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读出“精彩”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学生阅读量大,吸收、借鉴得多可以增强语感,陶冶情操,提高读书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特别是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克不容缓,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指导
  苏联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中心环节,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文本阅读,加强语言素材积累,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目标,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为目的,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积累语感,在读中体现语感,从而达到鉴赏作品的能力。
  一、构建多元阅读过程,让学生体验“阅读味”
  小学生受家到庭条件的限制,藏书量不多或者根本没有,而且家长由于工作关系,难以成为子女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子女博览群书,普遍认为子女能自觉完成作业,学好课本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懒散成性,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更不会自觉读书。语文教学中构建多元阅读过程,是指多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读出“精彩”。
  1.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学生随时都可以借阅。教师每周安排一节课带领学生到阅览室看书,每周可轮流推荐学生阅读某一类别的书(如文学类→科学类→历史类→自然生物类,等等),让学生有机会全面接触各类型的书。或者带领学生到电脑室,指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所需要知识的文章或片段,师生共同赏析,提高阅读质量。
  2.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指定专人管理,让学生相互传阅图书,并统计个人阅读量,并定期与图书室调配一定量的书籍,满足学生的阅读量。
  3.安排阅读时间。每周提供1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每天早读提供15分钟让学生朗诵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每天中午提供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外书,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4.推荐读物。教师根据年级的不同,每周向学生推荐几篇名家的名篇、名著及优秀课外读物。如六年级S版上册第一单元是“童话、寓言之旅”,学习后可推荐相关的国内外童话寓言读本《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等给学生阅读。
  5.引导网上阅读。学生条件环境的改善,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阅读资源,而网上阅读资源则是学生更感兴趣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网上阅读中品出“阅读味”,如引导学生在“百度”搜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源不失为多元阅读过程之一,如学习了六年级第三单元后,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以“爱”为主题的阅读素材,如朱自清的《背影》等。
  二、激发多元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和乐趣中体验“阅读味”
  学生有书可读,但没有兴趣支撑,时间长了,定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法坚持下去。只有不断增强孩子的读书欲望,产生阅读的动力,才能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持久性,所以,可试尝通过以下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教师要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文化书香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如,教师可在图书室、教室图书角、墙壁上张贴读书标语,名言警句、挂图等;讲述名人读书成长的故事;评说、欣赏优秀名作等,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2.丰富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交流展示,学习反馈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每周进行一次交流展示活动。如,组织开展“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个梦想”“一人一篇心得”等活动,让学生将课外阅读活动中所见的奇闻趣事,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并将采摘到“优美片段”“精彩名句”“读书心得”等张贴在展示栏,并定期举行故事会、话剧表演等,这样既是对课外阅读的检查,也是对阅读效果的促进,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动力和阅读质量,达到不但读了,也品了的目的。
  三、把握最佳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阅读能力
  要让学生懂得阅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精读;二是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点,细细揣摩,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深义和思想内涵。略读即大致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综述大意。培养学生阅读方法遵循课内带动课外,教师在课堂上作阅读示范,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分三步:第一步,初读,了解文章大意;第二步,精读,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读品析;第三步,对文章进行摘录、评议。
  1.立足课堂,带动课外阅读。在开展阅读时,可通过立足课堂阅读教学去拓展课外阅读,达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充实课内的效果。如在教学《出塞》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可向学生推荐诗人的另一首《从军行》,使学生加深理解王昌龄所表达的回想感情。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利用文中的山和水的特色美景,推荐学生到校图书室看《广西行》一书,以便了解更多的当地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扩大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大胆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也使学生明白信息的来源途径,加大他们的搜集范围。或者利用多媒体截图某些书籍的精彩前段,引起学生的悬念,诱导他们想知道“后事如何”,请自己自行查找该书分解。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各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主动性,让阅读兴趣扎根在心中。
  2.指导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是最常采用的阅读方法,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的段、节,进行精读。做到边读边想边圈点勾划,教会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将精读与略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定能做到读有所得。
