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困惑中国老百姓最多的一个问题,大家都在担心怎样才能吃到放心菜,放心的肉,怎样买到放心牛奶,而“CSA”分享收获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20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以“CSA”分享收获为理念的绿色生态种植园区 ——小毛驴市民农园,5年过去了,目前全国范围已经有近百家农场采用借鉴了这种模式,“CSA”分享收获到底倡导的是怎样的理念?这种新形式又新在哪里?带着许多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分享收获。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al)的简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就是让农民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直接联系,农民寻找愿意提前预定他们农产品的社区居民,成熟之后直接把菜送到居民家中,提倡有机绿色健康蔬菜种植。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预付给农民这一年种植的收益,也等于要求他们变成了农民的股东与农民共同承担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农民则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保证食品的安全。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既让农民增加了收益,又让消费者吃到有机健康的农产品。这种贸易形势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从瑞士和日本发源,在80年代传到美国,2008年第一次在北京郊区探索实践这种新型模式。
CSA模式大大降低了农业污染
中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我们习惯将有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首先是农民的问题,其次是农业和农村的问题。而在我国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公报中已经显示,现在中国农业源污染已经超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贡献率接近50%。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据,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生产过程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污染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因为现在种植业大量的使用农业和化肥,养殖业污染粪便的随意排放,这些已经成为水体还有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业是面源污染,只要使用化肥与农药,每一个农民种植的每一块土地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排放源。中国有几亿农民,如何控制这样的面源污染,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其实很多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展的过程中,都会面对农业污染源的问题。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意识到了农业污染的严重性,随即出台了《环境保护法》确定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成为第一个把绿色农业立法来执行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欧盟也相继出台了共同农业政策,提出了农业的多功能性,指出农业还应该具有环境保护的功能。而美国近些年也有很多这方面实践,有机农业的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在我国这些年也一直在倡导无公害农业,鼓励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尤其是几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们的消费者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我们需要健康的食物,健康的农业。实际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三个不同等级的食品标签,无公害是最低标准,上面是绿色,然后是有机,有机农业要求的是在种植过程中完全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而绿色和无公害则都是限量使用的标准。
分享收获CSA项目所倡导的就是让种植户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有机种植,从而提供合乎标准的有机农产品。这就很好的解决了食品安全危机的问题。同时,也有效控制了环境的污染,这种控制的成效是本质的。
新型贸易带动新型农夫致富
农民有健康生产的意愿,消费者又有想吃到健康食物的要求,那么这种模式就是为这两种人建立一种连接,搭建起一座桥梁。农民这一端缺乏技术、缺乏信任链的构建,缺乏怎么把他的种植信息能够传递给消费者的这个过程。消费者这一端,因为每天都在城市里,没有办法了解生产这一端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平台,通过一种叫“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把消费者和农民直接连接起来。
就像中国分享收获项目实践第一人,原小毛驴市民农园名誉园长石嫣介绍到的,小毛驴市民农园现在配比给一个三口之家一周(每天一餐)菜量价格是120元,石嫣自己也承认,相较现在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这个价格还是比较贵的。但由于分享收获项目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实践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只能为少数消费者提供服务,为了保证“CSA”的宗旨不变,短期内很难降低成本。那到底什么样的人会选择成为CSA农场的客户呢?由财力决定,还是由认识水平决定?在美国,频繁购买有机食品的人年收入为4.3万美元,而经常购买的人年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下。石嫣认为,在一定经济收入基础上,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度的高低更决定了人们是否选择有机食品。因此,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石嫣也介绍:“从我们现在消费者的数量上是能够反馈出来的,做这个项目将近5年,从最初只有几十户家庭到现在已经有近一千户家庭这样的规模。现在还只是这项目的第二年,第一年我们就基本上持平,而且这个效益最大的利益还不是体现在我们团队这一端,目前大家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比较低,但是,在农户这一端已经很好的体现出来了。我们现在参与的一个农户,他一年的收入能够比上一年翻一番。”分享收获项目还可以实实在在帮农民挣钱。“它的行业模式不是像过去传统模式那样,依靠不断压低农民的份额获得自己收益,而是在农民能够获得应有收益的基础上,加上我们这一部分的成本,然后再销售出去。”
目前,分享收获这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形式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现在全国各地在做这个模式的已经有100多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大,它也许可以改变中国传统上的农业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及整个产业链的格局。这种模式就是要让消费者和当地的农户结合起来,比如说在成都郫县,就有一些农户直接给消费者送菜,有200多户消费者订他们的菜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这种对接已经形成了模式,主要是消费者和小型的农户对接,而不是完全商业化的大型资本投入的方式。至少分享收获可以成为中国未来绿色农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能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促进其合理发展。
新农业需要知识型新型农夫
今年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未来中国到底谁来种地的问题,现在农村劳动力失衡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现象比比皆是,农业产业真的失去了魅力吗?怎么吸引年轻人加入,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去种地了,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种地的收入确实是比较微薄,相比到城市打工的收入来讲目前做农业的收入是比较低的,而目前一些从事分享收获项目的新型农夫已经通过这种模式,提高了收入。试想一下,如果这种模式进行普及的话,未来从经济收益上有没有可能重新对年轻人产生从事农业的吸引力呢?
