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州市委党校
颐和文园社区隶属于沧州市运河区西环街道办事处,是运河区新建的十二个社区之一,于2011年6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区面积106560平方米,管辖区域为解放西路以南,经二路以东,朝阳大街以西。颐和文园小区是沧州市“三年大变样”后新开发建设的高标准智能化生态园林式生活小区,现有居民楼15栋,共3070户,沿街商业门市302户。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街道社区建设水平呈现出快速推进、全面提升的态势,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增强,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拓展社区建设发展思路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问题作初浅探讨。
一、社区建设回顾
(一)提出“医”“保”“养”“教’的服务模式
“医”是社区与社区卫生所联合,我们在社区内设立了一个卫生室,聘请卫生所的医生在社区值班,为辖区老年人进行简单的医疗诊断。“保“是社区定期在老年日间照料室为老年人开展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等。“养“是指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老人在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也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教”是指敬老养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以辖区中青年为目标对象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开展一系列敬老养老的宣传活动,在辖区内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的氛圍。
(二)文化建设工作
为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我社区在小区平台上专门开设了社区文化宣传栏,将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的展示给居民,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另外我们还组成了一支文化宣传骨干队伍,定期进行素质培训,为社区的文化建设能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围绕“以德治区”战略及和谐社区建设,在不同的时期,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宣传活动,以多样文化适应居民的多样需求,把居民群众拢聚在社区的范围中。
社区内现设有图书室、京剧室、书画室、太极拳室等多个活动室。图书室现有图书千余册,每周对外开放五天,其他活动室全天对外开放,并配有专人管理。我们充分利用小区内各类文化资源,先后组织了社区书画比赛,乒乓球比赛,太极拳及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我们还联合了西部曙光社区、通翔园社区、一城枫景社区以及金狮社区成立了一个社区“及人剧社”,“及人剧社”是一个通过小剧场、小舞台的文艺演出形式,倡导敬老助老文化,为丰富老人年的晚年文化生活及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成立的组织,不断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三)社区治安维稳
颐和文园社区内居民多以回迁户为主,但外来人口也较多,社区内流动人口多,流动性大,给治安、计生等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情况较为复杂,为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辖区稳定,我社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创建平安社区为契机,把治安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创建平安社区。
我社区积极响应运河区制定的“五个全覆盖”,通过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综治维稳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基层文化组织的全覆盖,把社区居民全部纳入组织体系当中。结合颐和文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整个辖区分为两个区,每区设一个区长,区内实行分片管理,每栋楼设一个楼长,每个单元设一个单元长,单元长配合楼长负责本楼栋的治安、卫生、流动人口、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并及时向社区反映居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担任社区民意搜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治安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楼长每周至少与社区干部沟通和联系一次,楼长要随时与所联系单元长沟通,及时掌握社情动态。单元长要将重要情况随时上报,确保社区对各类社情动态第一时间掌握。居民之间有任何矛盾,单元长及楼长要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力争做到化解矛盾不出片,解决纠纷不出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管理、监督、服务、引导、培养、教化的作用,化解各类矛盾,提供致富载体,真正实现了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从而为进一步实现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六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
“六位一体”管理模式中的“六位”是指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就是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等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实现办公一体、人员交叉、信息共享、工作融合、责任共担联动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为社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更好地管理社区、服务居民。
(五)以“管家式”服务为依托,打造社区新型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颐和文园社区采用“管家式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小区内的每栋楼配备了专门的管家(即一到两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本楼居民的一切事物,居民可将需求直接告诉所在区域的管家,由管家与社区和物业的各职能部门协调,全程跟进,确保问题圆满解决,并就处理结果向居民做跟踪回访,进而承担执行这一问题的直接责任,居民有任何需要物业解决的问题和投诉,不必找管理处和各部门,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居民还可以对服务的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制定更为全面、细致、完善的服务内容,对居民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呵护。
二、关于下一步社区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居民的全方位需求。社区服务要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做到“四个面向”,即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当前,要从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入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目的,福利性和经营性原则并举,推进社区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抓好共驻共建共享,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新风尚。
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把解决大多数居民群众实际需求放在首位,注重用共同利益调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要从居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做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要提倡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发挥每个居民的特长,使他们在参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三)完善社区功能,建设完备的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有形”社区,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社区基础设施匮乏,财力投入不足,始终是社区建设的“瓶颈”。要广开渠道,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助,逐渐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要整合、调剂、利用现有设施资源,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缺乏问题。同时,要发动驻区单位,开放设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四)预防和疏导社区内各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发挥社区 “安全阀”功能。
社区既是了解民情、民意和民生的窗口,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在社会冲突的预防方面:首先,社区要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营建公平、公正的社区环境,满足居民的需求、扩大居民的参与,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其次,社区要特别关注和关怀一些特殊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寻找社会资源,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再次,社区要大力发展和扶持社会中间组织,建立居民利益表达的正规渠道,避免无序随意的、非正常渠道的利益诉求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于利益要求的长期压抑造成的突然爆发。
