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了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并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提出了相关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关键词:市政道路 软土路基特点通病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软土地基,由于软土具有透水性差、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以及流变性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路基塌滑或者是开裂;市政道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下沉、路基下沉以及滑移等现象,因此当路基修筑在软土上就会由于剩余沉降或者是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各种失稳和破坏现象,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路基整体上的坍塌,在影响市政道路结构的同时,危害到工程安全和交通安全。所以,笔者在此对软土路基的相关方法做出以下论述,希望能给予同行借鉴。
1、 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
软土路基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危害是巨大的,应该引起公路建设单位的高度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完善,我国科研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摸索出一套应对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并已经取得的成功。交通部颁布过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这就填补了我国软土路基施工的技术空白,规范了软土路基施工的标准。软土路基主要是以含水量高、 间隙大、 压缩比高的细粒土和泥沙为主, 其特点是抗剪强度低, 凝结固化较慢, 施工方法不适宜时变形较快, 稳定性没有保障, 沉降问题较为严重, 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做好压实和技术处理工作。
2、 市政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通病
2.1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的选择。
笔者认为在软土路施工中施工方法的选择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相符,也就是因地制宜。而现阶段由于城市交通发展过快,软土地基施工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例如: 饱和软粘土地基不适宜采用振密、 挤密法加固。施工方法的不合理不但会增加施工成本,同时也会增加日后的管养费用,所以在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选择上一定要认真分析, 谨慎对待。
2.2 施工队伍素质较差。
施工单位在组织施工人员时必须要选择技术力量相对较强, 且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施工队伍。 先分析施工单位素质存在的问题。前些年,地基处理施工队伍的快速膨胀, 造成绝大多数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 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是普遍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其它地基处理方或轻或重也存在类似问题。
2.3检验手段落后。
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 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 就会造成地基失稳, 使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 会对构造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4地基处理理论落后于实践。
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的角度看, 实践先于理论是一般规律, 对土木工程更是如此。但重视理论研究, 用理论指导实践也是很重要的。 对地基处理各种工法及一般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也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3、 市政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主要以表层处理方法为主,因为软土路基土层不并厚, 做好表层处理就可以稳定土层, 这就方便了市政道路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施工措施以排水、 铺设材料、 混添原料为主, 以此来提高地表的强度,预防地基的局部变形, 同时把填土荷载均匀的铺设到地基上, 强化地基的稳定性。
3.1 排水固结法。
在表层排水法施工中, 对于含水量较大而产生的软土路基, 必须对地表进行挖沟排水, 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表层的含水量,以保障路基含水量达到施工标准, 同时也可以保障施工机械运转不受限制。在挖沟排水后, 需要对沟槽进行回填, 回填材料以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为主, 利用材料自身特性减少土层的含水量。在沟槽挖掘阶段,合理的分部是比较重要的, 沟槽的间隔要紧密, 同时沟槽的分部应借助实际施工地形进行排水和填土的施工,并利用现有地形来观察沉降变化。一般沟槽的规格都是宽0.7m, 深 0.6—1.2m, 开挖后需在沟槽内设置多孔排水管, 并加设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3.2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时。首先在原地基表面铺垫一定厚度(通常为40,50era)的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体,然后在土体中打入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以下统称砂井)作为竖向排水体,再将不透气的薄膜铺设在需要加固的软土地基表面砂垫层上, 薄膜四周埋人土中。通过抽真空装置产生负压,再借助于埋设在砂垫层中的管道,将薄膜下土体间的空气抽出,使其形成相对负压,由于砂井渗透性较大,该负压能够传递到砂井中,并且在砂井和周围土体之间形成孔压差,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流人砂井并被排出,以达到固结。由于真空预压对于密封性的特殊要求,该法主要适用于能在加固区形成(包括采取措施后能形成)稳定负压边界条件的软土地基,如淤泥质土、淤泥、素填土、吹填土和冲填土。一些实际工程证明,对于砂层和粉煤灰,采取措施后也能获得所需的真空度。
