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中的中亚地区格局:尚存的单极残余、不稳定多极和其他选择

来源 :俄罗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249879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认为中亚地区格局不能使用“大博弈”的模式予以解读,复合的权力结构模式可能更具有解释力。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俄罗斯、崛起的中国、强大的美国以及区内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一起构建了中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网络。中亚国家从国际政治行为客体到日益具备行为主体特征的身份转变,是形成这种地区格局的重要原因。就中国而言,以一种合作性的多边主义为原则,推动各方以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实行开放型的合作,营造和谐的中亚地区,是一个较好的战略选择。
其他文献
民族主义问题是俄国思想界长期讨论的主题。俄国学者1916年关于民族主义的争论中提出和讨论的哲学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1)民族主义的本质是爱欲,本身无善恶;(2)民族情感不应是
印度附属学院在治理模式上的特征,包括治理机构多元化,分工明确;民主行政,学者教授参与学院治理;母体大学控制严格,限制较多,附属学院自主权有限;管理为教学服务,教学为考试服务等。我
'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是蔡元培先生将'思想自由'的西方大学理念与传统中国文化加以融合后提出来的。时间虽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兼容并包'的办
当前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概括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提高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建议有:通过各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