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写戏,行于做戏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尖上的戏总比实实在在锣鼓一敲,灯光一起,粉墨登场来得容易。夏天备瓶花露水,冬天插个暖脚炉,摩拳擦掌随时能够开始。顺着心思随意也能结束。写过五个戏,些许进了点门道,排了第一个戏,感悟写戏不过“世事洞明皆学问”,做戏便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实际上非此即彼,相辅相成。剧本作为演出的承载。而演出便是剧本的展现。
  从前看过一部戏,英国壁虎剧团的《迷失》。女演员在台上舞蹈,就能展现一个女人的一生。演员与演员之间没有对话,他们用行动来交流,不需要语言,却能看得出十分有章法。这章法便是剧本。是一场戏的中心,也是一场戏的表达。
  始于写戏。剧本即章法。戏的章法便是从生活中来的。写第一个剧本多半是因为能量释放有余,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激动框架一拉,电脑一架,便是一个“剧本”,不论成熟与否。好歹也算是一个开头。那时想象一棵树。树的叶子如果是红色的,这就是秋天。秋天有着谷子的味道,这种味道流淌到味蕾上变成了大米,米是白的,软软的,像从天上洒下来的雪,雪是冬天的,冬天需要启动四季中的最高防御力。大街小巷想尽了法子抵抗严寒。严寒一般伴随着风的声音,风把孩子堆雪人的笑声传了过来,笑声如果有颜色,一定是绿色的,接着便有了最常见的比喻:孩子是春天。
  当我们的想象力渗透到了眼耳鼻口时,所有的比喻都是有迹可循的,比喻是想象力落实在文本上的一种方式,写戏写的便是“痕迹”,导演需要抓住一丁点痕迹往上攀岩,攀岩。
  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状态,摸着这条线索往下走,接着遇到两个人,或者三个,或者更多。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样的声音?笑会更多还是什么时候哭得更厉害?他们会做什么?会要什么样的礼物?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他们会说什么?相互客套还是彼此心照不宣?接着我们看到了地面,地面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这些人是慢慢散去,各奔东西南北还是一起奔着街头饭馆点菜大团圆?是会老死不相往来还是时常挂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设计,多一份则腴,少一分则轻。一个故事因人开始,由人结束。这就是戏。
  写第一个剧本时,不通章法,不懂世事,全凭一脑子倾诉抒发讲了出来,于我而言不过是有着狂想曲意味的野心罢了。“如果一个人的感知能力强过别人五倍甚至十倍他会怎样呢?他会更痛苦,想要抛弃他们吗?”一句话突然从我脑中蹦出来,于是一个换感知的故事便成了雏形。
  写第二个剧本开始当作给自己的每场战役,我要战胜哪方面,我要做到什么,是更希望侧重哪方面的讲述与表达?剧本的结构,语言,还是狂欢的形式?
  而当写到第三四个剧本,却发现,人是剧本中万年不变的载体,讲来讲去,所有的戏写的是人,讲述的也是人。
  行于做戏,便是呈现了。纸张一铺,多少页,纸上功夫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舞台的功夫了。写剧本是想象力的突破,导戏更是。既不能脱离原作本身的意味,又要将自己的观点拿捏精准,是否可以在剧本搭构的绳索中穿梭自如又不拉扯到这些绳索?可以用什么状态呈现他们?
  想象是无止境的,灯光一打,音乐一起,戏就是戏了,观众是台下的,戏是台上的。你想倾诉,别人想倾听。要通过什么方式告诉别人,这种倾听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做戏人的价值了。将一个文本,变成最大的力量,展现出来,燃烧,燃烧,接着爆炸。
  我们有感官,观众也有感官。作为人,咱们有着相同的个性,看见喜剧的东西会哈哈大笑,听见悲伤的消息会止不住地哭。要做好一出戏,就要学会感受。他们看到这个会觉得欢喜吗?看到这样的场面会激动吗?还是会起立大声叱喝?导演是需要让受众感同身受的职务。在尽力了解别人感受之前,倒不如先从自己身上开始:我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笑。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女人,她头靠着窗户闭着眼,慢慢地可以看到她的睫毛湿透了,接着她开始哭,但是不动声色。默默地从包里拿出墨镜带上,接着看着她止不住泪流。她也不将眼泪擦掉,继续哭,但是依旧靠着窗户一动不动。
  她是经历了什么事?她是怎样从墨镜里面看我们的呢?看过很多次歇斯底里的哭声,也经历过放声大哭,而她靠着玻璃窗,泪珠从墨镜下滚出来,一切的深沉悲痛不言而喻。
  便还有一句俗语:做戏先做人。一是从自己出发懂得感受大众,了解别人的同时对自己也进行一番剖析。二是做戏本身的沟通交流,成为一个核心这便是比写戏更上一个台阶的工作了。协调整个剧组,带动演员情绪状态,看似容易的事行动起来总不是太简单的。
