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姿态和中性姿态
在山地车骑行过程中,始终有两种姿态在不断切换,那就是攻击姿态和中性姿态。攻击姿态顾名思义,即骑行的姿态感觉像要发起“攻击”的姿态,其实这也是一个预备姿态。在骑山地车时做技术动作,比如过弯、飞跃等动作时,都需要有一个起始姿态,这就是攻击姿态。这个姿态处于一个准备的状态,为车手做接下来的技术动作起到一个良好的“预备式”状态,有利于发力和保持平衡。
保持攻击姿态是需要耗费体力的,车手只在需要的情况下保持攻击姿态。而其他时候,可以采用相对轻松的中性姿态来控制骑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不间断的踩踏骑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保持曲柄处于水平状态。保持曲柄处于水平的良好习惯,将会使车手在骑行中更加安全,尽可能的避免在滑行中做出“高低脚”(即一只脚在最上方,一只脚在最下方)姿态,这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即可能低脚撞上地面的障碍物或被植物根茎勾住,导致摔车。
攻击姿态
保持站姿
背部倾向于水平,压低整个身体重心
手肘展开外扩
抬头并将视线投向远方,保持视野良好
膝盖弯曲
曲柄保持水平,重心控制在五通处
中性姿态
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保持曲柄处于水平状态。
一般上坡的技巧
山地骑行面对上坡时,控制力和力量(耐力)缺一不可。初学者容易犯下的错误是重心控制不好,身体太过靠后,导致无法顺利骑上坡道。相对较缓的坡道,采用站姿或坐姿骑行都可以很好的完成爬坡,选择好合适的齿比,均匀发力,避免一脚轻一脚重的死蹬,保持前轮的前进方向即可很容易攻克一般的山地坡道。
陡坡上坡技巧
在面对山地陡坡的爬坡时需要更多的技术含量,在山野道路,陡坡往往角度大并伴有无规则凸起障碍,给本已角度较大的坡道增添了更大的难度。车手一方面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才可以维持平衡(这要求力量和耐力),另外在速度很慢的状态下,要控制好重心维持身体平衡,并需要保持前轮的航向和后轮的抓地力。
采取站姿时,重心依旧要求保持在五通附近,身体可略前倾压住前轮,不会因为弹跳导致方向失控,蹬踏发力均匀,齿比选择不一定要选最轻的挡位,过轻的齿比往往会导致蹬踏频率过高而影响平衡,而在速度已经很慢的情况下保持平衡至关重要,而且太轻的齿比,扭矩往往偏大,会在坡道上打滑,一旦打滑失速,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攻坡失败。
较长的陡坡也可以采用坐姿骑行,但此时的坐姿和普通上坡的坐姿是不同的,骑士只能坐在车座的尖端部分,与站姿骑行的技巧相同,选择好合适的齿比,并维持平衡,保持前轮航向,避免前轮弹跳和后轮打滑。能顺利骑上陡坡的无一不是力量和控制俱佳的骑士。
刹车控制的技巧
山地车的刹车控制要求比一般的自行车精确得多。目前越野山地车均采用液压碟片刹车。刹车的左右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来调整。通常情况下是左手控制前刹车,右手控制后刹车(但也有车手更加习惯左手控制后刹车,右手控制前刹车)。现代设计的山地刹车系统均要求使用单食指控制,这意味着你必须调整自己的刹车把位在恰好使用食指就能单指勾住的地方,任何使用中指或两指刹车的姿势都是不正确的。
调整的位置以食指刚好能勾住刹车手柄为宜,角度略向下,保证在任何骑行姿态下都能比较轻松灵巧的控制刹车。
下陡坡技巧
错误的下坡姿势,导致身体与车把的距离过长,丧失了方向控制的灵活性,并且视野和重心均受到影响,既不能保持较高的速度,也容易在下坡的过程中失去控制,导致被迫停车或摔车。
下陡坡技巧的重点依然是重心的控制,进入陡坡时采用攻击姿态,在坡中控制好重心,根据山地车在坡道的角度,自然的适应车体倾斜角度。有的车手习惯性采用重心特别靠后的骑法,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过分靠后的身体会导致身体与车把的距离太长,从而失去了下坡中方向控制的灵活性,并且会破坏平衡,无法在下坡过程中很好地控制行车方向,反而出现控制困难,导致摔车或无法前行的局面。
