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过客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离开了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高楼尚未林立的中国,猛然到了纽约,感到纽约的那些结合了现代和古典风格的摩天大厦,令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望着那些一脸疲惫、滔滔不绝、西装革履的纽约客急匆匆穿梭于大厦和街道,不禁心生羡慕,什么时候自己也能那样,穿着高档服装,在这些海市蜃楼般的大厦里工作。
  接机的朋友是我在上海的一位忘年交,来到美国多年,完成了学业并且工作数年。她开着自己的车,带着我转了转纽约市内以及那几座连着曼哈顿岛的大桥。看着哈德逊河以及那些略带欧式风格的钢筋水泥丛林,恍然间冲口而出说:“纽约和上海有点点像。”那位朋友哈哈笑了,她刚来纽约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因为这个原因,80年代留学或移民美国的上海人,很多选择了在纽约居住和工作。她笑着说:“希望有一天你能来纽约大展身手。”
  
  纽约是一个商业城市,也是美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来美国前,我已经从有限的渠道,了解了代表纽约的文化标志,如百老汇歌剧、话剧、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纽约芭蕾舞团、纽约交响乐团、自由女神、艾利斯岛移民大厅等等。买飞机票的时候,没想到自己到美国后第一站,鬼使神差的居然就是纽约。
  美国人喜欢说:纽约不代表美国。但无可否认,纽约是美国都市文化的象征。在近代中国,中西结合、连接现代和传统的新文化代表,应该无可非议的就是上海。虽然海派文化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蹶不振,但改革开放后,那些残留的商业和文化底蕴使得上海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深圳等特区。可见,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光靠有钱就能成为所谓的“大都会”。一个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大都会,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和个性的积淀。
  纽约曾经面临巨大的挑战。在1990年代初,日本经济横扫世界、纽约的代表性建筑帝国大厦都被日本人高价购入的那个时代,纽约依然保持着那种独然于世、冷看红尘的态度。作为美国的金融中心,90年代初,纽约的世界第一大股票市场的地位让位给东京,但纽约人毫不在乎,就连自由女神都说可以和日本人谈个好价钱卖给他们。而与此同时,其它地方的美国人,有的早就忍不住破口大骂日本人,有的哀叹世界的美国时代结束、日本时代到来。
  正当日本人考虑是否买下自由女神,以便羞辱这个在太平洋战争打败自己的超级大国时,日本从世界巨无霸地位,突然跌入了十多年的经济衰退,股市和房地产顿时狂跌,日本大银行纷纷破产合并。高价卖给日本人的纽约帝国大厦,又被纽约人以极低价格轻松购回。在帝国大厦的出售与购回过程中,纽约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酷”。日本80、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纽约早在1929-1933年大萧条时就有过更深刻的体验。在纽约人眼里,日本人就像一个暴发户,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纽约对挑战者的挖苦不靠语言,而是靠行动。
  不少人把纽约看成了天堂,感到这里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有人觉得这里是活生生的地狱。纽约到底是怎样的一张脸?纽约客会说,纽约是一个大苹果(Big Apple)。到底这代表着什么意思?你来了就明白了。
  纽约是“美国梦”的代表,弗兰克·西纳特拉早期著名的歌曲《纽约、纽约》,就是这种纽约梦的体现,“……在纽约,我将拥有新的开始,如果我能在这里成功,我将能征服世界,纽约,纽约,准备好了,我来了。”20世纪初,查理·卓别林首次来纽约,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也曾发出过类似的豪言。几年后,卓别林成为第一位真正的世界级的电影明星。
