中找出中心思想。《伟大的友谊》一文结尾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这40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一目了然,文章的中心,一抓就着。第二,教给学生从重点段意内容入手总结中心思想的方法。如《小英雄雨来》一课,重点段是写雨来与鬼子的斗争,是通过雨来与鬼子斗争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归纳雨来机智、勇敢的思想品质的。第三,教给学生中心思想组成及文字表达方法。即多数文章是通过记叙或描写什么,说明(反映、表现、歌颂……)等手法达成目标的。
三、教给学生自我反馈的方法,使学生不断提高
自我反馈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善于运用反馈信息,不断调节自己学习的本领。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能力。一般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给学生回味小结的方法。每读完一篇文章都要认真回味,做出小结。这既是吸收的过程,又是反馈的过程。小结时,要抛开课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一知半解,根据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措施,以便真正学懂弄通。二是教给学生自我调节领会文章蕴涵的方法。如《一夜的工作》文章结尾部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是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调节,深刻认识到“每个夜晚”的含义,从而达到全面升华理解文章蕴涵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反馈,不断调整,阅读能力能不断提高。
总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要提高,教师就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舍得花功夫放手让学生练;要学生自己能读书,自行获取知识,就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必然能够自己阅读、会阅读,提高阅读本领。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方法;反馈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质。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应该让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一些重点课文要熟读甚至背诵;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不畏惧阅读长篇著作,而且逐步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花气力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读”
兴趣是组成学生阅读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是学习的重要诱因,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机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主动性,阅读效率就高,效果就好。否则效率不高,效果就不佳。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激发兴趣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设置情境,引发学生读的情趣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老师指导学生抓住题眼“天堂”,让学生观看录像,那翠绿的大榕树,那百鸟欢腾的场面,使人趣味横生置身于这种美妙的境界,学生会兴趣盎然,会急不可待地阅读课文。
2.设置问题,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要设置一定的尝试问题,以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原因使他纹丝不动?……从而引起了学生探究愿望,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领悟文章的“立意”,自觉地阅读起来。
3.关键数字导入,使学生爱读
教授新课时,可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关的一些数字,让学生对比,在对比中产生兴趣,理解课文。如教《一个苹果》时,可先出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让学生自己说一次能吃几个?然后对比引出:“曾有8个人分吃一个苹果,但还剩半个。”学生会瞪大眼睛急于找到答案。这时教师乘机将学生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引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这样导入,趣学当头,引人入胜,学生自然爱读《一个苹果》这篇文章。
4.借助谜语激趣,使学生认真阅读
出示课题前,提出一则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谜语叫学生猜,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蜘蛛》一课时,开始可以引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抓来飞来将。”让学生试猜,接着将学生猜的谜底《蜘蛛》写在黑板上,自然引出课题,学生带着猜谜的浓厚兴趣和愉快心情投入学习,阅读自然认真。
5.应用故事激趣,让学生愿读
导入新课时先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课文上来。教材中《惊弓之鸟》之类的有趣寓言、童话、民间故事,都可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也可在故事的关键处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急于明白的心情披文入境,理解内容。还有很多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激趣使读和思环环相扣,激起了学生的思维的波澜,从而培养了学生乐读和愿读的兴趣。
二、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
阅读文章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回到整体,由浅入深反复领会的过程。不管学生的水平如何读书总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掌握了阅读规律,才能举一反三,独立的阅读文章。
1.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程序
学生能按科学的阅读程序阅读一篇文章,是对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般分初读、细读、精读、回读四种方法去指导。(1)初读。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從头至尾读几遍,利用工具书,相互交流,理解生字、新词,触摸文章内容,初知大意,了解文章梗概。(2)细读。是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逐句、逐节、逐段的思考和加深对文章印象的过程。要了解每一句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每节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节与节之间有什么关系;每段在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怎样分段等都要求学生在细读中大体解决。在总体上通过眼、手、脑并用把握重点。(3)精读。是学生在弄清层次,弄懂内容以后,抓重点、抓精华(中心词、关键词、中心段)反复阅读、反复推敲、反复玩味咀嚼,直至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阅读过程。(4)回读。是围绕“为什么这样写”的再读、重读过程。目的是弄清作者写作的意图,用语妙处,组材方略,表达技巧,往往从中心思想入手,顺着作者思路,领会作者是如何一步步使文章达到尽善尽美的,从而使学生彻底消化吸收、理解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四步阅读法是一般的阅读程序,而不是死路子,运用中要因课而异,因文而创。
2.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规律
如何分段、概括段意,怎样摘抄佳词妙句,怎样总结中心思想等,都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其规律。总结中心思想,是学生独立阅读时感到困难的问题,教师要竭尽全力教给学生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帮学生找准中心句,阅读时留心课题,注意文章的领起过度、总结等关键句,从中找出中心思想。《伟大的友谊》一文结尾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这40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一目了然,文章的中心,一抓就着。第二,教给学生从重点段意内容入手总结中心思想的方法。如《小英雄雨来》一课,重点段是写雨来与鬼子的斗争,是通过雨来与鬼子斗争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归纳雨来机智、勇敢的思想品质的。第三,教给学生中心思想组成及文字表达方法。即多数文章是通过记叙或描写什么,说明(反映、表现、歌颂……)等手法达成目标的。
三、教给学生自我反馈的方法,使学生不断提高
自我反馈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善于运用反馈信息,不断调节自己学习的本领。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能力。一般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给学生回味小结的方法。每读完一篇文章都要认真回味,做出小结。这既是吸收的过程,又是反馈的过程。小结时,要抛开课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一知半解,根据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措施,以便真正学懂弄通。二是教给学生自我调节领会文章蕴涵的方法。如《一夜的工作》文章结尾部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是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调节,深刻认识到“每个夜晚”的含义,从而达到全面升华理解文章蕴涵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反馈,不断调整,阅读能力能不断提高。
总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要提高,教师就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舍得花功夫放手让学生练;要学生自己能读书,自行获取知识,就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必然能够自己阅读、会阅读,提高阅读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