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运用相脱离、特色不明显、趋同化严重等突出问题,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从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等六个方面开展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以JD高校为例展开具体分析,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高校有效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公共管理硕士人才。
关键词 公共管理硕士 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28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Pattern in University
—— Taking JD as example
SU Hui, NIU Shiho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chool, Xi'an, Shaanxi 71005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of university abou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 hav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far away from practice, lacking characteristics, similarity etc. In this paper we aimed at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bringing forward active advice including six aspects, such as defining cultivation target, promoting subject orientation etc, to innovate the cultivation patter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 Further this paper takes JD university as example to make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the innovative pattern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would provide meaningful advice to other relative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 cultivate pattern, innovation
引言
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要求。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社会公共管理领域专业化、精细化和创新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从当前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现实来看,目前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中还普遍存在的培养模式单一、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离、重理论而缺乏专业技能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对新型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也将对各大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研究以JD高校为例,探索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 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现状
(1)培养模式单一。传统高校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拉大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人才供给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形成了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的尴尬局面。同时,高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政府机构、行业组织等的联系,及时获取人才需求信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来探索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脱节也是造成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主要原因。
(2)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离,重理论而缺乏专业技能。基础理论学习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起点。但是,只追求基础理论的扎实,把人才培养成了按照一定范式与理论进行研究工作的学习机器,脱离现实,不能与行业、专业发展进行融会贯通,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较差。目前,很多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仍然保持本科文科性的学习,专注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缺乏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3)特色不明显,趋同化严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按照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并且进行创新发展。除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外,还进行公共管理相关领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培养。但是,各高校不能彰显办学特色,千篇一律,不能根据自身优势形成特色的专业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2 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JD高校为例
JD高校位于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办学历史悠久。其中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有四个方向为: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相关的支撑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城乡规划学等,这些相关的应用性学科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口径高度对应,尤其是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社区与住房规划、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城乡规划与设计等专业研究方向,更是学校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公共硕士学科建设的支撑性学科专业。这些相关专业的存在为探索其公共管理硕士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有力的支撑。 2.1 明确培养目标
JD高校依据其公共管理专业特色,结合市场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风向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同可持续发展。从基础教育开始,通过专业的学科教育引领人才的发展方向,而后通过社会、企业继续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磨练和提高人才各种技能融会贯通之下的综合素质,并强调学生主动性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调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良好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
2.2 完善专业定位
JD高校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四个专业。其中行政管理方向的研究重点将体现公共政策分析、行政理论与实践、公共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特色;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研究重点是住房公共政策、土地产权和市场管理、公共项目管理等;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研究将体现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区域文化发展规划、公共文化服务等特色;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方向的研究重点体现养老服务行业运用于管理、养老设施项目策划与运用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等专业特色。同时实现跨专业定位,多种专业融合交叉。
2.3 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中,课程是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高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特点,以实现公共管理人才的现实需要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JD高校目前与陕西省文化厅、环保厅、安监局等公共部门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共建发展规划,签订了一系列的人才模式联合协议。学校除了自身的智囊团,还可以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柔性设置专业课程。根据学科交流与研讨等多种形式完善公共管理专业教材的编著,并且组织企业与学校联合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使得教育的基础质量随着社会进步、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提高。
2.4 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度。JD高校拥有前沿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技术设备和软件设施。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一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研究专长多元,知识结构完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过硬。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的基础上,可以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共赢的模式,以科研促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柔性、多元发展。同时,学校在保证基础师资的基础上引进实践领域经验丰富的专项人才,以及具有强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公共部门管理者加入师资队伍,共同参与教学。
2.5 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式,使知识传播的途径活化。可以实施“专家请进来”、“学生走出去”和“师生茶话会”等形式来丰富、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引进企业专家进行讲座课、案例教学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式学习。JD高校与陕西省文化厅、西安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曲江管委会等多家单位建立有实践基地协议,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做好“专家引进来”与“学生走出去”模式,拓展体验式学习,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接受“专门化”教学。再次,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缩小供需缺口。校企共享教学资源与成果,互利共赢。
2.6 注重实践训练
在人才培养中,以实践为关键环节,带领学生实现知识接受者到探索者的跨越。JD高校目前已建成“陕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房地产经济研究所”、“老年工程和社会保障中心”等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机构,同时还有公共事业单位实践基地为支撑。学校鼓励在校研究生充分利用这些机构进行实地学习、调研来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完善公共管理专业工作室、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客观性与传统的社会活动的实践性融合,通过模拟现实情境来提供实践场所,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再次,学校在承担政府课题、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咨询的过程中,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实训,参与其中。同时引导和推动学生参与企业、社区的项目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3 结论
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应该把握基本框架和战略思维,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前瞻性地规划出人才未来的发展蓝图。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今后将进一步增加对于新型公共管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这对各个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出紧迫任务。应针对目前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研究以JD高校为例,探索了包括明确目标定位、完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训练在内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类似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我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及办学特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G021374)
参考文献
[1] 陈六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1.
[2] 杨文斌.国外著名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及经验启示——以伯克利加州、牛津、东京和柏林工业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4).