3.3 砂层法。
在软土路基土层相对较薄且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 应采用砂垫层法进行铺垫, 一般都是以0.6—1.0m的砂垫层为主, 这可以极大的固结软土层, 使砂垫层起到排水的作用,同时通过砂垫层的加固也可以达到地下排水的目的。在砂垫层的处理上要设放样板,通过施工机械进行摊铺作业, 匀均的把砂垫层的砂石敷设到土层中, 对于透水性较差的粉土填料, 应注意其可能妨碍土层的侧向排水, 使用时要注意使用部位, 对端部要妥善处理。
3.4 添加剂法。
添加剂法主要适用于表层较为粘性的土层,在施工中需要对表层粘性较大的土层加入添加剂, 以此来改变地基的压缩性和强度, 同时施工中也可以通过添加剂的来提升土层的稳定性, 添加材料一般以生石灰、 熟石灰、水泥为主, 材料到场后需要进行现场的搅拌, 并通过添加剂材料来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对被固结的土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 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 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4、 市政软土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市政软土路基施工不同于公路软土路基施工,其施工环境和施工难度都比公路施工要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城市规划和周围建筑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情况甚至严重的影响了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的放线作业中,其放线的质量应被施工单位所重视,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标准进行放线, 同时应减小误差, 进行多次测量, 避免人为因素的质量问题。地基開挖时观察地基础的渗水量, 如果渗水较小, 应边挖掘边分析土层的结构,直到挖至粉砂层。如果在开挖中水量较大, 需要注意将基底挖成横坡, 以便积水可以有效的排出。在所挖基底土质符合情况下,用触探仪检测其地基承载力。局部挖深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进行局部处理, 经自检、 抽检合柜后,方可分层填筑。
结束语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软土路基问题也被建设部门所重视,这种情况在我国大部地区是普遍现象, 尤其是在沿海的发达城市,其路基主要为淤泥和粘土,有的地方也存在着混砂层较厚的情况, 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麻烦, 所以搞好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就显示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2]尤晓.现代道路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软土地基,由于软土具有透水性差、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以及流变性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路基塌滑或者是开裂;市政道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下沉、路基下沉以及滑移等现象,因此当路基修筑在软土上就会由于剩余沉降或者是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各种失稳和破坏现象,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路基整体上的坍塌,在影响市政道路结构的同时,危害到工程安全和交通安全。所以,笔者在此对软土路基的相关方法做出以下论述,希望能给予同行借鉴。
1、 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
软土路基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危害是巨大的,应该引起公路建设单位的高度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完善,我国科研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摸索出一套应对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并已经取得的成功。交通部颁布过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这就填补了我国软土路基施工的技术空白,规范了软土路基施工的标准。软土路基主要是以含水量高、 间隙大、 压缩比高的细粒土和泥沙为主, 其特点是抗剪强度低, 凝结固化较慢, 施工方法不适宜时变形较快, 稳定性没有保障, 沉降问题较为严重, 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做好压实和技术处理工作。
2、 市政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通病
2.1 软土路基施工方法的选择。
笔者认为在软土路施工中施工方法的选择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相符,也就是因地制宜。而现阶段由于城市交通发展过快,软土地基施工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例如: 饱和软粘土地基不适宜采用振密、 挤密法加固。施工方法的不合理不但会增加施工成本,同时也会增加日后的管养费用,所以在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选择上一定要认真分析, 谨慎对待。
2.2 施工队伍素质较差。
施工单位在组织施工人员时必须要选择技术力量相对较强, 且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施工队伍。 先分析施工单位素质存在的问题。前些年,地基处理施工队伍的快速膨胀, 造成绝大多数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 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是普遍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其它地基处理方或轻或重也存在类似问题。
