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一是从阅读中学到词、句的运用;二是从阅读中学到事例的运用;三是从阅读中学到写法的运用;四是从阅读中学到深化文章立意的方法;五是从阅读中学到构建文章结构的技巧;六是从阅读中学到环境的渲染、人物的描写以及情节的铺垫设伏的技巧。
关键词:词汇 事件概括 写作技巧 铺垫渲染
学生对于写作一般是感到比较头疼的,认为不仅在内容上无话可写,而且对自己的词语储备也感到贫乏,很难进行语言的准确表达,另外也认为文章很难写出深刻性和新颖性。那么如何把日常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以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一是从阅读中学到词、句的运用。
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注意词语的积累和优美句子的积累,有时可以直接把这些词语、句子运用到作文中去。先说词语的运用,比如形容一个女子,可以用清丽淡雅,可以用温婉姝丽。如果没有词语的储备恐怕只能用美丽、漂亮、文静这样的大众化词语来形容了,无疑在表达效果和文章的文采上将大打折扣。当然,诗句和成语的运用也都属于词语的运用这一范畴,在此不再一一论述。对于句子的运用也是如此。比如,在冯骥才的《珍珠鸟》这篇文章中,作者看到生性胆小的珍珠鸟竟然在自己的肩头睡着了,于是在结尾写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信赖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其实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人和动物之间,用在人和人之间也是很恰当的。比如我们写一篇赞美同学友谊的文章,当两个小伙伴消除了误会重归于好时,我们也可以用上“信赖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这句话,以此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哲理性。
对于词句的积累运用,还应包括修辞的运用和语句的准确表达这两个方面。修辞方法有二十多种,但常见常用的不过十种左右,学生如果能从阅读中掌握修辞的原则,并在作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修辞方法,无疑会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趣。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形容某处山地土壤贫瘠、农作物收成很少时用了“当地农民每年从梯田上收获几颗粮食”这样一句话。这里就用了夸张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农作物收成之少。对于语句的准确表达,可以采用扩句的方式。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父亲和他六岁的小女儿一起散步,这时公路上驶来了一辆汽车,年轻的父亲开始用扩句的方式教他的女儿准确地表达这一情景。“一辆红色的汽车”,“公路上驶来了一辆红色的汽车”,“公路上飞快地驶来了一辆红色的汽车”……无疑,这位年轻的父亲是在用扩句的方式教女儿语句的准确表达。对此,学生在写作时也不妨自己多想想是不是可以加上几个词语使语意表达得更准确。
二是从阅读中学到事例的运用。
事例的运用包括整篇故事的运用和故事的概括运用。对于整篇故事的运用,故事的来源可以是文史中的资料,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不管是哪一种,一定要准确地叙述,要有较强的感染力,要设置适当的情节悬念,并且往往是在故事的结尾才说出主人公的名字,给人以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写华盛顿的文章,写林肯的文章,不过这种写法在结尾除了要点明主人公的名字外,还一定要用上哲理性的评述,这样才能成为更有深度的文章。
三是从阅读中学到写法的运用。
文章的写法有对比、先抑后扬、象征、联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多种。例如,《阿长与〈山海经〉》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爱莲说》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根据主题内容适当地运用某种写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要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这时可以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一开始先写自己怎样怎样地反感、不理解母亲,后来通过一件事情,认识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是多么的无私。
四是从阅读中学到深化文章立意的方法。
深化主题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哲理的阐述,或者是通过对事件原因的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散文和记叙文的写作中,为了深化主题,往往要在结尾通过哲理的阐述来以小见大深化主题。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作者先写了自己小时候在父亲的帮助下悬崖脱险的故事,最后在结尾处点明了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克服一个个小困难,最终就能克服大困难、取得成功的道理。
五是从阅读中学到构建文章结构的技巧。
文章的结构包括首尾照应、段落的衔接两个方面,恰当的文章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紧凑。例如,《口技》这篇课文开头结尾都点明了道具的简单,仅仅是“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就用了首尾照应的结构,作用在于用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六是从阅读中学到环境的渲染、人物的描写以及情节的铺垫设伏的技巧。
环境的渲染、人物的描写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而且有利于深化主题;情节的铺垫设伏,则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背影》这篇课文就注重了环境的渲染,写了家中的变故,在祖母去世、家境衰败的情况下父亲仍要去车站送儿子,就更突出了父爱的珍贵。另外,通过对父亲车站买橘送别的动作、语言、肖像、神态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父爱的深沉。