  3.养成摘录与写随感、批注的习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中往往过多注重书中故事的情节起伏,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自设一本“好词佳句本”或“读书笔记”,随时把看到的名词佳句、片断等摘录下来,并吸收内化,学以致用,每读完一本书要写下读书心得或写随感、批注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读促写。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后,可借助范文,让学生领悟范文在遣词造句及写作技法上的特点,如遇到精美的语句,可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并进行仿写。这样不但能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例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掌握了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到国家的时事等,在写作时有助于提升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以及对人物、事物、情节、情感的描写技巧,如果我们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将其运用自己的文章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肯定会大幅度提升,达到以读促写,学以致用,读写结合的目的。
  学生课外阅读是展示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从多元阅读中悟出“阅读味”,学生阅读更应该是在兴趣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形成阅读技巧,阅读能让学生读出“精彩”,悟出“阅读味”。
其他文献
10月13日上午,梅州市举行中学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启动仪式暨首期集中研修活动。   据了解,梅州市中学优秀校长培养工程是贯彻落实梅州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为期2年,将通过理论研修、学校诊断、跟岗学习、教育考察、课题研究、对话式研修、校长学习会、专题论坛、成果展示、挂职锻炼等环节的研修活动,加速优秀校长培养对象从后备干部向正职校长迈进,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人格修养、高水平的学校管
本报综合消息 为有效推进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落地服务暨“人人通”试点区工作,全面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11月11日,由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指导、肇庆市教育局主办,肇庆市德庆县教育局承办的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落地服务暨“人人通”试点区建设项目推进会活动在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中心小学顺利举办。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唐连章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网络文化、社会不良风气等对学生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有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通过关注学生心理成长问题
【摘要】本文旨在从对典型数学思想方法的叙述入手,分析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经典例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揭示小学奥数背后真正的教育及教学意义,明白奥数真正的存在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其进行数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利用数学思想及其方法解决生活实际。进一步正确地开展奥数培训及竞赛,而不是为了分数而“奥数”,也不要为了“反对”而“禁奥”。  【关键词】小学
【摘要】日常生活、社会生活都能够作为语文的来源,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也能够服务于生活。学生进入小学后,开始接触语文课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积累丰富化的生活经历。这就使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寻找语文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之前的结合点,并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本文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对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近几年,大学生的德育问题频发,究其原因是不重视私德教育而导致公德意识也缺失。因此,不少高校专家呼吁要把私德教育放在与公德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私德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强调,要把中小学生私德的培养或养成循序渐进地推广到公德。  一、私德的内涵解读  私德和公德一样,都属于道德范畴。虽然我国私德建设历史悠久,但是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先秦儒家认为“利己、利亲”是私德的内涵;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焦点。而改革的各项措施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除了在课堂上了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碰撞外,更常见的是团队的合作学习。因此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举办了2018(秋)“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在9月底接到通知后,
【摘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時代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情境教学、教师的角色、教学结课艺术等三方面,探讨如何引领学生快乐走进课堂,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教学;教师角色;结课艺术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为力量练习内容及计划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通过实验法实施教学计划。有计划、合理的力量训练安排会使力量素质稳步提升,也会使其他身体素质,如,速度、弹跳、耐力、柔韧、灵敏等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力量素质练习不是唯一,任何一项运动项目成绩的提升需要多项身体素质的综合练习,此文抛砖引玉,如何合理分配、合理安排,是需要根据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来制定,这也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摘要】原电池相关内容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内容。本文以《原电池》为研究内容,以任教的高二年级2个理科班(共105人)为研究对象,以构建主义思想下的教学策略之一——探究学习为教学策略,发现学生有关原电池相关知识的相异构想。在此基础上,進行归因分析,实施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概念。最后,通过相异转变率统计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的成效,得出转变学生相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