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大流”是人们最通常的选择,但是,轻易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也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机会。
我经常会想起自己大一时的一次面试经历:
那是刚入大学不久,校学生会下属的对外联络部招聘新生。这个部门和校外的各类大型企业接触很多,于是我报名应试,希望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
面试我的是一位很漂亮、却又令人感觉冷若冰霜的师姐。和我同时面试的还有五六人,全是男生,我们要回答的是同一个问题:按照社交礼仪,当你遇见女士时,谁应先伸出手来要求握手?
马上有人回答说男生要主动,接着侃侃而谈了一番为什么男生应主动的道理。这位抢答者和我住同一个宿舍,是个智商极高、充满自信的才子,他回答的语气肯定而坚决。
我本来想答要等女生主动的,还想到了一个俏皮的表述:“比如我今天才认识师姐,师姐你很漂亮。如果明天在路上我看到师姐,跑过来要握你的手,师姐会不会以为我太唐突或者以为我是见你漂亮存心套近乎?”
可是,我那位才子同学回答的是男生要主动,我犹豫了。接着其他的面试者也都纷纷回答“男生应主动”,我更是动摇了。于是当师姐让我回答时,我虽然心底里并不赞同,但却也附和说男生要主动。
结果,这位漂亮师姐冷冰冰地说:正确答案是要等女生主动。最后,我们这一组全军覆没,无一被吸收进外联部。
之后的几年里每当想起此事我都懊恼得很:如果没有附和其他人的说法而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岂不是就进入外联部了?大学四年在这个部门里也会学到很多东西?或者勇敢地说出那个俏皮的回答,那位师姐——漂亮的师姐——岂不是会对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许还能发展出一段恋情……
我为什么当时就没有坚持说出自己的真正观点呢?
●
前些天读一本心理学书籍时,我看到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案例——“阿希实验”,立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该实验的内容为:心理学家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每次参加实验的共有6人,其中5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非常明显,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最开始的两次测试,假被试们与真被试的答案完全相同,这让真被试感觉很轻松、很容易。但在第三次时,5名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真被试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实验结果显示:有75%的人至少有一次顺从了错误的大多数,给出了在自己看来是错误的回答。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错判的可能性还不到1%。
这个心理学案例证明:我们会极力避免陷入孤立,即使这样做没有受迫害的可能,仅仅是与人行动不一致,就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
●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自己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看法,但因为其他同事都没这么想,于是就怀疑、放弃了,没有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来却发现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或公司领导也持相同的看法),白白错过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懊悔不已。
对照一下“阿希实验”,便可明白从众实在是人类本性的一种(近期的盐恐慌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一本性(可称为“阿希心理”)使绝大多数人在公众场合陷入平庸,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做出独立的判断。
当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形,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1.不要盲从大多数人。多数人的意见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意见,你必须克服担心自己陷入孤立的“阿希心理”障碍。
2.不要迷信权威、领导。高层领导并不是超人,他的决策并不一定多么深谋远虑,仰视、迷信他的判断毫无必要。几年后当你回头看时也许会发现,昔日领导的见识其实也很平常。
3.要大胆说出你的观点。观点的对错尚在其次,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想法,而且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工作中,你应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行动中要固执地按你的观点来实践——对任何一个团队来说,令行禁止的执行力都是第一位的。尤其作为一名新人或基层员工,在大胆阐明你的观点后,即便公司最终的决定与你的意见相悖,但当决策已经形成,你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编辑:袁航 [email protected])
我经常会想起自己大一时的一次面试经历:
那是刚入大学不久,校学生会下属的对外联络部招聘新生。这个部门和校外的各类大型企业接触很多,于是我报名应试,希望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
面试我的是一位很漂亮、却又令人感觉冷若冰霜的师姐。和我同时面试的还有五六人,全是男生,我们要回答的是同一个问题:按照社交礼仪,当你遇见女士时,谁应先伸出手来要求握手?
马上有人回答说男生要主动,接着侃侃而谈了一番为什么男生应主动的道理。这位抢答者和我住同一个宿舍,是个智商极高、充满自信的才子,他回答的语气肯定而坚决。
我本来想答要等女生主动的,还想到了一个俏皮的表述:“比如我今天才认识师姐,师姐你很漂亮。如果明天在路上我看到师姐,跑过来要握你的手,师姐会不会以为我太唐突或者以为我是见你漂亮存心套近乎?”
可是,我那位才子同学回答的是男生要主动,我犹豫了。接着其他的面试者也都纷纷回答“男生应主动”,我更是动摇了。于是当师姐让我回答时,我虽然心底里并不赞同,但却也附和说男生要主动。
结果,这位漂亮师姐冷冰冰地说:正确答案是要等女生主动。最后,我们这一组全军覆没,无一被吸收进外联部。
之后的几年里每当想起此事我都懊恼得很:如果没有附和其他人的说法而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岂不是就进入外联部了?大学四年在这个部门里也会学到很多东西?或者勇敢地说出那个俏皮的回答,那位师姐——漂亮的师姐——岂不是会对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许还能发展出一段恋情……
我为什么当时就没有坚持说出自己的真正观点呢?
●
前些天读一本心理学书籍时,我看到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案例——“阿希实验”,立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该实验的内容为:心理学家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每次参加实验的共有6人,其中5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非常明显,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最开始的两次测试,假被试们与真被试的答案完全相同,这让真被试感觉很轻松、很容易。但在第三次时,5名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真被试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实验结果显示:有75%的人至少有一次顺从了错误的大多数,给出了在自己看来是错误的回答。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错判的可能性还不到1%。
这个心理学案例证明:我们会极力避免陷入孤立,即使这样做没有受迫害的可能,仅仅是与人行动不一致,就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
●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自己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看法,但因为其他同事都没这么想,于是就怀疑、放弃了,没有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来却发现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或公司领导也持相同的看法),白白错过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懊悔不已。
对照一下“阿希实验”,便可明白从众实在是人类本性的一种(近期的盐恐慌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一本性(可称为“阿希心理”)使绝大多数人在公众场合陷入平庸,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做出独立的判断。
当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形,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1.不要盲从大多数人。多数人的意见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意见,你必须克服担心自己陷入孤立的“阿希心理”障碍。
2.不要迷信权威、领导。高层领导并不是超人,他的决策并不一定多么深谋远虑,仰视、迷信他的判断毫无必要。几年后当你回头看时也许会发现,昔日领导的见识其实也很平常。
3.要大胆说出你的观点。观点的对错尚在其次,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想法,而且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工作中,你应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行动中要固执地按你的观点来实践——对任何一个团队来说,令行禁止的执行力都是第一位的。尤其作为一名新人或基层员工,在大胆阐明你的观点后,即便公司最终的决定与你的意见相悖,但当决策已经形成,你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编辑:袁航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