  都市给人们带来梦幻,怀着梦想的人们,把纽约推向辉煌。纽约的股市超过了伦敦成为世界第一,纽约帝国大厦成为世界第一高楼,纽约号称世界第一都市(The City)。文化方面,美国电影的代表或许是好莱坞,但美国电影艺术的精神核心,却一直得益于纽约话剧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天赋。纽约就是如此,她可以给你一部部梦幻般的“音乐之声”和“窈窕淑女”,也可以制造出“欲望号街车”,直击现实中被人忽视的肮脏和垃圾。
  保罗·赛门和好友加芬克尔组成的二重唱,是美国都市民谣的代表。上世纪80年代他们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演出,吸引了三十万观众。他们众多歌曲中有一首叫《拳击手》。当年我在国内上大学,美国教授专门向我推荐了这首歌曲。不得不承认,生活在铁饭碗时代的中国,我根本无法理解这首歌曲。
  当我留学一年后来到纽约找暑假工,当我身处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衰退的失业大潮,经历了一次次被华人餐馆、建筑商和旅店长时间工作的压榨、欺骗和解雇之后,才真正体会了“拳击手”的含义……“我只是一个无名的男孩,游荡在霓虹灯下的大街小巷,口袋里装着空空如也的雄心和许诺……每当纽约寒风吹裂了我的肌肤,真想回家,回家……拳击馆内,疯狂的观众喊声震天,愤怒的拳击手不停地相互攻击,汗水、伤疤、鲜血和羞辱,我将离去,我将离去,但比赛还将继续,还将继续”。
  从西纳特拉到赛门·加芬克尔,纽约一直给我一个个不同的面容。洋插队时代的我一次次来到纽约,总是期望自己能在纽约取得一个落脚之地,这成了我刚来美国的一个“美国梦”。作为学生每次我从遥远的新英格兰地区辛苦地坐着灰狗长途来到纽约,看到纽约哈德逊河、联合国的双塔、以及繁星般的夜景,心里的梦想顿时重燃,疲惫的我立刻精神百倍。
  纽约的林肯中心和大都会博物馆,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林肯中心每年有季度性的芭蕾、交响乐、古典歌剧的演出。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需求,我和纽约的朋友总是买最便宜的站票进场,第一幕结束后的场间休息,拿站票的人就可以找空座位坐下。第一次买站票进场,心里有些自惭形秽,原以为买站票的大概都是些穷人,没想到居然有不少西装革履、年龄不一的老美们,买了站票来看巴兰钦编舞的纽约现代芭蕾。
  纽约让我学会放下身段,放下脸面,过自己该过的日子,踏踏实实地奋斗。
  早期在纽约的经历,印证了赛门·加芬克尔的“拳击手”。不同的是,我没有立刻选择离开,经过了8年的留学工作后,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纽约。纽约甚至给了我一份在高楼大厦工作的机会。正当朋友们向我祝贺,我却像纽约人一样来了一句“So?”意思为,这有啥大不了的?经历了多年洋插队的艰辛和努力,我实现了所有新移民们的梦想,在蜚声全球的美国名校完成硕士学位,跨国公司的大门向我敞开,经济上进入了美国高收入阶层,买了房子、车子……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So what?于是,我选择了在纽约市的“后花园”新泽西州工作。虽然会时不时去曼哈顿游玩,但始终和纽约保持着一段距离。
  数年后,我所在的公司被并购,合并后新公司总部在曼哈顿东区,我再次放弃了这份去曼哈顿的工作,决定叶落归根,回到自己的祖国,陪伴父母亲人。家人对我而言,远远比纽约梦更重要。纽约,已不再是我的动力。
  坐上从纽约去往香港的飞机时,脑海里回荡着百老汇音乐剧《猫》的主题曲《回忆》……“清晨的阳光,湮灭了闪烁的路灯,今晚的一切都将成为回忆,看,生命中崭新的一天,已经来临……”。
  纽约人,在美式英语里称为“纽约客”(New Yorker)。当时不明白为何海外华人翻译时用了“客”这个字,如今回味,这个“客”字用得实在再恰当不过了。
  纽约,是我的一个驿站,我是纽约的一个匆匆过客。
其他文献
方毓强   记者、作家、摄影家、旅行家。硕士。热衷于研究文史哲经,关注人类学。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中外文化的交流。访问过欧美亚20余国。发表文字数百万。在多个国家举办个人摄影展。    8年抗战中国牺牲了数千万人,但极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一个国民政府正式命名的惟一的“抗战纪念城”,这是我走访了湖南衡阳才得以发现的。    【衡阳保卫战简况】  1944年1月,为扭转太平洋战场上连连战败的
期刊
徐公诚不是专业摄影工作者,而是文联机关一名普通的公务人员。他热爱艺术,兴趣广泛,尤其钟情于摄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总不忘用手中的相机,摄下值得纪念的点点滴滴。功夫不负有心人。所费时日不长,便技艺大进,有了属于他的独特发现——从水中拍泛动的光影,从树干上拍蜕皮后的树纹,从飞机内拍云絮的飘动、大地的流沙和水系的流淌……名为“纹”系列的摄影作品于是悄然问世,摄影艺术的百花园里因此开出了一朵新的奇葩!
