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其中,优美生活环境需要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中之重,老百姓对环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对于政府出具的相关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往往与自身感受相联系,一旦这种联系出现较大差异时,便会利用媒体等平台质疑环境主管部门给出数据的准确性及客观性。因此,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客观真实反映环境质量意义重大。这就要求环境监测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狠抓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S9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6-0316-01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缺乏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检测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目前监测站均按照资质认定有关要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宣传不到位,尤其是新进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不理解,意识淡薄,不能严格遵循质量管理要求,且在内部审核中,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二是执行不到位,由于缺乏责任心、态度不严谨等因素,造成了体系建立和执行脱节,导致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改进,甚至在外来检验检测机构专家组对体系评审时,还存在不少执行文件流于形式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作用,从而造成政令不畅和资源浪费,不同程度地影响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
1.2 现场监测过程质量管理薄弱
现场监测质控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相应的监测布点、采样规范、样品交接等均应有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近年来,环境监测站普遍面临工作量大、人员少、任务繁重等问题,重实验室分析、轻现场质控的现象普遍存在:(1)轻视现场质量管理,监测人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日常工作,现场采样基本游离于质控管理之外,且部分采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尚未接触实验室工作就从事现场采样工作的现象,虽然接受过培训,但往往存在学习不够深入、现场质控意识不强、采样过程缺乏规范等问题;(2)现场监测领域的扩大导致质量管理脱节,当前的环境监测类别逐渐增多,涵盖了噪声、土壤、生物、生态等多项领域,加之快速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也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应急监测、在线监测等缺少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方法,全程序质量管理无法得到保证,极大地制约着监测数据的质量。
1.3 质量管理意识尚待提高
日常工作中,由于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传培训不到位,监测人员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一方面,重业务、轻质管的意识普遍存在,特别是新进人员,没有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循规范进行操作,一味追求工作效率,从而大大降低了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环境质量管理培训考核尚未完善,随着各类创建考核、环境执法等任务的不断增加,对监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监测站人员偏少,专门针对质量管理的培训机会不多,在工作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常常忽略了质量管理培训环节,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无法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方法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不能得到有效贯彻。
2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工作中狠抓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精准性和完整性的监督和保障。第一,各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建立起符合自身要求且可行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样品采集及分析作业等指导书、质量控制记录等。严格要求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监测工作,将质量管理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制定质量管理年度计划,包括监测资质认证、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管理内部评审等。质量管理体系中具体的实施措施应根据当年环境监测任务的改变而改进,如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原始记录的调整等。第三,有效实施内审制度。内审人员要本着对监测数据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内审,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审核监测数据的溯源性,及时发现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被审核人员要摆正心态,认真对待内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第四,外部质量控制与内部质量控制相结合。以往,我们多偏重于内部质量控制的实施,如今,第三方监测机构大量兴起,严格的质量管理更是不可或缺,我们只有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加大外部质量控制力度,制定奖惩措施,才能有效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2)加强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的政治素养及业务素质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对于培训来说,监测人员除了参加监测技术的培训外,还应积极参与计量部门或同行业组织的有关质量管理的培训,以便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并及时落实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学术交流来说,监测人员应适时去兄弟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学习实验室的管理,学习如何实现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三是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一线监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扎扎实实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2 重点落实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
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之一,特别是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兴起,内部质量保证的严格实施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第一,确认监测分析方法,制定严格的内部质控措施方案。一是监测分析方法的确认;二是空白样品的测定,这里所说的空白是全程序空白、运输空白及实验室试剂空白,3种空白监控过程不一样,需同时与样品分析;三是平行样的测定,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平行样品的测定并计算合格率,以监控实验室的系统误差;四是质控样、加标回收率的测定,这是对实验分析过程准确度的监控;五是必要时开展实验室内部人员的比对分析以及实验室间的比对,其中,前4种质量控制措施必不可少,第5种质控措施根据监测任务的需要开展。第二,随着监测要求及监测方法的日益更新,实验室应有专人关注相关政策、环境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的更新,并做好宣传贯彻工作,建立跟踪制度,以确保分析方法行之有效。第三,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等。
2.3 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在实施监测过程中不断完善修订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首先,我国目前体制内环境监测机构处于转型期,第三方监测机构大量兴起,管理机构与管理职责的变化导致现行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情况有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尽快调整,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其次,近年来,随着监测领域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的监测设备及相应的分析方法层出不穷,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监测设备分析作业指导书,特别是质量保证措施,应对设备的运维单位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与外部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以满足新形势下监测任务的需要。
3 结语
总而言之,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目标要求和总体发展思路的需求,国家应加大对环境监测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支持,建立科学、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克服我国目前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不足,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适应法制化、定量化、信息化的环境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文娟.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技服务,2017(9):168.
