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不如行之,知行相融方为教育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本质上是致力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而实现这一目的和本质离不开实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培养学生所学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导致青少年知行脱节,道德堪忧,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较低,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思想品德实践性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考虑到思想品德课程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适应时代与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本文就是从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出发,寻找思想品德课与实践的结合点,以行促知,以行导情,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关键词:实践性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实践方法;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不好教!”这是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共识。为什么呢?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内容的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显现。而现实是,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在为考试服务,明明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变成了死记硬背的考试干条。这种现象其实在日常教学中仍较为普遍。为考试而生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一味地填鸭灌输,对知识的消化内化并不明显,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很大距离。当思想品德课异化为“象牙塔”中的闭门造车、异化为对知识要点的死记硬背,这就已经背离了设置这一课程的初衷。道德认知,永远都是以服务于道德实践为目的和归宿;而道德认知,又是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品教学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表明,在思品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以行促知,以行导情。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知识教育,改造学生的世界观,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认识、理解、选择内化在观念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超越原有的状态,重构主观世界,这是一个“换脑筋”、“换思想”、“换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创造性的活动。这个创造性的活动要以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为根据,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思想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思想实际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一些社会生活的认识上,如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一些现实问题的看法等。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就是要联系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通过课堂上讲的知识问题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消化理解,使学生会从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新教材为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怎样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价值,可能是七年级学生从未思考过的问题,那么贴近学生可以结合学校每学期组织的各类逃生演习来讲。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探讨对校园暴力现象的思考。还有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新教材第二课)可以结合班级学习的特点,孩子学习的现状来展开教学。再比如八年级上册《同学朋友》(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就可以结合学生之间交往的实例,可以结合的相关知识很多,只要我们平时注重积累,注意观察,就可以用学生身边生动的事例展开教学,促进教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某些活动形式深入理解思想品德课现实指导性。通过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实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所以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境,利用有效资源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扩大人际交往,养成良好品质,参与公共生活。学而有用,学以致用。如初三政治教学中,每课结束时,都有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第一课要求我们做志愿者活动。这是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表现。我在这一课结束时就联系年级里的班主任组织了一个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是这样的: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帮助老人剪指甲、洗头、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而且年级组也决定将这项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做为我们年级的志愿者活动,活动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问题有:你参加志愿者的活动的作用、影响是什么?如果让你长久地坚持做志愿者,你会怎么做?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利用班会去夯实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条,强调思品课与生活实际及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那么思品课也是学校重要的的德育教育课,班会也是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因此思品课的很多内容可以在班会课上实践落实。比如关于挫折教育这块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六课),我就设计了一堂班会课,《站直了,别趴下》以班会课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并用思品課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有关于文明礼仪部份的内容(八年级上册《友好交往礼为先》我也同时用班会《争做校园文明之星》并结合乌鲁木齐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地域性需求,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实践落实。
  3.教学要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倡导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带动下主动关心国内外时政.关心和接触社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孝敬父母长辈》一课,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能孝敬父母、关心体贴家长,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材以“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事迹”、《游子吟》为材料负载其教学目标。由于这两项材料离学生生活较远,如果教师只拘泥于教材,其教学效果就不可能很好。如果我们在严格把握住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课前让每位学生记录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亲的工作、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自己身上所花费的心血.再观察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孝敬长辈的然后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相互交流,选出较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体会。由于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熟悉,并且体会深刻,有话可说.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真正从内心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真正激发关心、体贴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这个铺垫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让学生看一看我国古代的孝子是如何做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不同类型的资源,本科就可以用图片(古代二十四孝)音频(游子吟)视频(感恩父母的沙画)使学生情感内化向一个较深的层次发展,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实效。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家庭,关心父母,体验社会生活,又给予学生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谈谈父母的辛勤劳动。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充分体现实践性这一特点。
