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软木画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给你一些松软柔韧的木块,你能做成什么呢?福州的软木画师傅们,带给人们的是艺术的惊喜。在他们的刀笔运转之下,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栈桥船舫,精美的立体国画,便展示在你眼前。岸边层层叠叠的树林下,戴着草帽的小人儿在摇桨划船,岸上指尖大的楼房,还要雕出根根细致的窗棂,让人越细看越惊叹,不由想去推开那扇小窗。
  一些原本普通的木块,因为师傅的绝伦工艺,魔术一样,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福州软木画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乃福州“三宝”之一。其表现题材十分丰富,自然美景、楼宇建筑、亭台楼榭、花鸟虫鱼等纷纷可以入题。原料是生长于欧洲地中海周围葡萄牙、西班牙、阿拉伯等国的栓皮栎树上的内层木栓层,纹理细腻,色泽天然,柔韧有弹性,放在玻璃内,可以保存上百年。福州的民间艺人首创采用圆雕、浮雕、透雕、微雕等传统技法,将其制成挂屏、屏风、大小摆件、仿宋国画等精美工艺品,特别是运用三维空间立体形成景观,富有层次感和景深感,艺术价值高。框屏之中,尽显精雕巧工、妙造自然的独步功夫,人们盛情赞之以“立体的画,无韵的诗”。
  福州软木画始创于20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1914年,有人从国外带回一个类似“木画”的作品,民间艺人吴启棋等人从中受到启发,开创性地利用栓皮栎树的栓木层作原料,以刀为笔,精雕细刻,在小小画框内,立体展现出富有中国风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清奇、别致。
  上世纪50年代初,吴启棋、陈锟等的软木画作品《天安门》《北京万寿山》《颐和园》等,在全国屡获大奖,产生轰动。而这种中国园林“框景”的艺术品,也成为外国人的新宠,出口贸易额攀升。软木画所用材料是由外国进口的栓树皮层,一般被用做建筑隔音材料、葡萄酒瓶塞等,而在福州艺人的手下,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这让木料出口国的人们都大为惊叹。
  软木画一下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家或馈赠或收藏,兴致盎然。许多人也纷纷加入这个行业,特别是吴启棋所在的西园村,家家户户把饭桌一收拾,就是一个小作坊。在老人们的口中,至今还会怀念起当年全村大人小孩一起做软木画的盛况。那时,软木画是西园村人的重要经济来源。在整个福建,生产软木画的公司有100多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地,在上世纪80年代其产值曾高达5000多万元。
  虽然有过辉煌的时期,但在整体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民间工艺趋于薄弱的大环境下,贵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州软木画也在不可避免地式微。1995年以后,福州市工艺木画厂等多家企业先后停产。西园村人也渐渐放弃软木画,另谋生路。现在的西园村,每天早上八九点,踩着高跟鞋的、骑着摩托车的、手里抓着早餐的上班年轻人如潮般向外涌动。在西园村村委会后面的一个小楼里,还有一群默默坚持的本村老艺人们。这里是福州工美造型艺术有限公司,福州三坊七巷61号店“软木画之乡”的创作基地。
  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学宝是软木画创始人吴启棋先生之子,9岁起就开始学艺,创作出很多经典大作,其作品被多次选中用于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等,是目前软木画中唯一的一位国家级大师,现为该公司的艺术总监。
  吴老师说,软木画只能是手工制作,因为软木有很多天然纹理,人工才能避开,机器就没有办法了。这是一个精细的手工流程,从图纸设计到装框完成,多达十几道工序。厂房里,艺人们一人驾驭一个工作台,在台灯下,凝神地握着刀,刻一下对着灯光比对一下,非常认真。有人做亭子,有人做亭盖,有人做树叶,有人做树干,有人负责把木块切片,也有人负责整体布局拼合。他们大都六七十岁。在工作的过程中,脸上流露出一种自足的安详。时光在刀笔中缓缓划过,偶尔有人低声说起当天的小新闻。吴学宝老师很朴素地说:“我们这些人啊,以前做软木画,现在不做就手痒。”
  他们身上有着老一辈艺人特有的气质,认真、耐心、安静,做了一辈子软木画,对软木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工作不仅是工作,更是精神寄托,“做软木画很开心的”,但对此,年轻一辈却很难体会与传承。一般软木画艺人的月收入2000元左右,这对年轻人来说,既缺少高新诱惑,也耐不住枯燥,况且学好软木画必须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吴学宝老师谈及软木画后继缺人时,很无奈。软木画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体现福州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曾辉煌一时,而今大师纷纷老去,能够掌握软木画全部流程的艺人稀少,100多年的历史之后,软木画就开始走向衰弱,这是热爱软木画的老艺人们很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让福州软木画这一传统工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做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搭台,举办各种博览会、招商会,甚至还有专场会,为软木画“找婆家”。
  当然,软木画要实现进一步发展,葆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其自身应实现精品制作,重视品牌打造。2010年9月,福州市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成立,将原先分散的福州工艺木画厂的退休技师召集聚合,近30位老艺人重新回到软木画行业。
