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烟树》序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o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北京住了大半辈子,却说不清这座古城的底细,至于对那些旧岁里的风景感受就更为模糊了.北京旧迹,已经成为一门学问,今人叙述它时,是在不同的层面展开的.史学家关注台阁间风雨,文人却喜谈市井烟云,后者多诗意与谣俗之趣,每每被世人青睐.不过,至今没有谁敢说写透这座古城,旧迹与新风都在漩涡里,跳出其间来看世界,并不容易.
其他文献
一rn我把每一本书的后记当成展示情感的舞台.这一次要谈的题目是友谊.rn在大多数人看来,我是一个“拧巴”的作者,没有按照传统的规矩长起来,不出身于文学和历史专业,而是学习理工出身.到2006年时,我的身份还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科人士,曾经学习过机电,后来则是做软件,但在那一年,我却走入了死胡同.
期刊
在当代叙事学发展的过程中,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叙事学(以下简称形式—结构叙事学)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既为社会论叙事学提供了参照和资源,也为后现代叙事学的发展提供了正向或反向的路标.rn形式—结构叙事学的兴起,使人们注意到长期忽略的叙事形式的重要价值,也顺理成章地激发了不少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对其理论局限予以弥补.本文的目标是对形式—结构叙事学部分成果积淀的政治无意识进行分析,这个分析将揭示,尽管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理论家公开的主张,都强烈地拒绝社会历史视角,主张汰滤掉一切社会历史印痕(如托多罗夫和格雷马斯等都宣
咸丰三年(1853)五月,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两万“老广西”(太平军精锐)从浦口誓师北伐,突破清军“江北大营”防线后,快速穿越安徽, 不出一个月就杀进河南, 进逼归德府.rn太平军北伐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淮北捻军的密切配合.太平军过安徽时,为了响应太平军北伐,著名的盐枭张乐行等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涡阳)集结捻军起义,四处攻杀清军.同时响应起义的还有一个张乐行贩私盐时的好友,名叫任乾,为捻军蓝旗首领,跟随任乾一起起事的还有他的侄子任化邦.任化邦,小名任柱,安徽蒙城人.任化邦虽年仅二十岁左右,但彪悍
期刊
本雅明的技术批判能够为已然来临的技术时代提供何种启示,这个话题已经可以预见将经久不衰.该议题首先将一如既往地触及本雅明思想尚具争议的方面,即如何看待其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与技术思考之间的关联.本文拟从《爱德华·福克斯:收藏家与历史学家》一文出发考察本雅明的技术批判,不仅因为此文之于本雅明同期思考的独特性,而且因为现有研究尚未认真对待其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之于技术思想的深刻影响.(1)实际上,如果恰当地理解这篇文章仍未受到应有关注的核心关节,将能够把握其中技术批判的重要性,后者恰好可以用“一种批判的工艺学史”(
一rn在中国历史上,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性拐点.对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内以李治亭先生为主要代表的清史学界基本都将其时间跨度定在了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到明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事变导致的明王朝覆灭,但笔者认为, 若以整体历史的转向过程来建构,则其时间仍需延长至康熙亲政之后.
期刊
袁可嘉(1921-2008),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九叶诗人.被认为是“中国新诗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交融借鉴过程中,介绍最早、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学者之一”(1).20世纪40年代末,袁可嘉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诗歌理论;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近四十年间,基于种种原因,袁可嘉关于文学现代性的研究,整体上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重返现代派的袁可嘉提出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西方现代派文学;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提出要构建“中国式现代主义”.而与文学现代性研究并举的,则是袁可嘉长达五十余年的西诗汉译活动.
一rn北宋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经过近十九年的努力,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终于在西京洛阳完成了二百九十四卷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在呈报给皇帝的表文中,司马光希望这部书能使皇帝“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可是不久,继位的哲宗和之后的徽宗辜负了司马光的一片苦心,并没有吸取这部书中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更没有赢得“稽古之盛德”和“无前之至治”.就在《资治通鉴》问世四十二年后,金朝的大军兵临开封,宋朝失去了半壁江山,连徽宗和他的
期刊
理论的实质起点是问题,形式起点则是概念.在当代学术图谱中,学者李泽厚以创造一整套自具体系的概念著称于国内外学界,并自陈为此而找到的依据是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有关哲学在于“制造概念”的主张.但德勒兹这一主张旨在激发概念的事件本质,从而打破树形模式的理论结构体系性,代之以重视差异的块茎模式;李泽厚的“制造概念”,却是要通过概念的原创来建构一套首尾相连的树形理论体系,与德勒兹恰恰是相反的.尽管如此,这一误读客观上歪打正着,产生出了正面效应,启发人们比较理论与后理论对待概念的不同态度,以及后者从前者中合理转化而出
期刊
近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互动与日俱增,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理解并认同中国,对当前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形象”一词的含义和解释具有广延性,对它的认知是多维度的.从文化维度看,国家的文化积淀是国家形象差异化的根本原因,对树立好国家形象至关重要,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是多元的,包含文学艺术、历史文物、民族风情,等等.(1)作为艺术的一个类别,设计艺术中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构建国家形象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人们常谈到的国家设计项目.
期刊
“情”为情感经验,“境”为场域空间.无论是审美活动还是美育活动,均与情境有着紧密关系,均离不开情境,与情境交融化合.博物馆美育场域在实体空间、具体形象上呈现为审美情境.博物馆的审美情境强化观众在博物馆美育场域中的具身经验.情境的主观层面是“情”,即审美情感,如愉悦、欣快、兴奋、惊奇、哀愁、悲伤、愤怒、静谧、神秘、尊崇、敬畏、恐惧等;情境的客观层面是“境”,包括物理空间、环境氛围、可为视觉感官及其他感官经验的艺术形象等.情境是主客观化合而生,在客观层面,情境美的营造需要人进行艺术美的加工,审美情境是可以被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