正确的下坡姿态,可以控制好前轮的航向,不会引起操纵困难。
弯道控制技巧
弯道控制是山地骑行中非常关键的技巧,良好的弯道技术是体现山地车手技术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把基本的弯道分为两类,即平面上进行的转弯,俗称平弯。另外一类弯道是有倾斜弯墙的弯道,这里主要说的是平弯技巧。
平弯技巧用一句话概括,即在平衡的情况下保持速度。首先需要保证的是平衡,在平衡的基础上追求尽可能快的速度。从物理学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越快的速度进入弯道,需要应付的G力(离心力)越大,而且G力的增长并不和速度成同比增长,即进入弯道提高的速度比率增长,要小于弯道中G力的增长。
用下图可以看到:
随着进入弯道的速度提高,G力的增大速率远高过速度提高的比率。因此在克服弯道时,哪怕进入速度提高一点,需要克服的G力也比我们想像中提高得多。平弯由于没有弯墙的辅助,因此以维持平衡为主要目的。如何在平弯中提高速度并维持平衡,这就需要车体在弯中获取与地面更大的夹角。但夹角越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就越小,抓地力会更弱,平弯的技巧是将身体置于车体的另外一面,利用骑士身体的重力施加于车体上获得更好的抓地力。
身体与车体倾斜方向相反,利用身体的重力施加在车体上使轮胎获得更多的抓地力。
平弯采取上下脚姿态,为弯道内侧的脚提供更多的倾斜空间。
骑下落差和跃下落差技巧
在山地骑行中,比较常见的障碍是落差,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手段来通过这样的障碍。在落差前方存在其他障碍,如弯道、植被、断崖等缓冲距离不够的路况下,采用骑下的方式。而跃下落差通常在前方无障碍,缓冲距离足够的路况下采用。
不论是骑下还是跃下,进入的姿态都是攻击姿态开始,骑下落差的速度无需太快,保持曲柄水平,控制好刹车,保持一个相对可以控制的速度,把握好落下的方向,即可顺利骑下落差。
跃下落差,其速度要高于骑下的速度,进入姿态以攻击姿态开始,在前轮抵达落差边缘之前,要向前叉施加更多的下压力,落差的落面如果是相对平面的,在跃起的瞬间略往后带车把释放前叉的压力,顺势落地即可。如果落面为向下的斜坡,在前轮离开落差边缘的瞬间,需要两臂同时向前轻推车把。差别在于落面为平面时,利用前叉释放的弹性,保证悬空落地时前轮保持和后轮相同高度同时落下。而落面为向下的斜坡,如果仍然采用平面落面相同的动作,在落地的瞬间前轮会较后轮立地间歇高,因为重力的作用,会在落地瞬间引起更大的反弹,影响车手的控制,甚至导致弹力过大无法驾驭而翻车的窘态。
在山地车骑行过程中,始终有两种姿态在不断切换,那就是攻击姿态和中性姿态。攻击姿态顾名思义,即骑行的姿态感觉像要发起“攻击”的姿态,其实这也是一个预备姿态。在骑山地车时做技术动作,比如过弯、飞跃等动作时,都需要有一个起始姿态,这就是攻击姿态。这个姿态处于一个准备的状态,为车手做接下来的技术动作起到一个良好的“预备式”状态,有利于发力和保持平衡。
保持攻击姿态是需要耗费体力的,车手只在需要的情况下保持攻击姿态。而其他时候,可以采用相对轻松的中性姿态来控制骑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不间断的踩踏骑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保持曲柄处于水平状态。保持曲柄处于水平的良好习惯,将会使车手在骑行中更加安全,尽可能的避免在滑行中做出“高低脚”(即一只脚在最上方,一只脚在最下方)姿态,这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即可能低脚撞上地面的障碍物或被植物根茎勾住,导致摔车。
攻击姿态
保持站姿
背部倾向于水平,压低整个身体重心
手肘展开外扩
抬头并将视线投向远方,保持视野良好
膝盖弯曲
曲柄保持水平,重心控制在五通处
中性姿态
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保持曲柄处于水平状态。
一般上坡的技巧
