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给你一些松软柔韧的木块,你能做成什么呢?福州的软木画师傅们,带给人们的是艺术的惊喜。在他们的刀笔运转之下,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栈桥船舫,精美的立体国画,便展示在你眼前。岸边层层叠叠的树林下,戴着草帽的小人儿在摇桨划船,岸上指尖大的楼房,还要雕出根根细致的窗棂,让人越细看越惊叹,不由想去推开那扇小窗。
一些原本普通的木块,因为师傅的绝伦工艺,魔术一样,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福州软木画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乃福州“三宝”之一。其表现题材十分丰富,自然美景、楼宇建筑、亭台楼榭、花鸟虫鱼等纷纷可以入题。原料是生长于欧洲地中海周围葡萄牙、西班牙、阿拉伯等国的栓皮栎树上的内层木栓层,纹理细腻,色泽天然,柔韧有弹性,放在玻璃内,可以保存上百年。福州的民间艺人首创采用圆雕、浮雕、透雕、微雕等传统技法,将其制成挂屏、屏风、大小摆件、仿宋国画等精美工艺品,特别是运用三维空间立体形成景观,富有层次感和景深感,艺术价值高。框屏之中,尽显精雕巧工、妙造自然的独步功夫,人们盛情赞之以“立体的画,无韵的诗”。
福州软木画始创于20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1914年,有人从国外带回一个类似“木画”的作品,民间艺人吴启棋等人从中受到启发,开创性地利用栓皮栎树的栓木层作原料,以刀为笔,精雕细刻,在小小画框内,立体展现出富有中国风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清奇、别致。
上世纪50年代初,吴启棋、陈锟等的软木画作品《天安门》《北京万寿山》《颐和园》等,在全国屡获大奖,产生轰动。而这种中国园林“框景”的艺术品,也成为外国人的新宠,出口贸易额攀升。软木画所用材料是由外国进口的栓树皮层,一般被用做建筑隔音材料、葡萄酒瓶塞等,而在福州艺人的手下,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这让木料出口国的人们都大为惊叹。
软木画一下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家或馈赠或收藏,兴致盎然。许多人也纷纷加入这个行业,特别是吴启棋所在的西园村,家家户户把饭桌一收拾,就是一个小作坊。在老人们的口中,至今还会怀念起当年全村大人小孩一起做软木画的盛况。那时,软木画是西园村人的重要经济来源。在整个福建,生产软木画的公司有100多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地,在上世纪80年代其产值曾高达5000多万元。
虽然有过辉煌的时期,但在整体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民间工艺趋于薄弱的大环境下,贵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州软木画也在不可避免地式微。1995年以后,福州市工艺木画厂等多家企业先后停产。西园村人也渐渐放弃软木画,另谋生路。现在的西园村,每天早上八九点,踩着高跟鞋的、骑着摩托车的、手里抓着早餐的上班年轻人如潮般向外涌动。在西园村村委会后面的一个小楼里,还有一群默默坚持的本村老艺人们。这里是福州工美造型艺术有限公司,福州三坊七巷61号店“软木画之乡”的创作基地。
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学宝是软木画创始人吴启棋先生之子,9岁起就开始学艺,创作出很多经典大作,其作品被多次选中用于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等,是目前软木画中唯一的一位国家级大师,现为该公司的艺术总监。
吴老师说,软木画只能是手工制作,因为软木有很多天然纹理,人工才能避开,机器就没有办法了。这是一个精细的手工流程,从图纸设计到装框完成,多达十几道工序。厂房里,艺人们一人驾驭一个工作台,在台灯下,凝神地握着刀,刻一下对着灯光比对一下,非常认真。有人做亭子,有人做亭盖,有人做树叶,有人做树干,有人负责把木块切片,也有人负责整体布局拼合。他们大都六七十岁。在工作的过程中,脸上流露出一种自足的安详。时光在刀笔中缓缓划过,偶尔有人低声说起当天的小新闻。吴学宝老师很朴素地说:“我们这些人啊,以前做软木画,现在不做就手痒。”
他们身上有着老一辈艺人特有的气质,认真、耐心、安静,做了一辈子软木画,对软木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工作不仅是工作,更是精神寄托,“做软木画很开心的”,但对此,年轻一辈却很难体会与传承。一般软木画艺人的月收入2000元左右,这对年轻人来说,既缺少高新诱惑,也耐不住枯燥,况且学好软木画必须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吴学宝老师谈及软木画后继缺人时,很无奈。软木画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体现福州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曾辉煌一时,而今大师纷纷老去,能够掌握软木画全部流程的艺人稀少,100多年的历史之后,软木画就开始走向衰弱,这是热爱软木画的老艺人们很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让福州软木画这一传统工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做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搭台,举办各种博览会、招商会,甚至还有专场会,为软木画“找婆家”。
