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盐城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对盐城的人口发展同样是一次重要机遇。但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试在国家沿海发展战略视野下,统筹解决好盐城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诸多问题提出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沿海发展;战略人口问题;统筹解决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66-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江苏省在“三沿”(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战略的基础上,启动“沿海开发战略”,着手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江苏的发展空间在苏北,发展优势在沿海。沿海发展战略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要机遇,更是盐城发展的一次极好的机遇。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与人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人口问题是制约盐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全面实施好沿海发展战略,就必须研究和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诸多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人口现状
盐城地处苏北中部沿海,下辖9个县(市、区),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811.7万。全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盐城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62.57%,人口密度为478人/平方公里。
1.人口生育水平情况。1995以来,盐城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一五”以来,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稳定在10%,和4%,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25左右,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2.人口流动情况。盐城城区现由亭湖、盐都,开发区三区组成,城市居住总人口不断增长,2008年为74万人,其中市内各县流入市城区人口问题庞大,且呈增长态势。据调查,从2005年起,市内各县每年进入市城区人口都达7万人以上。盐城是流出人口大市,流出100多万人,主要在苏南、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地,而流出绝大多数是青壮年。
3.人口结构情况。盐城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型到九十年代的成年型,目前人口年龄化进程加快,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等特点,据2011年,盐城市65岁以上人口达到63.01万,老年人口比重达7.93%,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
(二)利弊分析
1.为盐城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供有利条件。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创造了40年的“人口红利”期。盐城正处于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总负担系数小,抚养比低于40%,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15~64岁占总人口始在70%以上,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盐城经济发展特别是沿海开发非常有利,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据统计,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2010年为6.47%,2011年为7.22%。人均预期达到72.4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育龄人口享有较好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
2.人口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依然艰巨。受人口再生产周期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现已进入婚育期,“十一五”期间,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逐年增加,我市2001-2005年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在56万人左右,而2006-2011年均在67万人。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人口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管理,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新生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事业改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2011年我们预测,65岁以上人口达到85万,老年人口比率达10.1%。
三、发展趋势
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盐城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趋势依凭CPPS人口预测系统软件的基础数据为生育水平、生育模式、期望寿命、死亡模式、出生性别比、老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选三种方案,即高方案(1.8),中方案(1.5),低方案(1.2)。生育模式:盐城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生育模式。期望寿命、死亡模式、出生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依据盐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以总和生育率高、中、低三个方案基点分析,取其盐城2011—2020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见表:盐城市2011至2020年人口自然变动预测
三个方案中,中方案最有实现的可能,预测从2011年始,盐城将进入第四次人口了出生高峰期,“十二五”期间,盐城人口出生率将在13~11%之间徘徊,这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的相当高位徘徊将延续至“十三五”中期,预计到2017年以后,在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的情况下,盐城人口将出现零增长、负增长。而随着出生人数的持续减少,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红利期”将逐渐关闭。“未富先老”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将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社会保障产生严重负面效应和带来较大压力。
四、对策和思考
(一)沿海发展规划与人口发展规划的统筹一致
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必须将人口发展融入其中,与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人口流动迁移、功能区划、老龄化等问题的研究,提示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变动规律、制定出与沿海开发战略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和宏观调控政策,对人口政策及人口流动、分布做到提前调整、预控和合理引导,进而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为沿海开发提供素质高、结构优的人力支撑。 (二)必须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盐城人口基数大,低生育水平与高增长量的矛盾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沿海开发战略实施,劳动力需求大增,外来人口将大量涌入。因此必须坚持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未来人口机械膨胀预留空间。要深入开展国策、国情、省情、市情,特别是沿海开发战略背景下地区人口形势教育,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建立健全稳定定低生育水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的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目标一致、上下互动、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科学管理格局。改善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政策体系。
(三)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国家沿海开发,新型高科技产业必将占据主导地位,除了需要大量劳动力外,更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行优生优育,防治出生缺陷。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大力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推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强婚育科学知识,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同时,要大力开展免费婚检,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另一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发展文化、群众体育、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要统筹考虑未来几年沿海开发背景下盐城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城乡统筹,必须是城乡经济社会同规划同发展,让城乡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员都能享受沿海开发成果,得到无差异的社会公共服务。以盐城大市区为中心,周边小城镇及县(市、区)城区为辐射群,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培育若干新城市群,使之成为集聚产业、创造就业、吸纳人口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引导人口合理集聚。坚持“合理引导、公平对待、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为农村富余劳动有序、合理流动提供保障、推进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立法,进一步明确其应有的合法权益和法律保护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定居的制度政策环境。认真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探索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地互相配合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社区要配备计划生育专(兼)职人员,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强化社区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实现流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工作,推进全国全市“一盘棋”管理服务进程。
(五)着力解决性别比升高及老龄化问题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对独生子女特别是女孩户给予奖励。同时开展出生性别比问题的专项整治。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探索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加强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Z].
[2]刘月月,杨浴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解读[J].中国建设报,2009-08-10.
