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中年级起,学生便开始了作文之路。期间,酸甜苦辣,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或许是为情而造文,想一吐为快;或许是为文而造情,想扣人心弦。既有组织材料的苦闷,下笔行文的洒脱,也有老师点评时的忐忑,同学称好时的愉悦;被人看好当然是一种福份,有人异议又我心戚戚。的确,我们从作文中领略了许多各不相同而又妙趣横生的生活故事,也从作文中感受了许多高尚而又自然真实的人间情感。可以这样说,作文实是性情之文,反映做人之本。文如其人,这话实在不假。因此,做人与作文之间便有了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渊源。
然而,回顾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现状,不禁令人忧心汗颜:重理论研究,轻阅读积累;重技法指导,轻生活感悟;重表面文章,轻修身育人。于是,或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是虚情假意,言非所宜,更有抄袭应考之作,充斥于目,屡禁不止。更为令人悲哀的是我们的许多学生不仅写不出一篇像模像样的高分作文,而且是“跪”着写作的,他们的人格没有站立起来。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现象!因此,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真地思考如何在作文中写出一个大写的“人”。
只有自信地做人,才能写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作文。
作为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首先应该具备一种自信心。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 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自信对于一个学生,对于一个成年人,对于一个想在生活中进取的人,都是“金不换”的法则。做人如此,作文更应如此。试想: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写的东西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最好的,那还写它干什么?为什么有些作家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富有个性生命的好作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充分的自信。韩寒如果不自信,他能拒复旦大学校门而不入?他能写出《三重门》《长安乱》?不管社会上认为这些作品好不好,怎样评价这些作品,作者都认为它们是好的。就凭着这份自信,韩寒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
中国古代即有“文人相轻”的说法,都认为“文章还是自家的好”,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文要有自信的道理。我们在众多的中考作文中看到,许多学生讲道理浮于表面,文章应表达的思想或面面俱到,或模棱两可,叙述表达含混啰嗦,条理不清。这除了思想的不成熟和语言的基本功较差以外,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缺乏自信。我们的学生不相信自己讲的道理是真理,是正确的,不相信自己的语言天赋,不相信自己对社会对人生有独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可能写出一篇对人生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的好文章呢?
只有诚信地做人,才能写出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笔下的文字负责的文章。
美国前总统林肯有言:“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我们的学生应该将“能够负责”的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下去。高考语文评分标准在作文的“基础等级”里明确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些规定既是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南针,更是学生做人的行动纲领。我们并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要通过写一篇文章来全面检测我们做人的水平。
陶行知先生早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教与学的理念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说话都应该真实、真诚,一定要为自己的所为所言负责。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学生错误地理解了这一理念,在中考作文中迷失了自我,不负责任地“假、大、空”连篇,文中看不到日新月异的真实自然的生活,感受不到那一个青春跳动的心灵。更有甚者,早已在考场内判决了父母的离婚、查出了父母的重病甚至把父母送进了天堂,试图通过这样虚假的故事来博取阅卷人的眼泪与同情。这类故事不一而足,都是不负责任写作的具体表现,更反映了我们做人的态度。我们姑且不谈“假冒伪劣”式的作文本身有多少真实的质量和效益,也应该考虑它对于人的成长进步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吧?
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诚信观念,是非混淆,黑白不分,假作真时真亦假,那是绝对做不好人也作不好文、做不好事的。作文、做人最贵诚信,最需责任。只有理性地做人,才能写出独具个性,闪耀自我生命光辉的作文。
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说话、做事应该考虑是否“有理”,是否“合理”,更应该能够说出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话,说出真话,千万不能人云亦云。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讲理的人其身必正,身正者必会展示出一切美好的品质:善良、同情、友爱、互助等。如此个性品质在作文中得到表现,使人格得以升华;也要把人性品质中不好的一面(如暴力、凶狠、自私、缺乏同情心等)暴露出来,在作文中受到洗礼,逐步改正。我们要肯定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自身缺点,并引导他们在作文的修改中受到教育。努力使每一次作文成为学生做人的一次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让他们敞开心扉,“说真话,抒真情”。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尽情地抒发自己富有个性魅力的独特感受。然而,我在思考,我们的部分学生在长期的“听话教育”下,已经习惯于“听”了,他们还会“说”吗?还会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嘴巴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吗?为什么考场作文中会出现那么多“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作文呢?这都是说假话的青少年学生“人云亦云”的表现啊!
