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文章分析了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80-02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人数的迅速增长,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一些高校或部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呈现出一定的滑坡趋势。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改善和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与考试办法看起来是公平的,有效的,但不利于优秀生源的选拔与录取。招生录取过分看重初试成绩,而初试中的外语与政治占有很大比重,对在专业上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没有相应的选拔政策。不同学科的生源差别较大,有的学科由于缺乏生源而从其它学科或外校录取学生,由于这些生源以前没有从事这一学科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培养。生源入口不一样,有的是专科生,有的是应届本科生,有的是工作了多年的本科生,生源质量本身就不一致,入学后按同一模式与标准培养,质量就会出现参差不齐。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很多学校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个别学校降格以求,致使研究生生源质量受到影响。
2、研究生课程设置随意,内容重复滞后
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质量,目前在有些高校研究生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随意,内容重复滞后。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不规范,随意性大。课程设置不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来考虑,而是根据教师现有的实际情况,因人设课。跨学科课程,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所占比重较少,研究生选课自由度不大,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研究生广博知识的传授和多种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后劲和潜力,不利于创新。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目的的有效载体。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更新也应加速。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普遍没有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的对所开设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完善,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科领域的前沿内容,热点问题没有及时进入研究生课堂,也没有及时将学术层次低和应用价值小的内容删去,造成课程內容的滞后与重复。
3、导师数量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缺乏监督管理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者,是研究生科研活动的指导者,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主要的关系人和监督者。研究生在校其间的学习、生活、科研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有赖于导师的循循诱导与言传身教。然而,目前的导师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导师数量不足。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数量激增,硕士点的增长速度较快,使得研究生指导教师严重短缺,出现了一个导师带二三十个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论文与指导,有些导师甚至连自己学生的姓名都不知道,谈何精心培养?二是出现导师间跨现象。由于导师数量不足,致使一些导师跨专业带学生,有的导师甚至间跨三个专业,严重的影响了培养质量。
导师素质不高,缺乏培养经验。为了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遴选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为导师,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刚刚博士毕业,没有教学经历与经验,没有指导硕士的经验,导师本身没有一个适应成长期,其培养质量不可能高。少数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少,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无法给研究生提供参与科研时间的机会。少数导师知识严重老化,既无法向研究生讲授最新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又没有能力去解答研究生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
培养工作随意性大,缺乏监督管理。高负荷的工作使高校研究生导师将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教学课时量和自己的科研发展上,致使许多研究生无法从导师那里得到足够多的帮助。有些导师行政事务缠身,非业务活动繁多,对学生无暇顾及,放松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些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在课程设置、讲授、指导论文方面随意性很大,没有规则或不按规则办事。另一方面由于对导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检查与评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导师工作缺乏积极性与动力。
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1、把好入学关,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要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把好入学关。改革现行招生考试办法,加大复试的力度,提高复试权重。在复试中重点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综合素质与能力,看其是否符合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适当调整复试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专业课各科考试成绩优异,统考科目的成绩低于合格标准的考生,应不受同专业上线考生数及最低分数与录取分数线相差5分以内的限制,给予复试资格。通过复试考核看其是否有出众的专业素质,对确实优秀者,给予录取。
对于生源起点不同的学生,可利用复试后入学三四个月的时间,有导师根据复试情况开列补修书目,考生以自学为主,补修有关知识,入学前参加测试,对基础太差的,难以继续培养者,通过中期筛选进行分流。
2、合理设置课程,及时更新研究生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选修课与必修课,两者所占的比例必须合理。必修课中学位课程必须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专业课不能过于零碎,不能过于方向化。选修课要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学分、课时不宜过多。课程的设置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设置跨学科课程,做到文理渗透,体现知识的广博性,要多开设一些新的代表学科前沿发展方向的课程和专题讲座,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热点问题、前沿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不仅在于所包括的内容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更在于能否提供一种指导方法,指导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去拓宽与加深知识,构建科学的智能体系。要根据学术发展的情况,及时对所开设的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与完善,将不合适的课程取消,将学术层次低和应用价值少的课程删除,将内容重复的课程合并,将零散的专业课程综合化、专业化。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保证导师指导水平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是必须严格审核导师资格,保证导师的学术水平与指导水平,控制导师带学生的数量,杜绝在师资力量上弄虚作假,招揽有名无实的导师行为。
要强化和规范导师遴选制度。对导师在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及教书育人方面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不符合条件的不能聘用,已经聘用的要定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继续聘任,坚决打破实际存在的导师终身制。避免研究生导师资格荣誉化倾向,保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和高质量。
要充分发挥老导师的传、帮、带作用。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又有丰富的培养经验。要为他们配备助手,提供条件 ,让老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带一批年轻教师。
要着力加强中青年导师队伍建设,给他们独立锻炼的机会,关心他们的继续提高,使他们有更多的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要尽力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治学环境。
加强导师的职前和在岗培训工作,对新增导师进行如何指导学生的培训,注重对导师的不间断培训。支持导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进修,不断提高导师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实施政策倾斜,增加经费投入,鼓励年青导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访问,申报国家级课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实行导师教书育人的激励机制,增强导师队伍的活力。应提高导师待遇,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对那些有重大创新成果的优秀导师应给予重奖,对那些缺少责任心,知识严重老化、长期没有科研项目或成果的导师,应停止聘用,实行优胜劣汰,以增强导师队伍活力。