[3]赵海平.对海洋开发与沿海人口发展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3).
(责任编辑:石 银)
关键词:沿海发展;战略人口问题;统筹解决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66-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江苏省在“三沿”(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战略的基础上,启动“沿海开发战略”,着手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江苏的发展空间在苏北,发展优势在沿海。沿海发展战略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要机遇,更是盐城发展的一次极好的机遇。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与人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人口问题是制约盐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全面实施好沿海发展战略,就必须研究和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诸多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人口现状
盐城地处苏北中部沿海,下辖9个县(市、区),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811.7万。全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盐城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62.57%,人口密度为478人/平方公里。
1.人口生育水平情况。1995以来,盐城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一五”以来,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稳定在10%,和4%,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25左右,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2.人口流动情况。盐城城区现由亭湖、盐都,开发区三区组成,城市居住总人口不断增长,2008年为74万人,其中市内各县流入市城区人口问题庞大,且呈增长态势。据调查,从2005年起,市内各县每年进入市城区人口都达7万人以上。盐城是流出人口大市,流出100多万人,主要在苏南、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地,而流出绝大多数是青壮年。
3.人口结构情况。盐城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型到九十年代的成年型,目前人口年龄化进程加快,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等特点,据2011年,盐城市65岁以上人口达到63.01万,老年人口比重达7.93%,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
(二)利弊分析
1.为盐城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供有利条件。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创造了40年的“人口红利”期。盐城正处于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总负担系数小,抚养比低于40%,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15~64岁占总人口始在70%以上,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盐城经济发展特别是沿海开发非常有利,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据统计,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2010年为6.47%,2011年为7.22%。人均预期达到72.4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育龄人口享有较好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
2.人口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依然艰巨。受人口再生产周期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现已进入婚育期,“十一五”期间,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逐年增加,我市2001-2005年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在56万人左右,而2006-2011年均在67万人。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人口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管理,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新生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事业改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2011年我们预测,65岁以上人口达到85万,老年人口比率达10.1%。
三、发展趋势
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盐城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趋势依凭CPPS人口预测系统软件的基础数据为生育水平、生育模式、期望寿命、死亡模式、出生性别比、老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选三种方案,即高方案(1.8),中方案(1.5),低方案(1.2)。生育模式:盐城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生育模式。期望寿命、死亡模式、出生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依据盐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以总和生育率高、中、低三个方案基点分析,取其盐城2011—2020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见表:盐城市2011至2020年人口自然变动预测
三个方案中,中方案最有实现的可能,预测从2011年始,盐城将进入第四次人口了出生高峰期,“十二五”期间,盐城人口出生率将在13~11%之间徘徊,这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的相当高位徘徊将延续至“十三五”中期,预计到2017年以后,在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的情况下,盐城人口将出现零增长、负增长。而随着出生人数的持续减少,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红利期”将逐渐关闭。“未富先老”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将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社会保障产生严重负面效应和带来较大压力。
四、对策和思考
(一)沿海发展规划与人口发展规划的统筹一致
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必须将人口发展融入其中,与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人口流动迁移、功能区划、老龄化等问题的研究,提示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变动规律、制定出与沿海开发战略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和宏观调控政策,对人口政策及人口流动、分布做到提前调整、预控和合理引导,进而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为沿海开发提供素质高、结构优的人力支撑。 (二)必须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盐城人口基数大,低生育水平与高增长量的矛盾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沿海开发战略实施,劳动力需求大增,外来人口将大量涌入。因此必须坚持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未来人口机械膨胀预留空间。要深入开展国策、国情、省情、市情,特别是沿海开发战略背景下地区人口形势教育,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建立健全稳定定低生育水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的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目标一致、上下互动、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科学管理格局。改善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政策体系。
(三)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国家沿海开发,新型高科技产业必将占据主导地位,除了需要大量劳动力外,更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行优生优育,防治出生缺陷。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大力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推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强婚育科学知识,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同时,要大力开展免费婚检,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另一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发展文化、群众体育、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要统筹考虑未来几年沿海开发背景下盐城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城乡统筹,必须是城乡经济社会同规划同发展,让城乡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员都能享受沿海开发成果,得到无差异的社会公共服务。以盐城大市区为中心,周边小城镇及县(市、区)城区为辐射群,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培育若干新城市群,使之成为集聚产业、创造就业、吸纳人口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引导人口合理集聚。坚持“合理引导、公平对待、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为农村富余劳动有序、合理流动提供保障、推进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立法,进一步明确其应有的合法权益和法律保护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定居的制度政策环境。认真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探索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地互相配合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社区要配备计划生育专(兼)职人员,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强化社区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实现流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工作,推进全国全市“一盘棋”管理服务进程。
(五)着力解决性别比升高及老龄化问题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对独生子女特别是女孩户给予奖励。同时开展出生性别比问题的专项整治。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探索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加强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Z].
[2]刘月月,杨浴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解读[J].中国建设报,2009-08-10.
[3]赵海平.对海洋开发与沿海人口发展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3).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