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哥特因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呼啸山庄》作为一部英国的文学瑰宝,作者以乡村庄园为故事背景,用浪漫离奇的手法描写了十九世纪两个家族之间的情感纠葛,在小说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进行了叙述,并且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哥特因素,让故事发展显得更加曲折。在此通过对整篇小说中哥特因素的分析来探讨了哥特因素在英国文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关键词:《呼啸山庄》;人物塑造;哥特因素
  作者简介:卢洋(1994-),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2
  《呼啸山庄》作为英国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成为世界名著之一,甚至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是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之一。这部作品起初也因为其中的幻想及神秘色彩和对阴谋、恐怖的描写偏多而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是优秀的作品会在经过历史的洗涤后愈加散发光彩,其作者艾米丽·勃朗特很快就因该作品被世人所认识,并且小说中哥特式的叙事风格也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1、“哥特”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
  “哥特”这个词语起源于一个古老的北欧部落,最早哥特式风格是形容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例如现在的巴黎圣母院、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都是典型代表。哥特风格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其影响范围渐渐扩展到艺术领域,小说家们在哥特式风格的影响下采用了许多暴力、黑暗、死亡等艺术手法到作品中,因此逐渐形成了哥特小说这种新型小说题材。《呼啸山庄》的作者也受到了当时哥特式小说的影响,运用了许多诡秘或神秘相关的因素到小说中,让读者在感官受到强烈刺激的同时又忍不住继续读下去。
  2、《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因素分析
  2.1小说主题的哥特因素
  爱情与复仇是整篇小说的鲜明主题。文章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作为一个吉普赛的孤儿被山庄中的主人收养,可是却受到了主人的儿子亨德雷的嫉恨和欺侮,与之相反的是主人的女儿凯瑟琳对吉普赛孤儿心生好感,并且两人互生情愫。在主人去世后其子亨德雷继承了呼啸山庄,并采用了各种方法奴役甚至迫害希斯克利夫。亨德雷在了解到了画眉山庄的继承人埃德加·林顿对妹妹凯瑟琳心生爱意之后,便极力促成两人的结合。凯瑟琳迫于种种压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和林顿结婚。希斯克利夫带着绝望和极度痛苦在雨夜离开了呼啸山庄,并且发誓要报复亨德雷及林顿。希斯克利夫在仇恨的支撑下于数年后跻身为社会青年才俊,并且挣得了巨大的财富,所以便返回山庄寻求报复。他首先用计让亨德雷破产,然后将山庄收购,随后娶了自己并不爱的林顿的妹妹为妻,以折磨其妹妹为报复林顿的手段,使林顿的妹妹万分痛苦。仇恨催使希斯克利夫愈加疯狂,这些都是因为他深爱凯瑟琳。而凯瑟琳在面对这一切时感到万分愧疚并在痛苦中死去。希斯克利夫成功复仇了,但仇恨也占据了他的一切,随着凯瑟琳的死去,他变得愈加孤独,甚至整日游荡在野地里寻求可以看到凯瑟琳的灵魂,最终在孤独的氛围中带着疯狂死去。整篇小说都充满了哥特因素,恐怖、阴暗、悲愤、复仇、爱恨纠葛,哥特因素营造出全文悲剧的气氛。
  2.2小说中的主人公具有的哥特元素
  在哥特小说中一般都会有极端邪恶的负面角色,即哥特式小说中的黑暗角色。《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该角色的典型,首先希斯克里夫是一个作为流浪的民族吉普赛人的弃婴,在当时在欧洲人们对吉普赛人的歧视是很普遍的,认为这是一个低等和好逸恶劳的民族,他们只会行骗、偷盗和乞讨。在小说中形容希斯克利夫的外貌粗糙的有如锯齿,坚硬的有如磨石。希斯克利夫为了报复亨德雷,不仅用手段使破产,还将仇恨延续到亨德雷的儿子的身上,让他的儿子变得野蛮和粗俗。对于抢走自己真爱凯瑟琳的林顿,更是让林顿无辜的妹妹成为受害者,让林顿的妹妹在凌辱中痛苦不堪。在小说的开端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备受同情的受害者,但在他知道凯瑟琳与林顿结婚后,心中的仇恨就如杂草般疯狂生长。希斯克利夫在复仇的路上不仅摧毁了仇人,也摧毁了自己。对于希斯克利夫,充满哥特色彩的他让人既同情又无比惋惜。
  2.3小说中的哥特式情节
  在描写故事情节时,作者采用了十分典型的哥特手法,从故事的最初就营造了一个诡秘而恐怖的阴暗气氛。在小说中对呼啸山庄里租客讲述噩梦情节的描写将恐怖的氛围推向高潮,小说里写到租客梦境里一拳打穿玻璃,在伸出胳膊想抓扰人的树枝时却碰到了一只冰冷的小手的手指头,这种对梦境里恐怖、诡秘情节的描述给山庄罩上了一层不详的气息,在读到这里时大家的心也被悬紧,但接下来小说中写到,租客在恐怖的驱使下,在发现不能甩掉那东西时就将她的手腕用力拖拽到玻璃的碴口上并来回摩擦,直到那手腕变得血流不断,几乎浸透了床单,但是那人还一直在哭,始终死死抓着租客并要求让她进去,几乎吓得租客发疯,这些描写将恐怖的氛围不断扩散开来。
  2.4小说中对环境的哥特式描写