但同时,很多致力于从事新农业的年轻人也会在选择的时候遇到一些社会压力。虽然在乡村有很好的自然环境,你能吃到新鲜的食物,呼吸优质的空气,喝到好的水,也能避免昂贵的房价问题而拥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居住环境。但同时,农村也存在着比如收入较低,教育体系跟不上,缺乏公共设施等现实问题。很多家庭难以接受子女读完大学甚至硕士、博士后又回到乡村,这是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想回农村从事绿色农业时都会遇到的压力。当有一天对于农民来说,他的收入能够和在城里打工的收入基本持平,甚至稍微低一点也可以,这样既可以守在家人身边又可以挣钱,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中国的绿色农业需要畅想,现在在这条道路上已经有很多的先锋和探路者,为后面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希望的绿色农业应该形成一张很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互惠型的网络,既可以让我们的农民得到稳定的保障,同时也能够拥有在乡村生活下去的一个有尊严的合理的收入;另外一方面,这个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能让他们更多的为我国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贡献智慧。也许分享收获这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的形式未来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然而事实上,它已经在为我国的有机农业探索之路贡献力量。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分享收获。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al)的简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就是让农民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直接联系,农民寻找愿意提前预定他们农产品的社区居民,成熟之后直接把菜送到居民家中,提倡有机绿色健康蔬菜种植。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预付给农民这一年种植的收益,也等于要求他们变成了农民的股东与农民共同承担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农民则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保证食品的安全。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既让农民增加了收益,又让消费者吃到有机健康的农产品。这种贸易形势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从瑞士和日本发源,在80年代传到美国,2008年第一次在北京郊区探索实践这种新型模式。
CSA模式大大降低了农业污染
中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我们习惯将有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首先是农民的问题,其次是农业和农村的问题。而在我国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公报中已经显示,现在中国农业源污染已经超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贡献率接近50%。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据,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生产过程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污染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因为现在种植业大量的使用农业和化肥,养殖业污染粪便的随意排放,这些已经成为水体还有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业是面源污染,只要使用化肥与农药,每一个农民种植的每一块土地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排放源。中国有几亿农民,如何控制这样的面源污染,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其实很多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展的过程中,都会面对农业污染源的问题。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意识到了农业污染的严重性,随即出台了《环境保护法》确定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成为第一个把绿色农业立法来执行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欧盟也相继出台了共同农业政策,提出了农业的多功能性,指出农业还应该具有环境保护的功能。而美国近些年也有很多这方面实践,有机农业的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在我国这些年也一直在倡导无公害农业,鼓励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尤其是几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们的消费者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我们需要健康的食物,健康的农业。实际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三个不同等级的食品标签,无公害是最低标准,上面是绿色,然后是有机,有机农业要求的是在种植过程中完全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而绿色和无公害则都是限量使用的标准。