2.3检验手段落后。
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 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不少工法缺乏完善的质量检验手段。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 就会造成地基失稳, 使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 会对构造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4地基处理理论落后于实践。
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的角度看, 实践先于理论是一般规律, 对土木工程更是如此。但重视理论研究, 用理论指导实践也是很重要的。 对地基处理各种工法及一般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也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3、 市政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主要以表层处理方法为主,因为软土路基土层不并厚, 做好表层处理就可以稳定土层, 这就方便了市政道路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施工措施以排水、 铺设材料、 混添原料为主, 以此来提高地表的强度,预防地基的局部变形, 同时把填土荷载均匀的铺设到地基上, 强化地基的稳定性。
3.1 排水固结法。
在表层排水法施工中, 对于含水量较大而产生的软土路基, 必须对地表进行挖沟排水, 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表层的含水量,以保障路基含水量达到施工标准, 同时也可以保障施工机械运转不受限制。在挖沟排水后, 需要对沟槽进行回填, 回填材料以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为主, 利用材料自身特性减少土层的含水量。在沟槽挖掘阶段,合理的分部是比较重要的, 沟槽的间隔要紧密, 同时沟槽的分部应借助实际施工地形进行排水和填土的施工,并利用现有地形来观察沉降变化。一般沟槽的规格都是宽0.7m, 深 0.6—1.2m, 开挖后需在沟槽内设置多孔排水管, 并加设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3.2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时。首先在原地基表面铺垫一定厚度(通常为40,50era)的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体,然后在土体中打入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以下统称砂井)作为竖向排水体,再将不透气的薄膜铺设在需要加固的软土地基表面砂垫层上, 薄膜四周埋人土中。通过抽真空装置产生负压,再借助于埋设在砂垫层中的管道,将薄膜下土体间的空气抽出,使其形成相对负压,由于砂井渗透性较大,该负压能够传递到砂井中,并且在砂井和周围土体之间形成孔压差,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流人砂井并被排出,以达到固结。由于真空预压对于密封性的特殊要求,该法主要适用于能在加固区形成(包括采取措施后能形成)稳定负压边界条件的软土地基,如淤泥质土、淤泥、素填土、吹填土和冲填土。一些实际工程证明,对于砂层和粉煤灰,采取措施后也能获得所需的真空度。
3.3 砂层法。
在软土路基土层相对较薄且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 应采用砂垫层法进行铺垫, 一般都是以0.6—1.0m的砂垫层为主, 这可以极大的固结软土层, 使砂垫层起到排水的作用,同时通过砂垫层的加固也可以达到地下排水的目的。在砂垫层的处理上要设放样板,通过施工机械进行摊铺作业, 匀均的把砂垫层的砂石敷设到土层中, 对于透水性较差的粉土填料, 应注意其可能妨碍土层的侧向排水, 使用时要注意使用部位, 对端部要妥善处理。
3.4 添加剂法。
添加剂法主要适用于表层较为粘性的土层,在施工中需要对表层粘性较大的土层加入添加剂, 以此来改变地基的压缩性和强度, 同时施工中也可以通过添加剂的来提升土层的稳定性, 添加材料一般以生石灰、 熟石灰、水泥为主, 材料到场后需要进行现场的搅拌, 并通过添加剂材料来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对被固结的土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 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 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4、 市政软土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市政软土路基施工不同于公路软土路基施工,其施工环境和施工难度都比公路施工要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城市规划和周围建筑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情况甚至严重的影响了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的放线作业中,其放线的质量应被施工单位所重视,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标准进行放线, 同时应减小误差, 进行多次测量, 避免人为因素的质量问题。地基開挖时观察地基础的渗水量, 如果渗水较小, 应边挖掘边分析土层的结构,直到挖至粉砂层。如果在开挖中水量较大, 需要注意将基底挖成横坡, 以便积水可以有效的排出。在所挖基底土质符合情况下,用触探仪检测其地基承载力。局部挖深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进行局部处理, 经自检、 抽检合柜后,方可分层填筑。
结束语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软土路基问题也被建设部门所重视,这种情况在我国大部地区是普遍现象, 尤其是在沿海的发达城市,其路基主要为淤泥和粘土,有的地方也存在着混砂层较厚的情况, 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麻烦, 所以搞好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就显示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2]尤晓.现代道路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