  4.利用闲散时间将教学内容分块多形式展示,升华学生情感的同时,起到思品课的与教育不仅在课堂上教学更有实践性德育教育意义。我对教学内容分块展示每学年都做了学期计划。初一学年上学期,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成长中的我,教学关注到升入新学段的学生面对新的还近新的学习新的老师如何适应是关键,我就带领学生首先参观学校,了解校史,获得的荣誉让学生竟快融入新的校园。下学年是让孩子在培养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敢于战胜挫折的品质,我就收集了一些视频,比如尼克.胡哲的事例,科比成功的视频。八年级上册是“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会时不时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给你的好朋友一个惊喜,用电脑制作一个全家福相册。八年级下时的教学内容是权力和义务,我注重收集相关案例大家讨论。九年及时了解我的祖国,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为学生准备了国家有能力下大力保护公民,发展国家的视频资料,有金一南教授的演讲,有我国撤退在外国的中国公民的视频,还有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新闻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工匠精神》《中国武术》等。而这些丰富的资料仅在课堂上展示是不够的,我利用午读时间,班会课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多彩的教育资源,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教学内容的学习。
  陶行知先生指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只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所以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绝不能是死板的为考试服务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够格的国家公民,社会的够格成员,因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我也将继续在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不停歇的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本身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并且非常好动,为了使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幼儿园时期,应该为孩子创造出更加适合的科学环境,让孩子在宽松的活动环境中得到更好地教育。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根据孩子的本身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而创造,并投放一些材料,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的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将针对于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期刊
摘 要:随着地产业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装饰材料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同时推动了建筑装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材料性能,更赋予材料新的使用功能,即材料的高性能化和高功能化。  关键词:新材料;建筑装饰;应用  1新型门窗材料  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的节能门窗有PVC门窗、UPVC门窗铝木复合门窗、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玻璃钢门窗等。就玻璃钢
期刊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青年的个人发展和价值观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当今我国大力弘扬儒家传统文化,倡导人们积极学习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因此,关注青年在社会中的价值冲突,使传统的儒家文化对青年的思想价值产生积极影响,以促进青年道德品质的提升与个人全面发展,从而扩大儒家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促使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教育青年健康发展,为实现个人理想与社
期刊
莎士比亚的《裘力斯·凯撒》是一部罗马题材的历史悲剧,通常也被认为是勃鲁托斯这位高贵的罗马贵族的悲剧。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人物的定义为:“要想引起我怜悯的角色必须合乎美德的倾向,必须有某种程度的美德……悲剧人物的幸福与不幸,取决于他们的行为……剧中人物的品质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就定的。”  勃鲁托斯的雄心情怀、品行智慧的确是那个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合乎着美德的倾向。他以维护城邦的自由,反对专制为己任,“我自
期刊
摘 要:在服饰图案艺术构造中,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存在较大的美学理念区别,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可以发挥服饰图案的应用作用,提升现代化服饰图案的应用质量,满足其发展需求。  关键词:当代服饰图案;传统服饰图案;美学理念差异  图案,就是设计者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遵循相关美化原则,利用艺术构思方式,结合不同的材料与工艺等先进技术条件,对各类物质进行装饰设计。服饰图案是设计者利
期刊
初始的冲动是对生活的要求和向往,在适度的接受外界刺激的前提下,个人共欲随之改变,侧面更盛于丰盈生活,那么不劳而获和唾手可得将会是一种复合体,会成为在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对互制机制,在机制成熟与不合时宜为局限的情况下,生活造就了推进,推进促人进步;存在着两种倾向性的导向,一方面是在平逸的日子里,崇尚更韵,以普遍态的突兀唐突特殊,达到转变、转化和创新;另一方面是在相对颠簸的日子里,崇尚激情,以个性化
期刊
摘 要:2013年4月,凤凰古城宣布收取148元门票引发了舆论哗然,进而发展成为凤凰古城“门票事件”。在中国,旅游景区收取门票并不鲜见,为何凤凰古城门票新政引发如此大规模舆论反映。本文将以管理学概念“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切入点剖析凤凰古城门票新政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并试图解释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弊病和利益冲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文化旅游产业最佳利益实现模式。  关键词:凤凰古城;门票新政
期刊
摘 要: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与鲁迅先生早年提出的中国要“别立新宗”、“争存天下,首在立人”不谋而合。所以对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与解读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鲁迅;教学;现实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实鲁迅先生早年在评析西方文明之演变中就提出了“争存天下,首在立人”这一教育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他的许
期刊
摘 要:《水经注》是郦道元唯一一部流传至今的作品,是其游览山河后对三国时期的《水经》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而成的书。书中包含的大量历史资料和注释,多源于他亲身游览各地民俗文化,跋涉山川的见闻以及对于山水的情感。本论文就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来谈《水经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体会。  关键词:纪实性;神话传说;民俗民风;山水之美  《水经注》的原型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地理学著作《水经》,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简略
期刊
摘 要:清朝末年,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生活的黑暗让广大群众感到了无望,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他们通过一个又一个小说故事暴露和讽刺清政府的腐败不堪。本文主要以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例解析清朝末年的政府和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明清;谴责;小说  一、明清谴责小说  1.谴责小说的定义  清朝末年,清政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