总之,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招生、培养和管理方面进行监督和保证,而且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孙玲远(1980-),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80-02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人数的迅速增长,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一些高校或部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呈现出一定的滑坡趋势。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改善和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与考试办法看起来是公平的,有效的,但不利于优秀生源的选拔与录取。招生录取过分看重初试成绩,而初试中的外语与政治占有很大比重,对在专业上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没有相应的选拔政策。不同学科的生源差别较大,有的学科由于缺乏生源而从其它学科或外校录取学生,由于这些生源以前没有从事这一学科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培养。生源入口不一样,有的是专科生,有的是应届本科生,有的是工作了多年的本科生,生源质量本身就不一致,入学后按同一模式与标准培养,质量就会出现参差不齐。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很多学校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个别学校降格以求,致使研究生生源质量受到影响。
2、研究生课程设置随意,内容重复滞后
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质量,目前在有些高校研究生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随意,内容重复滞后。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不规范,随意性大。课程设置不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来考虑,而是根据教师现有的实际情况,因人设课。跨学科课程,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所占比重较少,研究生选课自由度不大,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研究生广博知识的传授和多种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后劲和潜力,不利于创新。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目的的有效载体。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更新也应加速。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普遍没有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的对所开设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完善,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科领域的前沿内容,热点问题没有及时进入研究生课堂,也没有及时将学术层次低和应用价值小的内容删去,造成课程內容的滞后与重复。
3、导师数量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缺乏监督管理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者,是研究生科研活动的指导者,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主要的关系人和监督者。研究生在校其间的学习、生活、科研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有赖于导师的循循诱导与言传身教。然而,目前的导师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导师数量不足。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数量激增,硕士点的增长速度较快,使得研究生指导教师严重短缺,出现了一个导师带二三十个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论文与指导,有些导师甚至连自己学生的姓名都不知道,谈何精心培养?二是出现导师间跨现象。由于导师数量不足,致使一些导师跨专业带学生,有的导师甚至间跨三个专业,严重的影响了培养质量。
导师素质不高,缺乏培养经验。为了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遴选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为导师,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刚刚博士毕业,没有教学经历与经验,没有指导硕士的经验,导师本身没有一个适应成长期,其培养质量不可能高。少数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少,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无法给研究生提供参与科研时间的机会。少数导师知识严重老化,既无法向研究生讲授最新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又没有能力去解答研究生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
培养工作随意性大,缺乏监督管理。高负荷的工作使高校研究生导师将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教学课时量和自己的科研发展上,致使许多研究生无法从导师那里得到足够多的帮助。有些导师行政事务缠身,非业务活动繁多,对学生无暇顾及,放松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些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在课程设置、讲授、指导论文方面随意性很大,没有规则或不按规则办事。另一方面由于对导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检查与评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导师工作缺乏积极性与动力。
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1、把好入学关,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要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把好入学关。改革现行招生考试办法,加大复试的力度,提高复试权重。在复试中重点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综合素质与能力,看其是否符合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适当调整复试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专业课各科考试成绩优异,统考科目的成绩低于合格标准的考生,应不受同专业上线考生数及最低分数与录取分数线相差5分以内的限制,给予复试资格。通过复试考核看其是否有出众的专业素质,对确实优秀者,给予录取。
对于生源起点不同的学生,可利用复试后入学三四个月的时间,有导师根据复试情况开列补修书目,考生以自学为主,补修有关知识,入学前参加测试,对基础太差的,难以继续培养者,通过中期筛选进行分流。
2、合理设置课程,及时更新研究生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选修课与必修课,两者所占的比例必须合理。必修课中学位课程必须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专业课不能过于零碎,不能过于方向化。选修课要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学分、课时不宜过多。课程的设置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设置跨学科课程,做到文理渗透,体现知识的广博性,要多开设一些新的代表学科前沿发展方向的课程和专题讲座,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热点问题、前沿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不仅在于所包括的内容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更在于能否提供一种指导方法,指导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去拓宽与加深知识,构建科学的智能体系。要根据学术发展的情况,及时对所开设的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与完善,将不合适的课程取消,将学术层次低和应用价值少的课程删除,将内容重复的课程合并,将零散的专业课程综合化、专业化。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保证导师指导水平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是必须严格审核导师资格,保证导师的学术水平与指导水平,控制导师带学生的数量,杜绝在师资力量上弄虚作假,招揽有名无实的导师行为。
要强化和规范导师遴选制度。对导师在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及教书育人方面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不符合条件的不能聘用,已经聘用的要定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继续聘任,坚决打破实际存在的导师终身制。避免研究生导师资格荣誉化倾向,保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和高质量。
要充分发挥老导师的传、帮、带作用。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又有丰富的培养经验。要为他们配备助手,提供条件 ,让老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带一批年轻教师。
要着力加强中青年导师队伍建设,给他们独立锻炼的机会,关心他们的继续提高,使他们有更多的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要尽力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治学环境。
加强导师的职前和在岗培训工作,对新增导师进行如何指导学生的培训,注重对导师的不间断培训。支持导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进修,不断提高导师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实施政策倾斜,增加经费投入,鼓励年青导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访问,申报国家级课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实行导师教书育人的激励机制,增强导师队伍的活力。应提高导师待遇,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对那些有重大创新成果的优秀导师应给予重奖,对那些缺少责任心,知识严重老化、长期没有科研项目或成果的导师,应停止聘用,实行优胜劣汰,以增强导师队伍活力。
总之,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招生、培养和管理方面进行监督和保证,而且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孙玲远(1980-),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