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杜宁(1988.7-),性别:女,籍贯:吉林省吉林市,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工作单位:吉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国际会计。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已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企业的审计业务的工作重心也从财务检查差错防弊逐步转向经济效益的评价方面。但在当前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国内的背景下,怎样实现从企业财务审计向企业效益审计的转变,同时并存于企业效益审计领域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制约这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鉴于此,试从解决我国企业效益审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为企业效益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做以贡献。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发展;对策经济效益的高低对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即提出了经济效益审计这一概念,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果为主要审计对象,运用一些的指标,最终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所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给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大的经济效益,节约成本增加产量、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果。
一、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影响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
1.相关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性,影响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
我国与经济效益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在职能作用上稍显落后,主要反映在所规定的内容不够严格,比较宽泛,审计监督不应只强调对财务收支科学性、合法性的检查,还应注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工作。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美国在很久以前就以立法形式制定了专门的经济效益审计制度,虽然我国在《审计法》中对审计工作相关问题进行规定,但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全面,如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权利和义务等的规范比较笼统,致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能准确的做出判断,因此个人的经验占了很大的比例,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判断,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审计风险和经济效益审计的风险。
2.现行规章制度的不规范,致使经济效益审计执行效果受影响
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效益过程中,代理人应根据委托人的利益需求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但国有企业中对于委托人这个主题的界定不清晰,委托人机制体制也有欠缺,比如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力度不够,经济效益问责制度不够严格规范,以上种种导致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能顺利开展。例如经济效益问责制度不够严格规范导致单位对经济效益不好缺乏重视,一旦出现资金缺口,寄希望于政府拨款,自身不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导致资金浪费依旧,即使开展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但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度,导致无人监督无人执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依旧存在,企业经济效益仍旧不高,致使经济效益审计执行效果受影响。
(二)企业内部自身的问题直接影响效益审计的开展
1.企业效益审计的方法单一,影响效益的评判
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大多从事会计、财务方面的工作,对财务指标十分熟悉,习惯于是用财务指标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仅仅是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不能全面的对企业做出评价,不利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和企业未来的发展,例如过分注重财务指标会使企业注重眼前利益,把短期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把资金和精力都放在短期项目上,导致缺乏长期规划,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满足于过去的经营成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缺乏竞争力。如果长期不注重非财务指标,会致使员工素质下降,顾客满意度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审计内容尚未向可持续发展方面延伸
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依旧停留在资金侧面,注重经济利益,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股东都以经济利益出发,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经济是投入高产出低形式的粗放型经济,企业为了追求高的经济效益,浪费资源现象严重,国家提出要走新型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环境得到合理利用的科学发展道路,但目前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环境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和经验相对不足,还处于对环保资金的审计的初级阶段。审计内容尚未向可持续发展发面延伸,并且环境保护法律的相关实施标准和细则有待完善,环境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估标准不够准确,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有待增强,审计人员的相关知识有待学习。
二、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策略
(一)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
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审计的法律法规在日趋完善,如《审计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但目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审计评价标准不够明确,我国在立足我国审计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审计法和审计实施条例进行了修改,完成了对现行审计准则的修订。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正日趋成熟,从世界角度来看,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于世界接轨,我国审计准则也顺应了国际趋势,并且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好的经验,形成了更加系统、科学、实用的审计方法和措施,进而使审计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2.加强政治环境支持
企业要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标准,以及有效的问责制度,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同员工的工资、福利,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联系起来,使所有企业人员积极投身到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上来。有些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依靠政府的资助模式,把政府拨款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对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政府加大拨款力度,对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要重点查找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和措施,从而确定政府拨款的力度,政治环境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十分重要,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关于经济效益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应高度重视政治环境,使企业未来管理更加科学,健康发展。
(二)理顺经济效益审计主客体
1.增强审计主体间的协调
审计人员应综合运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知识,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有所创新,并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审计标准,不能够仅凭主观判断,不能够轻易对事实不清的审计事件做出评价,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以经济效益审计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平衡分析法、预测分析法等,借鉴运筹学、数量经济学中有关知识,运用管理学、统计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创建我国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综合方法体系。
2.完善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区别和联系并存,不能割裂二者的联系,可以把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在审查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评价和检查该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这样就对企业的整体情况对出综合的判断。
政府活动的审计应包括其合法性、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的审查,还包括其他非财务指标的项目,如环境因素等。对于政府活动,应检查其使用中的公共资源的损失和浪费现象是否存在,其投资项目是否切实有助于民生,其价格是否为大众所接受,后续的社会服务工作是否落实。我国审计人员应该灵活掌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具体工作,把二者相结合进行全面审计,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措施,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尽可能减少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财务审计是基础,经济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所以审计人员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上,把工作重点和中心转移到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上,这样可以使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有效的结合。(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德升.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1992,(2)
[2]关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3]郝艳敏.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5)
