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财富和文化瑰宝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应用现状为突破口,全面梳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提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几种路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9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高等职业职业教育研究立项项目(GJ16-03)。
作者简介:纪海波(1983—),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高职院校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高职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教育由于其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和技术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许多高职院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的流程和标准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文教育的推广。很多高职院校基本上不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缺乏认识,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专业教育替代了传统的文化教育模式,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不精是普遍现状,课程的考核缺乏过程性和体验性,很多学生选择选修类的课程都是出于修够学分、容易结课的观点,因此尽管大学生了解传統中国文化的大部分途径来源于课堂,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普遍被高校所忽视是一个普遍现象。
2.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是文化成绩偏低、本身文化水平较为有限的学生群体,且由于我国固有的应试教育弊端,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较为有限。高职院校的学生真正读过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名著的都是小众,甚至对老子、孔子、孟子等文人圣者是知之甚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由于西方文化渗透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崇尚个性自由、自我权利至上的西方观念对高校学生影响深远,相对而言,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逐渐被他们所淡忘,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困境。
3.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方式陈旧
一些高职院校在围绕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内容方法的凝练、传统文化教学资料开发等方面却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学生对陈旧的教育方式和枯燥匮乏的内容缺乏兴趣,提升不了关注度,吸引不了学生主动性。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象也成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落后的一个弊端,兼职教师理论功底欠缺,教学过程浮于表面,而且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缺乏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成因分析
1.受西方文化侵蚀,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文化的全球化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也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如今西方文化在全球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依然想通过文化侵蚀和文化霸权达到文化西方化或文化殖民化,在这种影响下,中国大学生极容易认同西方文化而贬低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把中国传统文化贴上守旧、顽固、腐朽、封建的标签,造成高职学生模糊信仰,迷失自己。
2.受网络文化的全面渗透,高职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受到影响
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提供的信息丰富庞杂、良莠不齐,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新媒体技术的便利性、开放性、随意性使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搜索触手可及。大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对负面思想缺乏鉴别能力,特别是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的普及,有些大学生甚至放弃思考,选择盲目追随和崇拜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怀疑,甚至否定,他们往往从思想意识上就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往往导致他们可能出现价值观的迷茫、倾斜。
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足,校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够深入
各高职院校还没有从体制机制方面建立体系,学校宣传部门、学生部各二级学院等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方面还没有形成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协同机制。特别是在载体的拓展和构建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借助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等载体,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没有充分占领新载体和新平台,没有探索出适合优秀传统文化宣教规律和特色的新方式。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路径建议
1.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更需要学校整体统筹布局,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协同推进、层层落实。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适时启动课程标准,研究论证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展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拓展传统文化选修课的覆盖面;建设一批有高水平专家的网络慕课,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要大胆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大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说服力。
2.要充实教师队伍,打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力量
高职院校要在校内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学习,鼓励教师参加校外的相关培训,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增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内容比重,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用人机制优势,鼓励民间艺人、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立大师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打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力量。
3.要创新平台载体,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支撑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多种平台载体的有效结合,在充分发挥课堂载体的主渠道作用之外,紧密结合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和青年大学生的生活阅读习惯,不断开拓创新网络宣传新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优势,开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教育阵地,宣传中华诗词、诸子百家、历史故事等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文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充分发挥社会传媒的传播辐射功能。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开展诸如最近几年火热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学习国学、重视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课堂实践中适当引入传统文化,开展国学评说、案例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通过学生会和大学生社团,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演讲、读书会、分享会等各种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2]汪 琴.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9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高等职业职业教育研究立项项目(GJ16-03)。
作者简介:纪海波(1983—),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高职院校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高职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教育由于其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和技术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许多高职院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的流程和标准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文教育的推广。很多高职院校基本上不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缺乏认识,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专业教育替代了传统的文化教育模式,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不精是普遍现状,课程的考核缺乏过程性和体验性,很多学生选择选修类的课程都是出于修够学分、容易结课的观点,因此尽管大学生了解传統中国文化的大部分途径来源于课堂,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普遍被高校所忽视是一个普遍现象。
2.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是文化成绩偏低、本身文化水平较为有限的学生群体,且由于我国固有的应试教育弊端,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较为有限。高职院校的学生真正读过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名著的都是小众,甚至对老子、孔子、孟子等文人圣者是知之甚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由于西方文化渗透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崇尚个性自由、自我权利至上的西方观念对高校学生影响深远,相对而言,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逐渐被他们所淡忘,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困境。
3.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方式陈旧
一些高职院校在围绕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内容方法的凝练、传统文化教学资料开发等方面却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学生对陈旧的教育方式和枯燥匮乏的内容缺乏兴趣,提升不了关注度,吸引不了学生主动性。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象也成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落后的一个弊端,兼职教师理论功底欠缺,教学过程浮于表面,而且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缺乏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成因分析
1.受西方文化侵蚀,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文化的全球化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也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如今西方文化在全球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依然想通过文化侵蚀和文化霸权达到文化西方化或文化殖民化,在这种影响下,中国大学生极容易认同西方文化而贬低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把中国传统文化贴上守旧、顽固、腐朽、封建的标签,造成高职学生模糊信仰,迷失自己。
2.受网络文化的全面渗透,高职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受到影响
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提供的信息丰富庞杂、良莠不齐,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新媒体技术的便利性、开放性、随意性使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搜索触手可及。大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对负面思想缺乏鉴别能力,特别是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的普及,有些大学生甚至放弃思考,选择盲目追随和崇拜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怀疑,甚至否定,他们往往从思想意识上就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往往导致他们可能出现价值观的迷茫、倾斜。
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足,校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够深入
各高职院校还没有从体制机制方面建立体系,学校宣传部门、学生部各二级学院等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方面还没有形成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协同机制。特别是在载体的拓展和构建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借助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等载体,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没有充分占领新载体和新平台,没有探索出适合优秀传统文化宣教规律和特色的新方式。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路径建议
1.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更需要学校整体统筹布局,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协同推进、层层落实。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适时启动课程标准,研究论证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展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拓展传统文化选修课的覆盖面;建设一批有高水平专家的网络慕课,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要大胆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大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说服力。
2.要充实教师队伍,打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力量
高职院校要在校内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学习,鼓励教师参加校外的相关培训,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增加传统文化培训的内容比重,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用人机制优势,鼓励民间艺人、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立大师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打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力量。
3.要创新平台载体,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支撑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多种平台载体的有效结合,在充分发挥课堂载体的主渠道作用之外,紧密结合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和青年大学生的生活阅读习惯,不断开拓创新网络宣传新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优势,开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教育阵地,宣传中华诗词、诸子百家、历史故事等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文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充分发挥社会传媒的传播辐射功能。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开展诸如最近几年火热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学习国学、重视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课堂实践中适当引入传统文化,开展国学评说、案例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通过学生会和大学生社团,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演讲、读书会、分享会等各种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2]汪 琴.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