当然,软木画要实现进一步发展,葆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其自身应实现精品制作,重视品牌打造。2010年9月,福州市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成立,将原先分散的福州工艺木画厂的退休技师召集聚合,近30位老艺人重新回到软木画行业。
吴学宝的高足陈希炎,在良好师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如首创锉刀法,使用大面积软木,融入历史题材等,其作品布局大气、细节精致,意境开朗雅逸,越品赏越有美意,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祥和》一作,繁盛的榕树下,几只白鹭错落有致,悠然栖息,一派安祥瑞气。《古龙舟》深得吴学宝赞赏,它是以我国船政史上第一艘兵商两用船为模型创作而成,整体气势恢宏,细微之处又尽显心思,特别是船舷两边的炮台和救生船,刀法精妙,令人称奇。
在福州市传承软木画公司里,还有一位年轻的学徒。生于1989年的林向刚从美术院校毕业,他接触到软木画后便爱上了这一工艺,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传承的核心是人才,因此公司有在与院校的美术系师生互动,让年轻的美术系学生到软木画生产公司来,参观了解,争取能吸引一部分新生力量加入到软木画行业中,培养新一代软木画大师,赋予软木画创新的灵感和理念,设计出更适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作品。2012年,福州市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还在北京繁华地段设立旗舰店,吸引许多人探访参观。装潢时尚、摆满软木画精品的大厅里,软木画老艺人聚精会神地现场制作,旁边引颈围观者津津有味。福州软木画的艺术魅力,正徐徐展现给世人。
一段素木之上,尽见旖旎花开。艺人妙笔之下,写满锦绣河山。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福州软木画这一清奇别致的民间工艺,必将源源传承。
一些原本普通的木块,因为师傅的绝伦工艺,魔术一样,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福州软木画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乃福州“三宝”之一。其表现题材十分丰富,自然美景、楼宇建筑、亭台楼榭、花鸟虫鱼等纷纷可以入题。原料是生长于欧洲地中海周围葡萄牙、西班牙、阿拉伯等国的栓皮栎树上的内层木栓层,纹理细腻,色泽天然,柔韧有弹性,放在玻璃内,可以保存上百年。福州的民间艺人首创采用圆雕、浮雕、透雕、微雕等传统技法,将其制成挂屏、屏风、大小摆件、仿宋国画等精美工艺品,特别是运用三维空间立体形成景观,富有层次感和景深感,艺术价值高。框屏之中,尽显精雕巧工、妙造自然的独步功夫,人们盛情赞之以“立体的画,无韵的诗”。
福州软木画始创于20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1914年,有人从国外带回一个类似“木画”的作品,民间艺人吴启棋等人从中受到启发,开创性地利用栓皮栎树的栓木层作原料,以刀为笔,精雕细刻,在小小画框内,立体展现出富有中国风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清奇、别致。
上世纪50年代初,吴启棋、陈锟等的软木画作品《天安门》《北京万寿山》《颐和园》等,在全国屡获大奖,产生轰动。而这种中国园林“框景”的艺术品,也成为外国人的新宠,出口贸易额攀升。软木画所用材料是由外国进口的栓树皮层,一般被用做建筑隔音材料、葡萄酒瓶塞等,而在福州艺人的手下,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这让木料出口国的人们都大为惊叹。
软木画一下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家或馈赠或收藏,兴致盎然。许多人也纷纷加入这个行业,特别是吴启棋所在的西园村,家家户户把饭桌一收拾,就是一个小作坊。在老人们的口中,至今还会怀念起当年全村大人小孩一起做软木画的盛况。那时,软木画是西园村人的重要经济来源。在整个福建,生产软木画的公司有100多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地,在上世纪80年代其产值曾高达5000多万元。