[3] 邱丹阳,李朋军,冯清云.需求导向型:创新与完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
[4] 田晶.专业式与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5] 沈鑫,冯清云.基于需求导向模式的MPA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完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
[6] 董克用,许光建,王春.立足实践坚持创新构筑有中国特色的MPA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
关键词 公共管理硕士 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28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Pattern in University
—— Taking JD as example
SU Hui, NIU Shiho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chool, Xi'an, Shaanxi 71005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of university abou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 hav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far away from practice, lacking characteristics, similarity etc. In this paper we aimed at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bringing forward active advice including six aspects, such as defining cultivation target, promoting subject orientation etc, to innovate the cultivation patter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 Further this paper takes JD university as example to make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the innovative pattern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would provide meaningful advice to other relative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stgraduate, cultivate pattern, innovation
引言
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要求。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社会公共管理领域专业化、精细化和创新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从当前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现实来看,目前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中还普遍存在的培养模式单一、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离、重理论而缺乏专业技能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对新型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也将对各大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研究以JD高校为例,探索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 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现状
(1)培养模式单一。传统高校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拉大了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人才供给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形成了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的尴尬局面。同时,高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政府机构、行业组织等的联系,及时获取人才需求信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来探索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脱节也是造成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主要原因。
(2)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离,重理论而缺乏专业技能。基础理论学习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起点。但是,只追求基础理论的扎实,把人才培养成了按照一定范式与理论进行研究工作的学习机器,脱离现实,不能与行业、专业发展进行融会贯通,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较差。目前,很多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仍然保持本科文科性的学习,专注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缺乏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3)特色不明显,趋同化严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按照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并且进行创新发展。除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外,还进行公共管理相关领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培养。但是,各高校不能彰显办学特色,千篇一律,不能根据自身优势形成特色的专业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2 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JD高校为例
JD高校位于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办学历史悠久。其中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有四个方向为: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相关的支撑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城乡规划学等,这些相关的应用性学科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口径高度对应,尤其是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社区与住房规划、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城乡规划与设计等专业研究方向,更是学校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公共硕士学科建设的支撑性学科专业。这些相关专业的存在为探索其公共管理硕士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有力的支撑。 2.1 明确培养目标
JD高校依据其公共管理专业特色,结合市场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风向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同可持续发展。从基础教育开始,通过专业的学科教育引领人才的发展方向,而后通过社会、企业继续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磨练和提高人才各种技能融会贯通之下的综合素质,并强调学生主动性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调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良好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
2.2 完善专业定位
JD高校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四个专业。其中行政管理方向的研究重点将体现公共政策分析、行政理论与实践、公共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特色;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研究重点是住房公共政策、土地产权和市场管理、公共项目管理等;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研究将体现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区域文化发展规划、公共文化服务等特色;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方向的研究重点体现养老服务行业运用于管理、养老设施项目策划与运用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等专业特色。同时实现跨专业定位,多种专业融合交叉。
2.3 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中,课程是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高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特点,以实现公共管理人才的现实需要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JD高校目前与陕西省文化厅、环保厅、安监局等公共部门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共建发展规划,签订了一系列的人才模式联合协议。学校除了自身的智囊团,还可以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柔性设置专业课程。根据学科交流与研讨等多种形式完善公共管理专业教材的编著,并且组织企业与学校联合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使得教育的基础质量随着社会进步、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提高。
2.4 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度。JD高校拥有前沿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技术设备和软件设施。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一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研究专长多元,知识结构完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过硬。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的基础上,可以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共赢的模式,以科研促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柔性、多元发展。同时,学校在保证基础师资的基础上引进实践领域经验丰富的专项人才,以及具有强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公共部门管理者加入师资队伍,共同参与教学。
2.5 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式,使知识传播的途径活化。可以实施“专家请进来”、“学生走出去”和“师生茶话会”等形式来丰富、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引进企业专家进行讲座课、案例教学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式学习。JD高校与陕西省文化厅、西安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曲江管委会等多家单位建立有实践基地协议,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做好“专家引进来”与“学生走出去”模式,拓展体验式学习,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接受“专门化”教学。再次,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缩小供需缺口。校企共享教学资源与成果,互利共赢。
2.6 注重实践训练
在人才培养中,以实践为关键环节,带领学生实现知识接受者到探索者的跨越。JD高校目前已建成“陕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房地产经济研究所”、“老年工程和社会保障中心”等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机构,同时还有公共事业单位实践基地为支撑。学校鼓励在校研究生充分利用这些机构进行实地学习、调研来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完善公共管理专业工作室、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客观性与传统的社会活动的实践性融合,通过模拟现实情境来提供实践场所,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再次,学校在承担政府课题、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咨询的过程中,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实训,参与其中。同时引导和推动学生参与企业、社区的项目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3 结论
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应该把握基本框架和战略思维,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前瞻性地规划出人才未来的发展蓝图。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今后将进一步增加对于新型公共管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这对各个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出紧迫任务。应针对目前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研究以JD高校为例,探索了包括明确目标定位、完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训练在内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类似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我校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及办学特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G021374)
参考文献
[1] 陈六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1.
[2] 杨文斌.国外著名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及经验启示——以伯克利加州、牛津、东京和柏林工业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4).
[3] 邱丹阳,李朋军,冯清云.需求导向型:创新与完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
[4] 田晶.专业式与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5] 沈鑫,冯清云.基于需求导向模式的MPA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完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
[6] 董克用,许光建,王春.立足实践坚持创新构筑有中国特色的MPA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