期刊
张君荣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本科在读大四学生。大学期间,曾在《散文诗世界》2007年第02期发表散文《永恒的等待——荆苛刺秦别传》。  人世间的感情如果遇见,是需要珍惜的。岁月苦短,懒人的感情无外乎悲剧。    卓悦是典型的明日复明日的人。比如买东西,想好了明天去,到了明天依然这么想,直到急用了,才火急火燎去超市。奶奶常唠叨卓悦,这么大个人了做事有个计划,别整天没心没肺的,迟早要吃亏
期刊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前几分钟,就已经可以预期这片要来好好哭一下了。在片头,小女孩用旁白的方式诉说自己的出生和宿命,画面上是静音的家庭自拍影片,视觉上是快乐的儿时回忆,听觉上是带着淡淡悲伤的无奈,很爱这样子的结合与矛盾。  事实上,这部片子中一直有着许多的矛盾与冲突,对父母而言,为了拯救一个孩子而“制造”另一个孩子来提供器官捐赠,那么这个“功能性”的孩子就不算孩子了吗?对这个孩子而言,她当然想要有自己
期刊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重庆与上海,一个是巴楚鬼才,一个是海派闺秀,同临长江,却散发着各自独特的文化气息。2009年11月1日至7日,重庆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国际艺术节重庆文化周活动”,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艺术人文频道的《文化主题之夜》,也邀请到沪渝两地的艺术家,共同讲述两座城市带给他们的美好回忆。    主持: 施琰、姜波  嘉宾:  沈铁梅著名川剧
期刊
大山,原名马克·罗斯维尔,中文名路世伟。他在中国20多年间,广泛参与各类活动,从相声、节目主持、戏剧表演、出版到教育等,致力于构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004年,大山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名外国人。2006年,大山获加拿大最高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以表彰他为中外友好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008年,大山出任了北京奥运会加拿大奥运代表团特使。2009年,大山被加拿大政府
期刊
虽说立秋已过,但是北方的“秋老虎”依旧来势汹汹,俗话说“立秋之后还一伏”,所以气温有增无减也就不奇怪了。也许是天热的关系,最近很容易失眠,半夜上MSN,依旧看见有人在线,好友的签名档里写着“没有人应该是寂寞的,我在这个午夜和孤单一起漫游”,不觉心有戚戚。  这个城市太大了,每个人都知道不应该孤单,却还是在临睡的时候只能拥抱自己……    邂逅蓝叔叔  拥抱陈幸福    如果幸福必须变成一种具体的物
期刊
随着世博演艺中心封顶、场馆建设的全面推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有了“展翅飞翔”的舞台。届时,32块场地将吸纳上千个富有特色的文化演艺项目,演出2万场次。文化演艺活动与展示、论坛一起,构成诠释和表达世博会主题的三大核心内容。  为了办好上海世博会,有关组织方仔细分析了近几届世界博览会文化演艺活动的特色,结果发现,历届世博会各有特色,文化艺术向来是世界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元素和组成部分之一。世
期刊
从小生长在纽约、东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里的人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自幼接受多元文化熏染,很早就有了宽容异见、异行、异人的度量,也从来不缺少出差海外,开阔识见的机会;不幸的同样是自幼接受多元文化熏染,以至于本土意识淡薄,对自己的出生地很少会有“这是我故乡”的认同。顾名思义——故乡起码得是个乡啊!生在城市,长在城市里的人,住的是高楼广厦,吃的是转基因食品,不接地气,立足之处于是空空荡荡。因此从上海
期刊
恐婚如今已经是个全球化的问题。尤其在女性拥有独立的生存条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自我意识充分膨胀的当代,恐婚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症候。都市剩男剩女一边憧憬着爱情,一边警惕着婚姻。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统一的:单身的孤独总比婚姻的痛苦好。情感专家吴迪也说,“我从来不把白头到老当作我的婚姻诉求,而且一对老人携手坐在夕阳下也没什么好羡慕的。”  如果说恐婚是现代剩男剩女的症状,那么速婚,则是对抗恐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