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不恰当的运动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我们在临床收治病人的时候,发现不少老人家是在晨练时突发半身不遂。其中不少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而凌晨至上午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
天气寒冷,易引发脑梗死。若在这样的早上,过早起床锻炼,剧烈运动,血液会在四肢肌肉分布增多,脑部供血减少,更易诱发脑梗死。
建议:老年人运动时间不宜过早,程度不宜剧烈,应适度运动。
2.不要过分迷信保健品
保健品不是药物,不具治疗作用,任何宣称能“治疗”XX疾病的保健品,一定不要买。
即使是正规途径买来的保健品,你可以仔细看下说明书,大多宣称的只是预防XX疾病的作用。
建议:不推荐购买保健品,营养均衡更重要。
3.中药也有副作用
人们常认为中草药乃“纯天然”,无毒副作用,因此更愿意应用中药来治病。
但事实是,中药也有副作用,并且有什么副作用还“不明确”。有报导的,中药出现严重副作用比如心衰、肾衰的,并不在少数。
而西药呢?虽然说明书上有大量的明确副作用,但常见的一般对健康的危害并不大;而那些严重的其发生概率特别低。
建议:西药的治疗效果、副作用明确,遵医嘱服药,按要求复查,能最大程度地减小副作用的危害。
4.降压过快、过低,不利健康
高血压易引发脑梗死,但是,降血压过快、过低也存在脑梗死的危险。
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水平,若血压过快地降低到正常水平,反而会促进脑缺血,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建议:降血压要缓慢平稳。
5.康复和治疗同样重要
长期以来,中风患者只注重于急性期的治疗,而对于后期的康复治疗却不重视,错过了康复的最好时机。
不少患者只保全了性命,却遗留了严重残疾,生存质量较低。
建议:中风后的家庭康复治疗全攻略。
6.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脑血管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系统的,绝不仅限于单一的医院治疗。病人出院后继续治疗,需要建立起长期服药的意识,如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房颤病人抗凝治疗,长期应用降压、降糖、稳定斑块、调脂的药物,要重视中风后康复治疗,定期复查颈部彩超、颅内血管(TCD或MRA)情况等。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狭窄等都需要长期用药,面对不能根治的疾病,要学会与疾病共存,长期服药。
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血压不高就不用吃降压药,或血压高时才吃降压药物、血糖不高就不用降糖药物,更有甚者,不请教医生就自行停用降压、降糖药物,长此以往,病人就会出现心、脑、肾、视网膜并发症,全身大小血管病变,等出现并发症再控制则为时过晚。
建议:遵医嘱用药,调整用药前先咨询医生。
7.戒烟限酒,健康饮食
吸烟、酗酒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饮食推荐低盐低脂饮食。
建议:戒烟限酒,有益健康。
8.中风风险早识别
如有以下征兆,立即就医:
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活;
口角向一侧歪斜;
说话不清楚,或理解语言有问题;
看东西旋转、走路不稳;
阵发性的头痛和头晕,并越来越剧烈;
间断出现瘫痪或口不能言;
昏睡,不能唤醒,或呼之不应。
建议:牢记中风的征兆,及早发现。
9.时间就是生命
脑血管病与心脏病发作一样,应被当作急症,在卒中后立即进行治疗,应建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建议:发现中风后,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