分享收获CSA项目所倡导的就是让种植户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有机种植,从而提供合乎标准的有机农产品。这就很好的解决了食品安全危机的问题。同时,也有效控制了环境的污染,这种控制的成效是本质的。
新型贸易带动新型农夫致富
农民有健康生产的意愿,消费者又有想吃到健康食物的要求,那么这种模式就是为这两种人建立一种连接,搭建起一座桥梁。农民这一端缺乏技术、缺乏信任链的构建,缺乏怎么把他的种植信息能够传递给消费者的这个过程。消费者这一端,因为每天都在城市里,没有办法了解生产这一端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平台,通过一种叫“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把消费者和农民直接连接起来。
就像中国分享收获项目实践第一人,原小毛驴市民农园名誉园长石嫣介绍到的,小毛驴市民农园现在配比给一个三口之家一周(每天一餐)菜量价格是120元,石嫣自己也承认,相较现在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这个价格还是比较贵的。但由于分享收获项目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实践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只能为少数消费者提供服务,为了保证“CSA”的宗旨不变,短期内很难降低成本。那到底什么样的人会选择成为CSA农场的客户呢?由财力决定,还是由认识水平决定?在美国,频繁购买有机食品的人年收入为4.3万美元,而经常购买的人年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下。石嫣认为,在一定经济收入基础上,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度的高低更决定了人们是否选择有机食品。因此,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石嫣也介绍:“从我们现在消费者的数量上是能够反馈出来的,做这个项目将近5年,从最初只有几十户家庭到现在已经有近一千户家庭这样的规模。现在还只是这项目的第二年,第一年我们就基本上持平,而且这个效益最大的利益还不是体现在我们团队这一端,目前大家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比较低,但是,在农户这一端已经很好的体现出来了。我们现在参与的一个农户,他一年的收入能够比上一年翻一番。”分享收获项目还可以实实在在帮农民挣钱。“它的行业模式不是像过去传统模式那样,依靠不断压低农民的份额获得自己收益,而是在农民能够获得应有收益的基础上,加上我们这一部分的成本,然后再销售出去。”
目前,分享收获这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形式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现在全国各地在做这个模式的已经有100多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大,它也许可以改变中国传统上的农业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及整个产业链的格局。这种模式就是要让消费者和当地的农户结合起来,比如说在成都郫县,就有一些农户直接给消费者送菜,有200多户消费者订他们的菜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这种对接已经形成了模式,主要是消费者和小型的农户对接,而不是完全商业化的大型资本投入的方式。至少分享收获可以成为中国未来绿色农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能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促进其合理发展。
新农业需要知识型新型农夫
今年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未来中国到底谁来种地的问题,现在农村劳动力失衡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现象比比皆是,农业产业真的失去了魅力吗?怎么吸引年轻人加入,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去种地了,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种地的收入确实是比较微薄,相比到城市打工的收入来讲目前做农业的收入是比较低的,而目前一些从事分享收获项目的新型农夫已经通过这种模式,提高了收入。试想一下,如果这种模式进行普及的话,未来从经济收益上有没有可能重新对年轻人产生从事农业的吸引力呢?
但同时,很多致力于从事新农业的年轻人也会在选择的时候遇到一些社会压力。虽然在乡村有很好的自然环境,你能吃到新鲜的食物,呼吸优质的空气,喝到好的水,也能避免昂贵的房价问题而拥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居住环境。但同时,农村也存在着比如收入较低,教育体系跟不上,缺乏公共设施等现实问题。很多家庭难以接受子女读完大学甚至硕士、博士后又回到乡村,这是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想回农村从事绿色农业时都会遇到的压力。当有一天对于农民来说,他的收入能够和在城里打工的收入基本持平,甚至稍微低一点也可以,这样既可以守在家人身边又可以挣钱,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中国的绿色农业需要畅想,现在在这条道路上已经有很多的先锋和探路者,为后面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希望的绿色农业应该形成一张很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互惠型的网络,既可以让我们的农民得到稳定的保障,同时也能够拥有在乡村生活下去的一个有尊严的合理的收入;另外一方面,这个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能让他们更多的为我国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贡献智慧。也许分享收获这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的形式未来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然而事实上,它已经在为我国的有机农业探索之路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