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概括。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教?不同的人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无论那种答案都有三点不容忽视:第一,语文课是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主的课;第二,语文课是由人来组织、生成、建构和推进的课;第三,语文课是最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课。因此,教师必须从改变简单的课堂思维模式入手,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作为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们都拥有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些看法。
一、给学生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个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和“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二、充分调动学生情感
新课的导入和教师的范读不可忽视。虽然老师都是轻车熟路,但做好,让它们带上艺术色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人们传说的天堂是个环境优美、云烟袅袅、玉琼楼阁的仙境;那鸟的天堂也应该是个神秘莫测的优美去处吧!想去看看吗?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块儿去看看吧!这一导入既起到了释题作用,又渲染了气氛,使学生的情趣进入了美的境界。
当然,要因文而异,随着文章的情感不同变幻情感。在深情悲哀之时,我换取了悲伤情调,以情感人。在教《凡卡》一文时,我声音低沉,满怀悲伤的导入:“同学们,八九岁正是上学的年龄。可在旧俄时代,一个瘦小的男孩已经在鞋店里做做学徒了。夜晚,在昏暗的灯下写信,他要说什么呢?请听他的心声吧!”学生的情绪已经被深深感染,进入了境界,为读懂凡卡的信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问题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认为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像一块石头投掷到学生的思维湖海里,要能听到“扑通”一声的回响,要能看到石头激起的圈圈涟漪、层层波纹,千万不要把它扔在岸边,听不到任何声息,看不到任何反应。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课中我设计了这些问题:例如,让学生读了“日照香炉生紫烟”之后,我提这么一个问题,一般从远处山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白色的云烟,为什么李白看到的香炉峰上升起的是紫色的云烟呢?设计这个问题有几个目的:一是挑起矛盾,挑起日常生活经验和文本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情智语文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善于挑起矛盾的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二是进入意境,“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仙李白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紫烟袅袅、徐徐升腾、虚无缥缈、梦幻美妙、宛若仙境的庐山美景,这样设问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如仙如幻的意境。再例如,在学生读到“手可摘星辰”时,我紧扣“摘”字问学生:“你们的手摘过什么?”学生有的说摘过树叶,有的说摘过花朵,有的说摘过水果。我接着问:“你们的手摘过星星吗?”学生纷纷说没有。“那从李白的‘手可摘星辰’可以想到想到什么呢?”可以想到山中寺庙之高,可以想到诗人想象之奇,可以想到诗人李白那超凡脱俗的思维……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要做到有效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中去完善并且创新,营造出一个精彩的、充满智慧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方法,才能跟上新形势。
一、给学生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个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和“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二、充分调动学生情感
新课的导入和教师的范读不可忽视。虽然老师都是轻车熟路,但做好,让它们带上艺术色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人们传说的天堂是个环境优美、云烟袅袅、玉琼楼阁的仙境;那鸟的天堂也应该是个神秘莫测的优美去处吧!想去看看吗?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块儿去看看吧!这一导入既起到了释题作用,又渲染了气氛,使学生的情趣进入了美的境界。
当然,要因文而异,随着文章的情感不同变幻情感。在深情悲哀之时,我换取了悲伤情调,以情感人。在教《凡卡》一文时,我声音低沉,满怀悲伤的导入:“同学们,八九岁正是上学的年龄。可在旧俄时代,一个瘦小的男孩已经在鞋店里做做学徒了。夜晚,在昏暗的灯下写信,他要说什么呢?请听他的心声吧!”学生的情绪已经被深深感染,进入了境界,为读懂凡卡的信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问题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认为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像一块石头投掷到学生的思维湖海里,要能听到“扑通”一声的回响,要能看到石头激起的圈圈涟漪、层层波纹,千万不要把它扔在岸边,听不到任何声息,看不到任何反应。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课中我设计了这些问题:例如,让学生读了“日照香炉生紫烟”之后,我提这么一个问题,一般从远处山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白色的云烟,为什么李白看到的香炉峰上升起的是紫色的云烟呢?设计这个问题有几个目的:一是挑起矛盾,挑起日常生活经验和文本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情智语文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善于挑起矛盾的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二是进入意境,“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仙李白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紫烟袅袅、徐徐升腾、虚无缥缈、梦幻美妙、宛若仙境的庐山美景,这样设问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如仙如幻的意境。再例如,在学生读到“手可摘星辰”时,我紧扣“摘”字问学生:“你们的手摘过什么?”学生有的说摘过树叶,有的说摘过花朵,有的说摘过水果。我接着问:“你们的手摘过星星吗?”学生纷纷说没有。“那从李白的‘手可摘星辰’可以想到想到什么呢?”可以想到山中寺庙之高,可以想到诗人想象之奇,可以想到诗人李白那超凡脱俗的思维……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要做到有效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中去完善并且创新,营造出一个精彩的、充满智慧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方法,才能跟上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