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学科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很好的给予指导,不仅能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初中的历史课程,跨越的时间长,内容琐碎,涵盖的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长期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创新 学习
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一、编写学习提纲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因此,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任务。
二、课堂语言优美生动,扣人心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点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还是注意都是靠精彩的教学语言去牵引的。以前我总认为语文课上才适合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而历史课在语言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通过这些课我认为自己错了,试想没有美妙的旋律,怎能产生动听的音乐?一个语言贫乏的老师怎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教师讲课中的语言、语调是教师情感体验的外露,当教师将这些体验到的情感通过语言语调向外传达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为学生美感的获得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些历史课中大多数老师的语言优美生动,感情充沛,教师富有个性魅力的语言语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方法多样,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课堂的教学行为,应是讲、动、导、思的恰当结合。讲,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精讲,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帮助。新课改下的“讲”:⑴对难点的突破;⑵对史实的补充;⑶对必要的学科体系的建构。初中生的历史基础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讲”是必要的,例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没有老师必要的“讲”是不行的。“讲”应具有历史的逻辑性,特别是应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讲”应饱含情感,富有哲理和启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是指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动”才有活力,才有实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历史是客观的,但却是可解释的。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不但激活了历史,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历史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质疑敢言,培养他们必要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初中生团伙意识较强的特点,历史课堂实现生生互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方式。分组讨论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充分发挥组员不同的作用,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角色扮演是让初中学生直接去体验历史情景,在体验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在“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培养了人文精神。导,包括老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引导,在于教师帮助学生的思维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学习目标的步步升华;指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比如怎样做笔记,怎样理解文本,怎样归纳概括,怎样讨论问题等等,让学生知道学习有规律可循,增强成功的信心;督导,在于提醒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学习也是有压力的。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检测形式
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会遇到学生“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铺路架桥”,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善待某些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好表现的插嘴现象,应将其与扰乱课堂秩序区别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一些悬念,多设置一些障碍,多营造一些氛围,多激发一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永不满足,学而不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历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创新 学习
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一、编写学习提纲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因此,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任务。
二、课堂语言优美生动,扣人心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点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还是注意都是靠精彩的教学语言去牵引的。以前我总认为语文课上才适合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而历史课在语言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通过这些课我认为自己错了,试想没有美妙的旋律,怎能产生动听的音乐?一个语言贫乏的老师怎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教师讲课中的语言、语调是教师情感体验的外露,当教师将这些体验到的情感通过语言语调向外传达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为学生美感的获得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些历史课中大多数老师的语言优美生动,感情充沛,教师富有个性魅力的语言语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方法多样,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课堂的教学行为,应是讲、动、导、思的恰当结合。讲,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精讲,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帮助。新课改下的“讲”:⑴对难点的突破;⑵对史实的补充;⑶对必要的学科体系的建构。初中生的历史基础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讲”是必要的,例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没有老师必要的“讲”是不行的。“讲”应具有历史的逻辑性,特别是应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讲”应饱含情感,富有哲理和启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是指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动”才有活力,才有实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历史是客观的,但却是可解释的。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不但激活了历史,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历史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质疑敢言,培养他们必要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初中生团伙意识较强的特点,历史课堂实现生生互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方式。分组讨论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充分发挥组员不同的作用,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角色扮演是让初中学生直接去体验历史情景,在体验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在“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培养了人文精神。导,包括老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引导,在于教师帮助学生的思维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学习目标的步步升华;指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比如怎样做笔记,怎样理解文本,怎样归纳概括,怎样讨论问题等等,让学生知道学习有规律可循,增强成功的信心;督导,在于提醒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学习也是有压力的。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检测形式
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会遇到学生“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铺路架桥”,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善待某些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好表现的插嘴现象,应将其与扰乱课堂秩序区别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一些悬念,多设置一些障碍,多营造一些氛围,多激发一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永不满足,学而不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历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