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8例小儿腹泻患儿应用思密达保护胃肠黏膜、金双歧调节肠道菌群、补充锌元素及调整饮食结构等综合治疗。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可达93.0%。结论 针对小儿腹泻病因治疗,忌滥用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26-02
小儿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可以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死亡[1]。由于其发病率高、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因而也被列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笔者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儿科的128例小儿腹泻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住128例小儿腹泻患者,男72例,女56例,年龄15天~8岁,其中。15天~1岁74例,1~2岁36例,2-4岁3例,>4岁15例;住院1~14天,平均6.5天。临床症状:每天腹泻次数平均可达到8~12次,大便呈现稀水蛋花汤样,无黏液脓血样。其中77例患儿伴有呕吐、发热症状,体温在38.2~39.4℃,大多数患儿还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上128例患者均未服用止泻药物和抗生素。诊断急性轻型小儿腹泻56例,急性重型小儿腹泻72例,合并轻度脱水45例,合并中度脱水5例,合并重度脱水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高热惊厥2例,外周血白细胞<10.0×109/ 1。大便常规:黄色水样便,脂肪球6~22个/HP,白细胞<5个/HP,未见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阴性。
1.2 方法 全部患儿采取合理饮食,液体疗法,纠正酸中毒及降温止吐等综合治疗。原则上应继续喂养,但脱水严重病儿,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此基础上给予金双歧片:每片0.5g,不满1周岁的婴儿每次1片,每天3次;1岁~3岁,每次2片,每天3次,溫开水送服,思密达每袋3g,不满1周岁的婴儿每次半包,每天3次;1岁~2岁,每天2包,分3次服用,2岁以上每次1包,每天3次,加温水摇匀后在两餐间空腹口服。补充锌元素:6个月以下10 mg/d,6个月以上20 mg/d。调整饮食结构,减少乳糖摄入,改食谷类食物,小婴儿乳类食品选用无乳糖奶粉。腹泻有脓血球的考虑为细菌感染,予先锋霉素或者青霉素先于经验性治疗,待大便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治疗情况考虑是否换药。有霉菌感染者,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药。
1.3 疗效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度标准[2]。治愈:治疗72h内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大便成形,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治疗72h内大便次数减少一半以上,且含水量明显减少,大便镜检无异常,全身症状明显好转,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未愈:治疗72h内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变或症状加重。
2 结果
本组128例,治愈率57.0%(73/128),好转率36.0%(46/128),未愈率7.0%(9/128),有效率为93.0%;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之一,病因复杂,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3]。年龄多在2岁以下, 1岁以内占半数以上。其腹泻可以伴有呕吐,发热,脱水,大便稀水样,或者蛋花汤样,以6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晚秋及冬季为高发季节。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小儿内在因素有关,包括: 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酶的活性较低。 ②婴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系统负担较重,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③机体防御能力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较成人低,胃肠道分泌型IgA也较低,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和损害而腹泻[4]。④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肠道感染。⑤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而人工喂养缺乏母乳中上述免疫因子。根据病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又分为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以轮状病毒感染较多,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尤其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肠道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系感染等。其次非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肠炎、真菌感染所致腹泻。由于腹泻患儿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和营养物质,因而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更多见,特别是病程在2周~2个月的迁延性腹泻和超过2个月的慢性腹泻。营养不良可导致患儿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对儿童身高、精神、智力等均有影响。易继发各种感染,腹泻也不易好转而成恶性循环。病情严重还会导脱水,危及患儿生命,因此临床上须对腹泻患儿格外重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儿腹泻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提倡母乳喂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腹泻流行期间隔离患儿、防止交叉感染。治疗应从医生做起,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等,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使得患者摆脱病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43-445
[2] 翁开敏,周金生,卢玉兰,等.小儿腹泻治疗概述[J].海峡药学,2002,14(6):76-78
[3] 孙梅. 儿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92
[4] 宁寿葆, 现代实用儿科学,2004,12:550
[5] 张家骧. 儿科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128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26-02
小儿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可以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死亡[1]。由于其发病率高、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因而也被列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笔者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儿科的128例小儿腹泻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住128例小儿腹泻患者,男72例,女56例,年龄15天~8岁,其中。15天~1岁74例,1~2岁36例,2-4岁3例,>4岁15例;住院1~14天,平均6.5天。临床症状:每天腹泻次数平均可达到8~12次,大便呈现稀水蛋花汤样,无黏液脓血样。其中77例患儿伴有呕吐、发热症状,体温在38.2~39.4℃,大多数患儿还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上128例患者均未服用止泻药物和抗生素。诊断急性轻型小儿腹泻56例,急性重型小儿腹泻72例,合并轻度脱水45例,合并中度脱水5例,合并重度脱水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高热惊厥2例,外周血白细胞<10.0×109/ 1。大便常规:黄色水样便,脂肪球6~22个/HP,白细胞<5个/HP,未见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阴性。
1.2 方法 全部患儿采取合理饮食,液体疗法,纠正酸中毒及降温止吐等综合治疗。原则上应继续喂养,但脱水严重病儿,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此基础上给予金双歧片:每片0.5g,不满1周岁的婴儿每次1片,每天3次;1岁~3岁,每次2片,每天3次,溫开水送服,思密达每袋3g,不满1周岁的婴儿每次半包,每天3次;1岁~2岁,每天2包,分3次服用,2岁以上每次1包,每天3次,加温水摇匀后在两餐间空腹口服。补充锌元素:6个月以下10 mg/d,6个月以上20 mg/d。调整饮食结构,减少乳糖摄入,改食谷类食物,小婴儿乳类食品选用无乳糖奶粉。腹泻有脓血球的考虑为细菌感染,予先锋霉素或者青霉素先于经验性治疗,待大便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治疗情况考虑是否换药。有霉菌感染者,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药。
1.3 疗效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度标准[2]。治愈:治疗72h内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大便成形,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治疗72h内大便次数减少一半以上,且含水量明显减少,大便镜检无异常,全身症状明显好转,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未愈:治疗72h内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变或症状加重。
2 结果
本组128例,治愈率57.0%(73/128),好转率36.0%(46/128),未愈率7.0%(9/128),有效率为93.0%;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之一,病因复杂,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3]。年龄多在2岁以下, 1岁以内占半数以上。其腹泻可以伴有呕吐,发热,脱水,大便稀水样,或者蛋花汤样,以6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晚秋及冬季为高发季节。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小儿内在因素有关,包括: 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酶的活性较低。 ②婴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系统负担较重,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③机体防御能力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较成人低,胃肠道分泌型IgA也较低,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和损害而腹泻[4]。④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肠道感染。⑤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而人工喂养缺乏母乳中上述免疫因子。根据病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又分为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以轮状病毒感染较多,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尤其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肠道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系感染等。其次非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肠炎、真菌感染所致腹泻。由于腹泻患儿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和营养物质,因而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更多见,特别是病程在2周~2个月的迁延性腹泻和超过2个月的慢性腹泻。营养不良可导致患儿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对儿童身高、精神、智力等均有影响。易继发各种感染,腹泻也不易好转而成恶性循环。病情严重还会导脱水,危及患儿生命,因此临床上须对腹泻患儿格外重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儿腹泻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提倡母乳喂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腹泻流行期间隔离患儿、防止交叉感染。治疗应从医生做起,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等,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使得患者摆脱病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43-445
[2] 翁开敏,周金生,卢玉兰,等.小儿腹泻治疗概述[J].海峡药学,2002,14(6):76-78
[3] 孙梅. 儿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92
[4] 宁寿葆, 现代实用儿科学,2004,12:550
[5] 张家骧. 儿科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128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