  吴学宝的高足陈希炎,在良好师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如首创锉刀法,使用大面积软木,融入历史题材等,其作品布局大气、细节精致,意境开朗雅逸,越品赏越有美意,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祥和》一作,繁盛的榕树下,几只白鹭错落有致,悠然栖息,一派安祥瑞气。《古龙舟》深得吴学宝赞赏,它是以我国船政史上第一艘兵商两用船为模型创作而成,整体气势恢宏,细微之处又尽显心思,特别是船舷两边的炮台和救生船,刀法精妙,令人称奇。
  在福州市传承软木画公司里,还有一位年轻的学徒。生于1989年的林向刚从美术院校毕业,他接触到软木画后便爱上了这一工艺,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传承的核心是人才,因此公司有在与院校的美术系师生互动,让年轻的美术系学生到软木画生产公司来,参观了解,争取能吸引一部分新生力量加入到软木画行业中,培养新一代软木画大师,赋予软木画创新的灵感和理念,设计出更适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作品。2012年,福州市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还在北京繁华地段设立旗舰店,吸引许多人探访参观。装潢时尚、摆满软木画精品的大厅里,软木画老艺人聚精会神地现场制作,旁边引颈围观者津津有味。福州软木画的艺术魅力,正徐徐展现给世人。
  一段素木之上,尽见旖旎花开。艺人妙笔之下,写满锦绣河山。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福州软木画这一清奇别致的民间工艺,必将源源传承。
其他文献
加拿大摄影师加斯顿·拉孔布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南极洲进行拍摄,发现南极洲并不只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白茫茫的一片,它也有别的颜色:粉红色、红色和绿色等。而引起这片颜色奇观的主要是南极洲的土壤和灰尘。当土地解冻后,会在冰面上拍摄到泥土,周围的环境也因此呈现棕色或者橙色。藻类也会引起颜色的改变。当太阳出来的时候,藻类就会大量繁殖,使得周围变成红色。第三种会引起颜色变化的生物则是企鹅。因为它们以磷虾为食,所以它
期刊
2012年12月,第四辑海峡摄影节在福建霞浦县启幕,18个国家(地区)、100多个影展、1000多位海内外摄影家汇聚。在近4000幅作品中,该画册结集了其中百余位摄影人的近200幅优秀作品。  主编/周平 潘朝阳  装帧/ 12开精装,155页  定价/ 198元
期刊
霞浦的滩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滩涂”,梦幻的海景,蕴育了霞浦特有的海洋摄影文化,当地摄影人的数百幅作品千余次在国内外各种重要摄影赛事中入选、获奖。该书就收录了这些作品中的精品佳作。  主编/周平 邱开养  装帧/ 12开精装,155页  定价/ 98元
期刊
玻利维亚“Cal Orko巨墙”是一块长1.5千米、高100多米的巨大石灰岩壁,这面巨墙上总共有5055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恐龙足迹!这里原是当地一家水泥厂的石灰岩采石场,重型采矿机械与有着6800万年历史的恐龙足迹背景形成有趣的画面。这些恐龙脚印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形成的。恐龙踩过泥土,后被晒干,雨水冲刷的泥土又覆盖了脚印,后来的地壳运动将平地变成了悬崖。
期刊
科洪是一名软件设计师,他给食物拍过许多微距照片,包括坚果、糖果等,后来他被这个发霉桃子的果皮色彩所吸引。这张照片是用30幅高清晰度的图像合成的。“一两年内,我就能拍出一套不错的发霉物品照片啦。”他开玩笑说。
期刊
青春少年的容颜,似乎能够沉淀下整个尘世的喧嚣;白衣女子与苍鹰,沉浸在神秘的氛围里舞之蹈之;纯净的孩子,在大象柔软安静的守护中沉睡。目光触及,是早已超越了人兽的温暖。仿佛不在人间,既寥廓,又深情,令人顿生朝圣和感恩之心,使得时光灰烬后的不尽沉吟,悄然回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加拿大摄影家格利高里·考伯特在旅途中雕刻着时光。缅甸的僧侣,印度的舞者和象群……所有呼吸在天地间的生命,一一定格,那些早已成为灰烬
期刊
日前,美国密苏里州的贾内·考普林开车载着女儿和友人兜风至圣约瑟夫市附近时,当地一个农民正在焚烧田地的秸秆。令考普林十分惊讶的是,田地中竟然出现了一条“火龙”,直冲云天,原来这是难得一见的“火龙卷”现象。
期刊
同治肉丸 香飘榕城  木金肉丸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木金肉丸老铺源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姚木金祖父在福州南后街澳门路开设榯粿店,到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其祖父将榯粿店交给姚木金之父打理。1910年18岁的姚木金正式传承其父亲经营的榯粿店,同年在福州南后街澳门路45号创建“木金肉丸”金字招牌。  木金肉丸是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闽菜系。1910年由姚木金采用芋头、薯粉、猪肉、红枣、芝
期刊
澳大利亚堤维德岬(Tweed Heads)的“危险角”(Point Danger)位于黄金海岸南端,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交界处。这里是海豚的乐园,一个海浪扑向岸边,摄影师布罗迪·麦克·卡贝抓拍到了两只海豚乘着波浪你追我赶的有趣画面。
期刊
300年历史 半世纪年创新  厦门蔡氏漆线雕  漆线雕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300多年,本来只是一门“妆佛”的艺术。清朝开始,蔡氏“西竺轩”手工艺作坊的主业就是用漆线来“妆佛”。直到解放后,蔡文沛首次尝试塑造英雄人物,广获社会好评。1972年,蔡水况把漆线雕往工艺品上延伸,让漆线雕在当年的广交会上获得了大批订单,使这门传统技艺得以“活”了下来。  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瑰宝——漆线雕,是漆工艺中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