  小说从一开头,作者就将呼啸山庄的环境以哥特式的笔触将其描写的阴森恐怖。例如在道路两边生长畸形、造型特异的树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山庄的不安气氛烘托出来,扭向一边的矮矮的枞树,朝着同一个方向伸手伸脚的一排憔悴的荆棘,觉得它们像是在向太阳寻求恩赐一般。而在呼啸山庄的里面,对其的描写也十分诡秘,特别是对凯瑟琳房间里的摆设的描写:“所有的家具只是一张衣橱、一把椅子和一个巨大的橡木柜,在橡木柜的上部还开了几个方洞,就像马车的窗户一样。我走进过去向里面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张样子特别又古老的床榻。”在描写中棺材一样的床榻是死亡的象征,希斯克利夫最后也是在这个房间里完结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房间也是租客做了恐怖噩梦的房间,让小说从一开始就奠定了阴暗而恐怖的超自然色彩。
  3、小说的哥特式叙述风格和悬疑手法的应用
  荒凉的野外、废墟以及幽暗的古堡通常是哥特小说开始的背景环境,而对环境氛围的描写一般也是诡异而神秘的,故事情节一般也是围绕复仇、暴力或凶杀展开,所以常让人体会到恐怖的情绪。在对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也是充满悬念,很容易将读者引入到小说的恐怖氛围中。作者在《呼啸山庄》中不论是对人物的形象设计,还是对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明显应用了哥特式因素。在设计小说人物形象时,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受歧视民族的棄子,但是作者并没有过多的介绍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例如他来自哪里、为何山庄主人要收养他并且喜欢他等,这些都让读者好奇。
  但是作者并未介绍这些因素,所以主人公本身就充满神秘感。又如希斯克利夫在出走了三年经历的什么、做的什么一概没有介绍,所以也是一个谜团。再者希斯克利夫在报复亨德雷时,是怎样设计亨德雷让其逐渐步入凄凉境地等等。这些都让整个故事更加神秘。
  4、结语
  《呼啸山庄》是英国哥特小说的一部经典代表,其中充满诡秘、恐怖和超自然的描写将哥特小说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不仅将哥特式的写作手法运用的十分纯熟,还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风格,将现实融入哥特,创新和发展了传统的哥特式小说。
  参考文献:
  [1]陈建华.略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高永红.《呼啸山庄》的艺术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贾春梅.论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因素[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2:49-50.
  [4]熊厚梅,张瑞红,何秋萍,邓远明.论哥特因素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07:4-5.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初步证据提示,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房颤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AF的发生和维持[1]。但目前鲜有同时研究
摘 要:“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孔子论《诗》时用“思无邪”一词概括《诗经》。学界对“思无邪”的解释众说纷纭、议而不决。本文试图通过归纳总结法对历代关于“思无邪”的阐释做一个梳理,再分别从《诗经·鲁颂·駉》篇的语境及《论语》的语境对“思无邪”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思无邪;《诗经》;孔子  作者简介:张明珠(1992-),女,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2015级研究生。  [中
摘 要:《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身上充分体现了凯特·肖邦女权主义的思想。小说讲述了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埃德娜努力追求自我意识觉醒和自由独立人生,最终走向死亡的故事。这部小说之所以后来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广泛爱戴,就在于肖邦高超的艺术技巧,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促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刻的表达。本文力图通过对题目,人物及自然意象象征意义的解读,进一步体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觉醒》;象征;自然意象 
目的:⑴利用新生大鼠皮层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covery,OGD/R)诱导的离体胶质疤痕模型,在此模型上分析肌肽对反应性星形胶
摘 要:本文主要以《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的原因作为切入点,从报复辛德雷父子、折磨凯瑟琳和伊莎贝拉两方面探讨了希斯克利夫性格扭曲的表现。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  作者简介:夏越(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