颐和文园社区隶属于沧州市运河区西环街道办事处,是运河区新建的十二个社区之一,于2011年6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区面积106560平方米,管辖区域为解放西路以南,经二路以东,朝阳大街以西。颐和文园小区是沧州市“三年大变样”后新开发建设的高标准智能化生态园林式生活小区,现有居民楼15栋,共3070户,沿街商业门市302户。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街道社区建设水平呈现出快速推进、全面提升的态势,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增强,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拓展社区建设发展思路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问题作初浅探讨。
一、社区建设回顾
(一)提出“医”“保”“养”“教’的服务模式
“医”是社区与社区卫生所联合,我们在社区内设立了一个卫生室,聘请卫生所的医生在社区值班,为辖区老年人进行简单的医疗诊断。“保“是社区定期在老年日间照料室为老年人开展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等。“养“是指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老人在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也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教”是指敬老养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以辖区中青年为目标对象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开展一系列敬老养老的宣传活动,在辖区内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的氛圍。
(二)文化建设工作
为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我社区在小区平台上专门开设了社区文化宣传栏,将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的展示给居民,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另外我们还组成了一支文化宣传骨干队伍,定期进行素质培训,为社区的文化建设能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围绕“以德治区”战略及和谐社区建设,在不同的时期,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宣传活动,以多样文化适应居民的多样需求,把居民群众拢聚在社区的范围中。
社区内现设有图书室、京剧室、书画室、太极拳室等多个活动室。图书室现有图书千余册,每周对外开放五天,其他活动室全天对外开放,并配有专人管理。我们充分利用小区内各类文化资源,先后组织了社区书画比赛,乒乓球比赛,太极拳及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我们还联合了西部曙光社区、通翔园社区、一城枫景社区以及金狮社区成立了一个社区“及人剧社”,“及人剧社”是一个通过小剧场、小舞台的文艺演出形式,倡导敬老助老文化,为丰富老人年的晚年文化生活及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成立的组织,不断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三)社区治安维稳
颐和文园社区内居民多以回迁户为主,但外来人口也较多,社区内流动人口多,流动性大,给治安、计生等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情况较为复杂,为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辖区稳定,我社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创建平安社区为契机,把治安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创建平安社区。
我社区积极响应运河区制定的“五个全覆盖”,通过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综治维稳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基层文化组织的全覆盖,把社区居民全部纳入组织体系当中。结合颐和文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整个辖区分为两个区,每区设一个区长,区内实行分片管理,每栋楼设一个楼长,每个单元设一个单元长,单元长配合楼长负责本楼栋的治安、卫生、流动人口、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并及时向社区反映居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担任社区民意搜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治安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楼长每周至少与社区干部沟通和联系一次,楼长要随时与所联系单元长沟通,及时掌握社情动态。单元长要将重要情况随时上报,确保社区对各类社情动态第一时间掌握。居民之间有任何矛盾,单元长及楼长要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力争做到化解矛盾不出片,解决纠纷不出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管理、监督、服务、引导、培养、教化的作用,化解各类矛盾,提供致富载体,真正实现了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从而为进一步实现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六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
“六位一体”管理模式中的“六位”是指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就是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等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实现办公一体、人员交叉、信息共享、工作融合、责任共担联动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为社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更好地管理社区、服务居民。
(五)以“管家式”服务为依托,打造社区新型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颐和文园社区采用“管家式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小区内的每栋楼配备了专门的管家(即一到两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本楼居民的一切事物,居民可将需求直接告诉所在区域的管家,由管家与社区和物业的各职能部门协调,全程跟进,确保问题圆满解决,并就处理结果向居民做跟踪回访,进而承担执行这一问题的直接责任,居民有任何需要物业解决的问题和投诉,不必找管理处和各部门,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居民还可以对服务的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制定更为全面、细致、完善的服务内容,对居民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呵护。
二、关于下一步社区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居民的全方位需求。社区服务要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做到“四个面向”,即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当前,要从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入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目的,福利性和经营性原则并举,推进社区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抓好共驻共建共享,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新风尚。
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把解决大多数居民群众实际需求放在首位,注重用共同利益调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要从居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做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要提倡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发挥每个居民的特长,使他们在参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三)完善社区功能,建设完备的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有形”社区,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社区基础设施匮乏,财力投入不足,始终是社区建设的“瓶颈”。要广开渠道,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助,逐渐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要整合、调剂、利用现有设施资源,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缺乏问题。同时,要发动驻区单位,开放设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四)预防和疏导社区内各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发挥社区 “安全阀”功能。
社区既是了解民情、民意和民生的窗口,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在社会冲突的预防方面:首先,社区要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营建公平、公正的社区环境,满足居民的需求、扩大居民的参与,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其次,社区要特别关注和关怀一些特殊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寻找社会资源,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再次,社区要大力发展和扶持社会中间组织,建立居民利益表达的正规渠道,避免无序随意的、非正常渠道的利益诉求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于利益要求的长期压抑造成的突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