中学生已经是“准”成年人了,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应该塑造自己独特的思想,开辟自己独具个性的天地,囤积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也应该主动迎接生活的洗礼,承受风雨的打击,经历困苦的磨炼。我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他们不断成熟,不断成长,才可以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坚强,才可以使他们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只有学会生活,理解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写出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让自己的生命闪耀绚烂的光辉。
这就是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的做人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自信、诚信、理性。只有具备了这三个基本要素,才能做一个“站直了”的人。而作文某种程度上是做人的文本体现,是塑造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流动程序。我们倡导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就是要在作文的过程和文本中体现人性,做到人文合一。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中学生朋友在写作文时,能够写出自信,写出诚信,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就像一个“站直了”的人那样,只有站直了做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
然而,回顾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现状,不禁令人忧心汗颜:重理论研究,轻阅读积累;重技法指导,轻生活感悟;重表面文章,轻修身育人。于是,或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是虚情假意,言非所宜,更有抄袭应考之作,充斥于目,屡禁不止。更为令人悲哀的是我们的许多学生不仅写不出一篇像模像样的高分作文,而且是“跪”着写作的,他们的人格没有站立起来。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现象!因此,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真地思考如何在作文中写出一个大写的“人”。
只有自信地做人,才能写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作文。
作为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首先应该具备一种自信心。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 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自信对于一个学生,对于一个成年人,对于一个想在生活中进取的人,都是“金不换”的法则。做人如此,作文更应如此。试想: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写的东西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最好的,那还写它干什么?为什么有些作家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富有个性生命的好作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充分的自信。韩寒如果不自信,他能拒复旦大学校门而不入?他能写出《三重门》《长安乱》?不管社会上认为这些作品好不好,怎样评价这些作品,作者都认为它们是好的。就凭着这份自信,韩寒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
中国古代即有“文人相轻”的说法,都认为“文章还是自家的好”,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文要有自信的道理。我们在众多的中考作文中看到,许多学生讲道理浮于表面,文章应表达的思想或面面俱到,或模棱两可,叙述表达含混啰嗦,条理不清。这除了思想的不成熟和语言的基本功较差以外,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缺乏自信。我们的学生不相信自己讲的道理是真理,是正确的,不相信自己的语言天赋,不相信自己对社会对人生有独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可能写出一篇对人生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的好文章呢?
只有诚信地做人,才能写出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笔下的文字负责的文章。
美国前总统林肯有言:“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我们的学生应该将“能够负责”的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下去。高考语文评分标准在作文的“基础等级”里明确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些规定既是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南针,更是学生做人的行动纲领。我们并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要通过写一篇文章来全面检测我们做人的水平。
陶行知先生早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教与学的理念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说话都应该真实、真诚,一定要为自己的所为所言负责。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学生错误地理解了这一理念,在中考作文中迷失了自我,不负责任地“假、大、空”连篇,文中看不到日新月异的真实自然的生活,感受不到那一个青春跳动的心灵。更有甚者,早已在考场内判决了父母的离婚、查出了父母的重病甚至把父母送进了天堂,试图通过这样虚假的故事来博取阅卷人的眼泪与同情。这类故事不一而足,都是不负责任写作的具体表现,更反映了我们做人的态度。我们姑且不谈“假冒伪劣”式的作文本身有多少真实的质量和效益,也应该考虑它对于人的成长进步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吧?
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诚信观念,是非混淆,黑白不分,假作真时真亦假,那是绝对做不好人也作不好文、做不好事的。作文、做人最贵诚信,最需责任。只有理性地做人,才能写出独具个性,闪耀自我生命光辉的作文。
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说话、做事应该考虑是否“有理”,是否“合理”,更应该能够说出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话,说出真话,千万不能人云亦云。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讲理的人其身必正,身正者必会展示出一切美好的品质:善良、同情、友爱、互助等。如此个性品质在作文中得到表现,使人格得以升华;也要把人性品质中不好的一面(如暴力、凶狠、自私、缺乏同情心等)暴露出来,在作文中受到洗礼,逐步改正。我们要肯定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自身缺点,并引导他们在作文的修改中受到教育。努力使每一次作文成为学生做人的一次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让他们敞开心扉,“说真话,抒真情”。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尽情地抒发自己富有个性魅力的独特感受。然而,我在思考,我们的部分学生在长期的“听话教育”下,已经习惯于“听”了,他们还会“说”吗?还会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嘴巴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吗?为什么考场作文中会出现那么多“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作文呢?这都是说假话的青少年学生“人云亦云”的表现啊!
中学生已经是“准”成年人了,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应该塑造自己独特的思想,开辟自己独具个性的天地,囤积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也应该主动迎接生活的洗礼,承受风雨的打击,经历困苦的磨炼。我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他们不断成熟,不断成长,才可以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坚强,才可以使他们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只有学会生活,理解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写出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让自己的生命闪耀绚烂的光辉。
这就是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的做人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自信、诚信、理性。只有具备了这三个基本要素,才能做一个“站直了”的人。而作文某种程度上是做人的文本体现,是塑造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流动程序。我们倡导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就是要在作文的过程和文本中体现人性,做到人文合一。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中学生朋友在写作文时,能够写出自信,写出诚信,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就像一个“站直了”的人那样,只有站直了做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