总之,只有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积累词、句,并注意提高自己概括事件的能力,另外学习运用适当的写法,以深化主题,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词汇 事件概括 写作技巧 铺垫渲染
学生对于写作一般是感到比较头疼的,认为不仅在内容上无话可写,而且对自己的词语储备也感到贫乏,很难进行语言的准确表达,另外也认为文章很难写出深刻性和新颖性。那么如何把日常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以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一是从阅读中学到词、句的运用。
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注意词语的积累和优美句子的积累,有时可以直接把这些词语、句子运用到作文中去。先说词语的运用,比如形容一个女子,可以用清丽淡雅,可以用温婉姝丽。如果没有词语的储备恐怕只能用美丽、漂亮、文静这样的大众化词语来形容了,无疑在表达效果和文章的文采上将大打折扣。当然,诗句和成语的运用也都属于词语的运用这一范畴,在此不再一一论述。对于句子的运用也是如此。比如,在冯骥才的《珍珠鸟》这篇文章中,作者看到生性胆小的珍珠鸟竟然在自己的肩头睡着了,于是在结尾写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信赖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其实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人和动物之间,用在人和人之间也是很恰当的。比如我们写一篇赞美同学友谊的文章,当两个小伙伴消除了误会重归于好时,我们也可以用上“信赖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这句话,以此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哲理性。
对于词句的积累运用,还应包括修辞的运用和语句的准确表达这两个方面。修辞方法有二十多种,但常见常用的不过十种左右,学生如果能从阅读中掌握修辞的原则,并在作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修辞方法,无疑会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趣。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形容某处山地土壤贫瘠、农作物收成很少时用了“当地农民每年从梯田上收获几颗粮食”这样一句话。这里就用了夸张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农作物收成之少。对于语句的准确表达,可以采用扩句的方式。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父亲和他六岁的小女儿一起散步,这时公路上驶来了一辆汽车,年轻的父亲开始用扩句的方式教他的女儿准确地表达这一情景。“一辆红色的汽车”,“公路上驶来了一辆红色的汽车”,“公路上飞快地驶来了一辆红色的汽车”……无疑,这位年轻的父亲是在用扩句的方式教女儿语句的准确表达。对此,学生在写作时也不妨自己多想想是不是可以加上几个词语使语意表达得更准确。
二是从阅读中学到事例的运用。
事例的运用包括整篇故事的运用和故事的概括运用。对于整篇故事的运用,故事的来源可以是文史中的资料,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不管是哪一种,一定要准确地叙述,要有较强的感染力,要设置适当的情节悬念,并且往往是在故事的结尾才说出主人公的名字,给人以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写华盛顿的文章,写林肯的文章,不过这种写法在结尾除了要点明主人公的名字外,还一定要用上哲理性的评述,这样才能成为更有深度的文章。
三是从阅读中学到写法的运用。
文章的写法有对比、先抑后扬、象征、联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多种。例如,《阿长与〈山海经〉》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爱莲说》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根据主题内容适当地运用某种写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要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这时可以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一开始先写自己怎样怎样地反感、不理解母亲,后来通过一件事情,认识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是多么的无私。
四是从阅读中学到深化文章立意的方法。
深化主题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哲理的阐述,或者是通过对事件原因的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散文和记叙文的写作中,为了深化主题,往往要在结尾通过哲理的阐述来以小见大深化主题。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作者先写了自己小时候在父亲的帮助下悬崖脱险的故事,最后在结尾处点明了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克服一个个小困难,最终就能克服大困难、取得成功的道理。
五是从阅读中学到构建文章结构的技巧。
文章的结构包括首尾照应、段落的衔接两个方面,恰当的文章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紧凑。例如,《口技》这篇课文开头结尾都点明了道具的简单,仅仅是“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就用了首尾照应的结构,作用在于用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六是从阅读中学到环境的渲染、人物的描写以及情节的铺垫设伏的技巧。
环境的渲染、人物的描写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而且有利于深化主题;情节的铺垫设伏,则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背影》这篇课文就注重了环境的渲染,写了家中的变故,在祖母去世、家境衰败的情况下父亲仍要去车站送儿子,就更突出了父爱的珍贵。另外,通过对父亲车站买橘送别的动作、语言、肖像、神态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父爱的深沉。
总之,只有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积累词、句,并注意提高自己概括事件的能力,另外学习运用适当的写法,以深化主题,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