  其实人间万事总是归在人上,不论写戏、做戏、诗歌文学音乐美术,都是自己给外界搭的交流平台而已。内心世界朝外的宣泄,外界对自己的冲击感悟。写戏也好,做戏也罢,于我而言不过一个刚开始,一个在行动。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转圈,不断找寻自己,爱什么,恨什么,别人爱什么,别人恨什么。不论这些是否有意思,在戏里面,这就都成了戏。
  万事皆人,这就是戏了。
  ——写于2015年10月10日,前往乌镇参加戏剧节前夜
其他文献
海明威经历过“老人与海”,写出了《老人与海》。  我见过老人,也见过海,只是没有同时见过“老人”和“海”。  我是极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小孩的,即使你不愿意,生活还如同身份证号码上的数字一样,冰冷地摆在那里。不管你接不接受,木已成舟。唯一能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出去买票能买成人票。  额娘办事,来长沙,顺道来看我。原来保留的那些红色的火车票变成了蓝色,一个小时的等待缩短为了二十分钟。当然,记忆从红色变成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看了那么多年的随笔,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同学们在随笔中提到“童年”这个词的时候,往往会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是的,童年,是同学们总喜欢在随笔中缅怀的那个“过去”,那时候只有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对未来的迷惘;只会为自己梦想的七彩斑斓而陶醉,还不懂得为梦想的遥远渺茫而沮丧;只会傻傻地相信每一个故事都会有happy ending——丑小鸭总有一天会变成天鹅振翮高飞,灰姑娘
期刊
作者/【葡萄牙】若泽·萨拉马戈  翻译/孙成敖  把花缎般的餐巾摆放在亲上,  从花因采来最新鲜的玫瑰,  把英涸倒入杯中,把面包  用银制的餐刀切开。  育人前来坐在你的亲边。  你看不见但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请你双于交叉牧在膝盖上,不要挞问,  因为提问中你会说出谎言。  然后请品尝英酒,吃掉面包,  用于掌抓住尖利的花茎,  把玫瑰举到颧前速位双眼。  你完成了礼仪和明白了一切。  荐诗|
期刊
比起面对恋爱中的姑娘,我其实更喜欢对着上班地方的电脑。工作简单得很,而且不用准备什么其他的东西——做文职工作,一台电脑,一台人脑,就够了。按着流程办事,按着流程写报告、文案。有时候,只用电脑就够了,人脑都可以算是个多余的玩意。  你不开机的时候,电脑屏幕始终是黑的,不必担心它突发奇想,把你的资料全部删除一遍,然后又恢复一遍,或者用它的提示音演奏奥芬巴赫,然后用扬声器大声放出来。你需要用的时候,它们
期刊
?3?  朝阳的第一缕光线透过遮天蔽日的樟树洒在画着白色竖线的红色跑道上,几个不规则光斑顺着跑道边缘缓慢移动着。几朵厚重的云飘浮在鱼肚白的天空,冲淡了高空的冷蓝色。  司涵进入教室的时候,聚集在一起的几个男生突然散开了。吴筱溪还没有来,估计又是要踩点到了。课桌上有几点水渍,不知是哪个调皮的同学之前打水仗殃及的。她从书包里拿出餐巾纸细细把水渍擦掉,又用酒精把她和吴筱溪的座位都消毒一遍,这才把第一节语
期刊
7  其实这种事情绝对是不好开口的。  等她们回到202教室时,候场的选手基本上已经换好衣服了。离开场还有半个小时,里惠清点了下人数,为避免出错又默默数了一遍,还是不对,只来了9个人。她侧过头和雅静说话,没来的似乎是在洗手间被谈论的当事人。正犹豫着是否要打电话催一下时,当事人就步履生风地推开门走进来了。  雅静忙迎上去:“你终于来啦!快,准备换衣服了。”  胡晓琪却不慌不忙,转过头去和门口的人道别
期刊
作者/【美国】约翰·阿什贝利  翻译/宋国诚  这些树令人惊叹:每一株  都与邻居按连。仿佛言谈  化作一场凝止的表滢。  因为机缘的安排  你我相遇,犹如这请晨  与尘世游禹却依然  与之切合,恍惚间  你我便成为它们  试图晓示我们:  它们存在于此便是以  包含蕴意:你我很快  便会抚触、相爱、释怀。  令人欣慰的是如此的亲和  井非虚妄,我们正置身其间:  一种静寂已充满声响,  一张帆布
期刊
导语  要说广场舞和大妈有多火?看看网络上的调侃就知道。现在大妈和广场舞已经准备走出国门,连澳洲的总理都称赞,但是国内的舆论仍然是一边倒的反感。究竟人们为什么讨厌广场舞大妈?她们就真的如同舆论所说那样值得谴责吗?我们总是太过积极地去嘲笑这个群体,但我们真的了解她们吗?  在城市的空地和广场上,每逢清晨和傍晚,就会有一群中老年妇女聚集到一起。她们打开音响,排好队形,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跳起了整齐划一的
期刊
火车离开车站,开始加速;新娘子说,这场婚礼弄得她很疲,终于孤独下来,好不舒畅。乔万尼打趣说:“我想,摆脱耍新娘新郎的那一大帮人,是蜜月的主要情趣。”话才出口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不管怎样,他才结婚几个小时。觉得应该亲热地向太太赔个不是。但来不及了,因为她微笑着说:“这是当然的,如果新婚夫妇真心相爱的话。不过,我相信,不少夫妇倒宁可尽力拖长婚礼,也免得一下子就要单独相处。”乔万尼一言不发;站起来开始整理
期刊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