[2] 刘雅君.浅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资源与环境,2017(7):205.
[3] 夏晓琳,周宁,蔡志铭.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7.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S9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6-0316-01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缺乏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检测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目前监测站均按照资质认定有关要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宣传不到位,尤其是新进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不理解,意识淡薄,不能严格遵循质量管理要求,且在内部审核中,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二是执行不到位,由于缺乏责任心、态度不严谨等因素,造成了体系建立和执行脱节,导致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改进,甚至在外来检验检测机构专家组对体系评审时,还存在不少执行文件流于形式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作用,从而造成政令不畅和资源浪费,不同程度地影响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
1.2 现场监测过程质量管理薄弱
现场监测质控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相应的监测布点、采样规范、样品交接等均应有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近年来,环境监测站普遍面临工作量大、人员少、任务繁重等问题,重实验室分析、轻现场质控的现象普遍存在:(1)轻视现场质量管理,监测人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日常工作,现场采样基本游离于质控管理之外,且部分采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尚未接触实验室工作就从事现场采样工作的现象,虽然接受过培训,但往往存在学习不够深入、现场质控意识不强、采样过程缺乏规范等问题;(2)现场监测领域的扩大导致质量管理脱节,当前的环境监测类别逐渐增多,涵盖了噪声、土壤、生物、生态等多项领域,加之快速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也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应急监测、在线监测等缺少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方法,全程序质量管理无法得到保证,极大地制约着监测数据的质量。
1.3 质量管理意识尚待提高
日常工作中,由于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传培训不到位,监测人员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一方面,重业务、轻质管的意识普遍存在,特别是新进人员,没有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循规范进行操作,一味追求工作效率,从而大大降低了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环境质量管理培训考核尚未完善,随着各类创建考核、环境执法等任务的不断增加,对监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监测站人员偏少,专门针对质量管理的培训机会不多,在工作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常常忽略了质量管理培训环节,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无法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方法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不能得到有效贯彻。
2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工作中狠抓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精准性和完整性的监督和保障。第一,各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建立起符合自身要求且可行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样品采集及分析作业等指导书、质量控制记录等。严格要求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监测工作,将质量管理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制定质量管理年度计划,包括监测资质认证、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管理内部评审等。质量管理体系中具体的实施措施应根据当年环境监测任务的改变而改进,如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原始记录的调整等。第三,有效实施内审制度。内审人员要本着对监测数据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内审,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审核监测数据的溯源性,及时发现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被审核人员要摆正心态,认真对待内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第四,外部质量控制与内部质量控制相结合。以往,我们多偏重于内部质量控制的实施,如今,第三方监测机构大量兴起,严格的质量管理更是不可或缺,我们只有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加大外部质量控制力度,制定奖惩措施,才能有效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2)加强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的政治素养及业务素质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对于培训来说,监测人员除了参加监测技术的培训外,还应积极参与计量部门或同行业组织的有关质量管理的培训,以便熟悉掌握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并及时落实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学术交流来说,监测人员应适时去兄弟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学习实验室的管理,学习如何实现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三是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一线监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扎扎实实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2 重点落实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
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之一,特别是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兴起,内部质量保证的严格实施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第一,确认监测分析方法,制定严格的内部质控措施方案。一是监测分析方法的确认;二是空白样品的测定,这里所说的空白是全程序空白、运输空白及实验室试剂空白,3种空白监控过程不一样,需同时与样品分析;三是平行样的测定,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平行样品的测定并计算合格率,以监控实验室的系统误差;四是质控样、加标回收率的测定,这是对实验分析过程准确度的监控;五是必要时开展实验室内部人员的比对分析以及实验室间的比对,其中,前4种质量控制措施必不可少,第5种质控措施根据监测任务的需要开展。第二,随着监测要求及监测方法的日益更新,实验室应有专人关注相关政策、环境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的更新,并做好宣传贯彻工作,建立跟踪制度,以确保分析方法行之有效。第三,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等。
2.3 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在实施监测过程中不断完善修订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首先,我国目前体制内环境监测机构处于转型期,第三方监测机构大量兴起,管理机构与管理职责的变化导致现行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情况有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尽快调整,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其次,近年来,随着监测领域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的监测设备及相应的分析方法层出不穷,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监测设备分析作业指导书,特别是质量保证措施,应对设备的运维单位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与外部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以满足新形势下监测任务的需要。
3 结语
总而言之,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目标要求和总体发展思路的需求,国家应加大对环境监测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支持,建立科学、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克服我国目前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不足,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适应法制化、定量化、信息化的环境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文娟.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技服务,2017(9):168.
[2] 刘雅君.浅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资源与环境,2017(7):205.
[3] 夏晓琳,周宁,蔡志铭.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