虽然有过辉煌的时期,但在整体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民间工艺趋于薄弱的大环境下,贵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州软木画也在不可避免地式微。1995年以后,福州市工艺木画厂等多家企业先后停产。西园村人也渐渐放弃软木画,另谋生路。现在的西园村,每天早上八九点,踩着高跟鞋的、骑着摩托车的、手里抓着早餐的上班年轻人如潮般向外涌动。在西园村村委会后面的一个小楼里,还有一群默默坚持的本村老艺人们。这里是福州工美造型艺术有限公司,福州三坊七巷61号店“软木画之乡”的创作基地。
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学宝是软木画创始人吴启棋先生之子,9岁起就开始学艺,创作出很多经典大作,其作品被多次选中用于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等,是目前软木画中唯一的一位国家级大师,现为该公司的艺术总监。
吴老师说,软木画只能是手工制作,因为软木有很多天然纹理,人工才能避开,机器就没有办法了。这是一个精细的手工流程,从图纸设计到装框完成,多达十几道工序。厂房里,艺人们一人驾驭一个工作台,在台灯下,凝神地握着刀,刻一下对着灯光比对一下,非常认真。有人做亭子,有人做亭盖,有人做树叶,有人做树干,有人负责把木块切片,也有人负责整体布局拼合。他们大都六七十岁。在工作的过程中,脸上流露出一种自足的安详。时光在刀笔中缓缓划过,偶尔有人低声说起当天的小新闻。吴学宝老师很朴素地说:“我们这些人啊,以前做软木画,现在不做就手痒。”
他们身上有着老一辈艺人特有的气质,认真、耐心、安静,做了一辈子软木画,对软木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工作不仅是工作,更是精神寄托,“做软木画很开心的”,但对此,年轻一辈却很难体会与传承。一般软木画艺人的月收入2000元左右,这对年轻人来说,既缺少高新诱惑,也耐不住枯燥,况且学好软木画必须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吴学宝老师谈及软木画后继缺人时,很无奈。软木画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体现福州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曾辉煌一时,而今大师纷纷老去,能够掌握软木画全部流程的艺人稀少,100多年的历史之后,软木画就开始走向衰弱,这是热爱软木画的老艺人们很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让福州软木画这一传统工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做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搭台,举办各种博览会、招商会,甚至还有专场会,为软木画“找婆家”。
当然,软木画要实现进一步发展,葆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其自身应实现精品制作,重视品牌打造。2010年9月,福州市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成立,将原先分散的福州工艺木画厂的退休技师召集聚合,近30位老艺人重新回到软木画行业。
吴学宝的高足陈希炎,在良好师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如首创锉刀法,使用大面积软木,融入历史题材等,其作品布局大气、细节精致,意境开朗雅逸,越品赏越有美意,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祥和》一作,繁盛的榕树下,几只白鹭错落有致,悠然栖息,一派安祥瑞气。《古龙舟》深得吴学宝赞赏,它是以我国船政史上第一艘兵商两用船为模型创作而成,整体气势恢宏,细微之处又尽显心思,特别是船舷两边的炮台和救生船,刀法精妙,令人称奇。
在福州市传承软木画公司里,还有一位年轻的学徒。生于1989年的林向刚从美术院校毕业,他接触到软木画后便爱上了这一工艺,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传承的核心是人才,因此公司有在与院校的美术系师生互动,让年轻的美术系学生到软木画生产公司来,参观了解,争取能吸引一部分新生力量加入到软木画行业中,培养新一代软木画大师,赋予软木画创新的灵感和理念,设计出更适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作品。2012年,福州市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还在北京繁华地段设立旗舰店,吸引许多人探访参观。装潢时尚、摆满软木画精品的大厅里,软木画老艺人聚精会神地现场制作,旁边引颈围观者津津有味。福州软木画的艺术魅力,正徐徐展现给世人。
一段素木之上,尽见旖旎花开。艺人妙笔之下,写满锦绣河山。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福州软木画这一清奇别致的民间工艺,必将源源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