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亚低温治疗是利用对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行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低温状态,对外界的各种病理性刺激反应减弱,降低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耗氧量,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 亚低温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95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我院对重型颅脑外伤、脑溢血、颅脑术后等中枢高热、脑复苏等30例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其中中重型颅脑外伤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3~56岁;脑溢血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7~67岁;脑复苏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8~52岁。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用氯丙嗪100mg,异丙嗪50mg,及杜冷丁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用微量注射泵先以50ml/小时的速度从静脉泵入,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低温治疗仪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把病人肛温控制在34~35℃。
护 理
环境要求:置于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室温20~25℃,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神经系统观察: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剂和激素治疗。
呼吸监测及护理: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方式、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注意各种参数的监测。若病人呼吸频繁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劑,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循环监测:进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可能引起心率减慢、各种心率失常等,给予床旁监护仪,应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功能,其中主要有ECG、血压、脉搏、肢端循环及面色等。维持心率90~129次/分,呼吸18~22次/分,以保持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正常情况下,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由于冬眠合剂的抗肾上腺素的作用,病人应表现为微循环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整齐有力。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及体温太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监测体温及脑温:应维持体温在32~35℃。护理要求:①冬眠合剂应用要适量,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冬眠药物泵注入速度和剂量,严防寒颤;②保持亚低温治疗仪正常工作,室内温度维持在18~20℃,必要时加用物理降温措施。③需鼻饲时,饮食温度以30~32℃为宜或不能超过当时体温,如体温持续下降,难以维持,往往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
物理降温的实施:在亚低温治疗中,使用冬眠合剂必须配合物理降温,一般使用降温机或冰袋,应在病人进入冬眠状态,各种反映减弱或消失后开始物理降温,否则在降温过程中病人易出现寒颤反应而引起机体代谢增加。降温速度以1~1.5℃/小时为宜,3~4小时即可达到治疗温度。在进行物理降温时,应避免病人冻伤,使脑温维持在28~29℃,肛温维持在32~35℃,既能起到降低脑代谢的作用,保护脑功能,又不会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体位护理: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好平卧,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复温护理: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时应先搬去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复,即停止亚低温治疗后使患者每4~6小时复温1℃,在12~20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6.5~37.5℃,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以免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采用加盖被子、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复温过快易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
基础护理:预防各种感染,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出现,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做好病人的皮肤、口腔、泌尿道等护理,勤翻身,拍背,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以防止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等发生。氯丙嗪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便秘出现,必要时进行灌肠或使用缓泻剂。
关键词 亚低温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95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我院对重型颅脑外伤、脑溢血、颅脑术后等中枢高热、脑复苏等30例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其中中重型颅脑外伤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3~56岁;脑溢血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7~67岁;脑复苏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8~52岁。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用氯丙嗪100mg,异丙嗪50mg,及杜冷丁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用微量注射泵先以50ml/小时的速度从静脉泵入,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低温治疗仪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把病人肛温控制在34~35℃。
护 理
环境要求:置于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室温20~25℃,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神经系统观察: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剂和激素治疗。
呼吸监测及护理: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方式、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注意各种参数的监测。若病人呼吸频繁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劑,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循环监测:进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可能引起心率减慢、各种心率失常等,给予床旁监护仪,应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功能,其中主要有ECG、血压、脉搏、肢端循环及面色等。维持心率90~129次/分,呼吸18~22次/分,以保持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正常情况下,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由于冬眠合剂的抗肾上腺素的作用,病人应表现为微循环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整齐有力。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及体温太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监测体温及脑温:应维持体温在32~35℃。护理要求:①冬眠合剂应用要适量,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冬眠药物泵注入速度和剂量,严防寒颤;②保持亚低温治疗仪正常工作,室内温度维持在18~20℃,必要时加用物理降温措施。③需鼻饲时,饮食温度以30~32℃为宜或不能超过当时体温,如体温持续下降,难以维持,往往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
物理降温的实施:在亚低温治疗中,使用冬眠合剂必须配合物理降温,一般使用降温机或冰袋,应在病人进入冬眠状态,各种反映减弱或消失后开始物理降温,否则在降温过程中病人易出现寒颤反应而引起机体代谢增加。降温速度以1~1.5℃/小时为宜,3~4小时即可达到治疗温度。在进行物理降温时,应避免病人冻伤,使脑温维持在28~29℃,肛温维持在32~35℃,既能起到降低脑代谢的作用,保护脑功能,又不会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体位护理: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好平卧,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复温护理: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时应先搬去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复,即停止亚低温治疗后使患者每4~6小时复温1℃,在12~20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6.5~37.5℃,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以免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采用加盖被子、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复温过快易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
基础护理:预防各种感染,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出现,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做好病人的皮肤、口腔、泌尿道等护理,勤翻身,拍背,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以防止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等发生。氯丙嗪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便秘出现,必要时进行灌肠或使用缓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