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皮瓣在指腹皮肤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及报道不同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1995年以来,根据手指皮肤缺损的情况,先后应用五种皮瓣移植修复指腹皮肤缺损139例151指.结果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用传统的腹部皮瓣修复后显得较为臃肿,而用邻指皮瓣或带指神经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则较为理想.结论缝合指背神经或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最佳术式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监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240株,以Kirby-Bauer(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推荐的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目的通过对18三体伴腭裂胚鼠和正常胚鼠大体标本腭突发育、冠状序列连续切片中,不同特征平面内腭突发育的比较形态测量学研究,认识腭裂与腭突发育的量化关系.方法借助计算机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方法对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和34 例单纯脾破裂患者的脾静脉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定量分析.[ KG2〗结果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中膜平滑肌增生 ,并发生玻璃样变,内膜增厚.门静脉高压组和脾破裂组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脾破裂组术后无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
目的探讨下肢广泛动脉硬化性闭塞造成的肢体缺血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3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自体长段大隐静脉逆转移植重建血供12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术前的肢体冷与麻木、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消失.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大隐静脉逆转移植及动脉搭桥或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胺动脉硬化性闭塞,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通畅率及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 、CK19 mRNA、CEA mRNA诊断微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探索肺癌患者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方法以肺部良性疾病30例、健康人10例的外周血为对照,以LUNX mRNA 、CK19 mRNA、CEA mRNA的表达为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手术切除区域44个淋巴结的微转移,并根据淋巴结病理切片、临床分期、随访
目的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的遗传表型及基因特征.方法 PC活性用凝固法测定,PC抗原用ELISA方法测定.用PCR扩增2代家系 12个成员中4个PC活性及抗原减低的PCⅡ~Ⅸ号外显子片段,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cDNA变性后的差异,用测序法检测突变点.用限制性酶切验证突变点,同时分析家系的基因型.结果该家系2代4名成员PC抗原水平在34.3%~67.8%(参考值80%~1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KA)毒性作用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给予SB203580(0.2 μmol/L),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 min后再予不同浓度(0 μmol/L,25μmol/L和250 μmol/L)KA分别作用10 min和100 min,利用原子力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