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热潮中,成立于2009年11月的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起步不算早。这个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国有全资子公司,地处北京市西南一隅的大兴区采育镇经济开发区。
但是作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北汽新能源,对于北汽集团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事实上,北汽新能源的成立不但标志着北汽集团拉开了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序幕,而且标志着首都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产业发展的示范价值不同凡响。
也正因如此,尽管低调,但北汽新能源的发展一直为业界所密切关注。作为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资源集约、产业整合的项目管理平台,北汽新能源是北汽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基地。北汽新能源的经营范围覆盖纯电动乘用车、混合动力汽车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同时还进行配套充电系统、电池更换系统等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北汽新能源的发展战略可以用5句话概况:“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跟踪发展其他新能源汽车、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外引内联、集成创新。”
目前,北汽新能源已掌握了国内领先的整车系统集成与匹配、整车控制系统、电驱动系统三大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三大主干业务,已开发出了C30DB、M30RB、C60FB、C70GB等多系列纯电动乘用车产品,重混产品“陆霸”SUV,中混产品“勇士”军车,弱混产品BSG方案改装轿车等多款混合动力产品,以及EV-AT、DCM动力传动装置、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成立两年多来,北汽新能源已组建了一支拥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海外人才、高级工程师等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优秀团队;联合了一批政府、企业和社会方面的潜在投资主体;并确定了一期和二期建设工程的具体目标。
据了解,北汽新能源的一期建设工程规划目标是,到2013年,在占地228亩的园区内,建设拥有4万辆整车产能,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试制、实验能力和电池、电机、电控批量生产能力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其二期规划目标为,到2015年,在预留的4500亩发展用地上,建设包括总装、涂装、焊接三大工艺、15万辆整车产能、20万套电控系统产能、15万套电驱动系统产能,以及拥有国内领先实验室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尽管进展顺利,但是北汽新能源也并不讳言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重重障碍:首先是资金障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产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同时现阶段产品成本高且销量小,北汽新能源在这些年内仍处于投入阶段,经济效益不佳。其次,在能源供给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市在充换电站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刚刚起步,北汽新能源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技术标准、管理办法,为大规模示范运营及市场推广创造条件,解决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后顾之忧。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模式方面,目前也存在着障碍。
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北汽新能源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具体的相关政策,明确充、换电标准,创新运营模式、管理模式。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普遍存在的寿命短的问题,政府应制定电池二次利用、回收的标准;针对电池成本高的问题,可尝试采取电池租赁裸车销售、整车租赁等多种方式;针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的问题,政府应尝试远途优惠租车等措施,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促进产业的市场化发展。而刚刚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无疑使北汽新能源看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尽管北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起步比较晚,但是,北汽新能源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的单位有一百多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电池企业有两家,电机企业有三、四家,还有两家国家级的检测机构,此外,包括清华、北理工等高校都在开展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因此,把北京市的一百多家单位联合起来作为合作伙伴的北汽新能源能够在成立之后的较短时间内,就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当然,在坚持自主的同时,北汽新能源也没有放弃与国际上其他企业开展,包括技术上、资产上的合作。
谋定而动,肩负神圣而繁重的使命,秉持“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北汽新能源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技术领先、产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通过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北汽新能源正力争早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走进主流市场,走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