[4]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J].财会月刊,2002,(1)
[5]和毅.浅析经济效益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已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企业的审计业务的工作重心也从财务检查差错防弊逐步转向经济效益的评价方面。但在当前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国内的背景下,怎样实现从企业财务审计向企业效益审计的转变,同时并存于企业效益审计领域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制约这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鉴于此,试从解决我国企业效益审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为企业效益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做以贡献。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发展;对策经济效益的高低对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即提出了经济效益审计这一概念,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果为主要审计对象,运用一些的指标,最终使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所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给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大的经济效益,节约成本增加产量、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果。
一、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影响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
1.相关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性,影响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
我国与经济效益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在职能作用上稍显落后,主要反映在所规定的内容不够严格,比较宽泛,审计监督不应只强调对财务收支科学性、合法性的检查,还应注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工作。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美国在很久以前就以立法形式制定了专门的经济效益审计制度,虽然我国在《审计法》中对审计工作相关问题进行规定,但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全面,如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权利和义务等的规范比较笼统,致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能准确的做出判断,因此个人的经验占了很大的比例,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判断,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审计风险和经济效益审计的风险。
2.现行规章制度的不规范,致使经济效益审计执行效果受影响
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效益过程中,代理人应根据委托人的利益需求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但国有企业中对于委托人这个主题的界定不清晰,委托人机制体制也有欠缺,比如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力度不够,经济效益问责制度不够严格规范,以上种种导致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能顺利开展。例如经济效益问责制度不够严格规范导致单位对经济效益不好缺乏重视,一旦出现资金缺口,寄希望于政府拨款,自身不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导致资金浪费依旧,即使开展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但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度,导致无人监督无人执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依旧存在,企业经济效益仍旧不高,致使经济效益审计执行效果受影响。
(二)企业内部自身的问题直接影响效益审计的开展
1.企业效益审计的方法单一,影响效益的评判
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大多从事会计、财务方面的工作,对财务指标十分熟悉,习惯于是用财务指标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仅仅是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不能全面的对企业做出评价,不利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和企业未来的发展,例如过分注重财务指标会使企业注重眼前利益,把短期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把资金和精力都放在短期项目上,导致缺乏长期规划,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满足于过去的经营成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缺乏竞争力。如果长期不注重非财务指标,会致使员工素质下降,顾客满意度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审计内容尚未向可持续发展方面延伸
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依旧停留在资金侧面,注重经济利益,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股东都以经济利益出发,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经济是投入高产出低形式的粗放型经济,企业为了追求高的经济效益,浪费资源现象严重,国家提出要走新型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环境得到合理利用的科学发展道路,但目前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环境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和经验相对不足,还处于对环保资金的审计的初级阶段。审计内容尚未向可持续发展发面延伸,并且环境保护法律的相关实施标准和细则有待完善,环境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估标准不够准确,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有待增强,审计人员的相关知识有待学习。
二、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策略
(一)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
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审计的法律法规在日趋完善,如《审计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但目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审计评价标准不够明确,我国在立足我国审计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审计法和审计实施条例进行了修改,完成了对现行审计准则的修订。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正日趋成熟,从世界角度来看,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于世界接轨,我国审计准则也顺应了国际趋势,并且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好的经验,形成了更加系统、科学、实用的审计方法和措施,进而使审计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2.加强政治环境支持
企业要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标准,以及有效的问责制度,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同员工的工资、福利,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联系起来,使所有企业人员积极投身到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上来。有些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依靠政府的资助模式,把政府拨款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对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政府加大拨款力度,对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要重点查找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和措施,从而确定政府拨款的力度,政治环境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十分重要,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关于经济效益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应高度重视政治环境,使企业未来管理更加科学,健康发展。
(二)理顺经济效益审计主客体
1.增强审计主体间的协调
审计人员应综合运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知识,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有所创新,并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审计标准,不能够仅凭主观判断,不能够轻易对事实不清的审计事件做出评价,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以经济效益审计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平衡分析法、预测分析法等,借鉴运筹学、数量经济学中有关知识,运用管理学、统计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创建我国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综合方法体系。
2.完善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区别和联系并存,不能割裂二者的联系,可以把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在审查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评价和检查该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这样就对企业的整体情况对出综合的判断。
政府活动的审计应包括其合法性、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的审查,还包括其他非财务指标的项目,如环境因素等。对于政府活动,应检查其使用中的公共资源的损失和浪费现象是否存在,其投资项目是否切实有助于民生,其价格是否为大众所接受,后续的社会服务工作是否落实。我国审计人员应该灵活掌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具体工作,把二者相结合进行全面审计,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措施,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尽可能减少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财务审计是基础,经济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所以审计人员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上,把工作重点和中心转移到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上,这样可以使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有效的结合。(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德升.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1992,(2)
[2]关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3]郝艳敏.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5)
[4]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J].财会月刊,2002,(1)
[5]和毅.浅析经济效益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