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家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想象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善用音乐
音乐有着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功效。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她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凝练感人的歌词,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音乐声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教师的情感也会随着音乐超越时空,飞进美妙的艺术殿堂。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畅想,加深了对文学作品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实践证明,乐曲中的情趣一旦和文学作品中的情趣融合,便会开启学生联想和想象的闸门,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
一位老师在教学习作《童年趣事》时,适时地播放了儿童歌曲《捉泥鳅》的视频,那精美的画面、甜美的声音、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学生创作的灵感一触即发,文思如泉。
二、挖掘课文中的插图资源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固然优美,包含的内容也博大精深,但学生翻开书,首先吸引他们视线的恐怕是美丽的插图。上课时,我在注重培养学生领悟语言内涵能力的同时,从不忽视插图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插图美。《雨点儿》一课中铺满小草的翠绿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野花,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让学生领略到春的姹紫嫣红;《四季》一文中,那又绿又圆的荷叶,荷叶上呱呱叫着的青蛙,还有绿叶旁边的或红或白的荷花,让学生闻到夏的气息;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红叶黄叶纷纷飘落,仿佛无数只蝴蝶在空中飞舞,树上缀满的柿子红彤彤,橘子黄澄澄,这又给学生秋的绚烂与成熟……插图还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插图的这些功能,鼓励学生根据需要大胆地想象。
三、巧用省略号
在丰富的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的作者为了制造悬念或留给人们更多的遐想,适时地使用了一些省略号。这些省略号包含着深沉的情感、丰富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教学中,我们只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或是只让学生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那么就会遏制学生想象。所以,我们应有效地利用省略号,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想象。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为了体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作者抓住兵马俑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描写了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后,作者还用了一个省略号。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省略号让学生想象兵马俑的其他神态,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精美”。
四、抓住关键词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起着点明中心的作用,如果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就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下《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缺水的痛苦,她引导学生抓住“风干”一词展开想象,先想想现实生活有哪些事物是被风干的,它们是什么样子,再去想象一个被风干的人的样子,抓住他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写出特点。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入情入境,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饥渴难耐的人物形象。一个孩子这样写道:“一个婴儿的母亲,她面黄肌瘦,她渴呀!母亲怀中的婴儿哇哇大哭,母亲她没有奶呀!她挤不出生命的乳汁,只能无奈地让孩子哭下去,而她的眼中流出的只有无奈,因为已干涸得流不出一滴泪!”缺水的形象立即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无需老师再多的渲染,学生好似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水的珍贵。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这样描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定能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的“一枝枝红杏”领略到语文的“满园春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一、善用音乐
音乐有着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功效。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她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凝练感人的歌词,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音乐声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教师的情感也会随着音乐超越时空,飞进美妙的艺术殿堂。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畅想,加深了对文学作品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实践证明,乐曲中的情趣一旦和文学作品中的情趣融合,便会开启学生联想和想象的闸门,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
一位老师在教学习作《童年趣事》时,适时地播放了儿童歌曲《捉泥鳅》的视频,那精美的画面、甜美的声音、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学生创作的灵感一触即发,文思如泉。
二、挖掘课文中的插图资源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固然优美,包含的内容也博大精深,但学生翻开书,首先吸引他们视线的恐怕是美丽的插图。上课时,我在注重培养学生领悟语言内涵能力的同时,从不忽视插图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插图美。《雨点儿》一课中铺满小草的翠绿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野花,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让学生领略到春的姹紫嫣红;《四季》一文中,那又绿又圆的荷叶,荷叶上呱呱叫着的青蛙,还有绿叶旁边的或红或白的荷花,让学生闻到夏的气息;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红叶黄叶纷纷飘落,仿佛无数只蝴蝶在空中飞舞,树上缀满的柿子红彤彤,橘子黄澄澄,这又给学生秋的绚烂与成熟……插图还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插图的这些功能,鼓励学生根据需要大胆地想象。
三、巧用省略号
在丰富的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的作者为了制造悬念或留给人们更多的遐想,适时地使用了一些省略号。这些省略号包含着深沉的情感、丰富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教学中,我们只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或是只让学生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那么就会遏制学生想象。所以,我们应有效地利用省略号,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想象。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为了体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作者抓住兵马俑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描写了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后,作者还用了一个省略号。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省略号让学生想象兵马俑的其他神态,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精美”。
四、抓住关键词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起着点明中心的作用,如果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就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下《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缺水的痛苦,她引导学生抓住“风干”一词展开想象,先想想现实生活有哪些事物是被风干的,它们是什么样子,再去想象一个被风干的人的样子,抓住他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写出特点。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入情入境,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饥渴难耐的人物形象。一个孩子这样写道:“一个婴儿的母亲,她面黄肌瘦,她渴呀!母亲怀中的婴儿哇哇大哭,母亲她没有奶呀!她挤不出生命的乳汁,只能无奈地让孩子哭下去,而她的眼中流出的只有无奈,因为已干涸得流不出一滴泪!”缺水的形象立即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无需老师再多的渲染,学生好似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水的珍贵。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这样描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定能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的“一枝枝红杏”领略到语文的“满园春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