山地骑行面对上坡时,控制力和力量(耐力)缺一不可。初学者容易犯下的错误是重心控制不好,身体太过靠后,导致无法顺利骑上坡道。相对较缓的坡道,采用站姿或坐姿骑行都可以很好的完成爬坡,选择好合适的齿比,均匀发力,避免一脚轻一脚重的死蹬,保持前轮的前进方向即可很容易攻克一般的山地坡道。
陡坡上坡技巧
在面对山地陡坡的爬坡时需要更多的技术含量,在山野道路,陡坡往往角度大并伴有无规则凸起障碍,给本已角度较大的坡道增添了更大的难度。车手一方面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才可以维持平衡(这要求力量和耐力),另外在速度很慢的状态下,要控制好重心维持身体平衡,并需要保持前轮的航向和后轮的抓地力。
采取站姿时,重心依旧要求保持在五通附近,身体可略前倾压住前轮,不会因为弹跳导致方向失控,蹬踏发力均匀,齿比选择不一定要选最轻的挡位,过轻的齿比往往会导致蹬踏频率过高而影响平衡,而在速度已经很慢的情况下保持平衡至关重要,而且太轻的齿比,扭矩往往偏大,会在坡道上打滑,一旦打滑失速,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攻坡失败。
较长的陡坡也可以采用坐姿骑行,但此时的坐姿和普通上坡的坐姿是不同的,骑士只能坐在车座的尖端部分,与站姿骑行的技巧相同,选择好合适的齿比,并维持平衡,保持前轮航向,避免前轮弹跳和后轮打滑。能顺利骑上陡坡的无一不是力量和控制俱佳的骑士。
刹车控制的技巧
山地车的刹车控制要求比一般的自行车精确得多。目前越野山地车均采用液压碟片刹车。刹车的左右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来调整。通常情况下是左手控制前刹车,右手控制后刹车(但也有车手更加习惯左手控制后刹车,右手控制前刹车)。现代设计的山地刹车系统均要求使用单食指控制,这意味着你必须调整自己的刹车把位在恰好使用食指就能单指勾住的地方,任何使用中指或两指刹车的姿势都是不正确的。
调整的位置以食指刚好能勾住刹车手柄为宜,角度略向下,保证在任何骑行姿态下都能比较轻松灵巧的控制刹车。
下陡坡技巧
错误的下坡姿势,导致身体与车把的距离过长,丧失了方向控制的灵活性,并且视野和重心均受到影响,既不能保持较高的速度,也容易在下坡的过程中失去控制,导致被迫停车或摔车。
下陡坡技巧的重点依然是重心的控制,进入陡坡时采用攻击姿态,在坡中控制好重心,根据山地车在坡道的角度,自然的适应车体倾斜角度。有的车手习惯性采用重心特别靠后的骑法,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过分靠后的身体会导致身体与车把的距离太长,从而失去了下坡中方向控制的灵活性,并且会破坏平衡,无法在下坡过程中很好地控制行车方向,反而出现控制困难,导致摔车或无法前行的局面。
正确的下坡姿态,可以控制好前轮的航向,不会引起操纵困难。
弯道控制技巧
弯道控制是山地骑行中非常关键的技巧,良好的弯道技术是体现山地车手技术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把基本的弯道分为两类,即平面上进行的转弯,俗称平弯。另外一类弯道是有倾斜弯墙的弯道,这里主要说的是平弯技巧。
平弯技巧用一句话概括,即在平衡的情况下保持速度。首先需要保证的是平衡,在平衡的基础上追求尽可能快的速度。从物理学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越快的速度进入弯道,需要应付的G力(离心力)越大,而且G力的增长并不和速度成同比增长,即进入弯道提高的速度比率增长,要小于弯道中G力的增长。
用下图可以看到:
随着进入弯道的速度提高,G力的增大速率远高过速度提高的比率。因此在克服弯道时,哪怕进入速度提高一点,需要克服的G力也比我们想像中提高得多。平弯由于没有弯墙的辅助,因此以维持平衡为主要目的。如何在平弯中提高速度并维持平衡,这就需要车体在弯中获取与地面更大的夹角。但夹角越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就越小,抓地力会更弱,平弯的技巧是将身体置于车体的另外一面,利用骑士身体的重力施加于车体上获得更好的抓地力。
身体与车体倾斜方向相反,利用身体的重力施加在车体上使轮胎获得更多的抓地力。
平弯采取上下脚姿态,为弯道内侧的脚提供更多的倾斜空间。
骑下落差和跃下落差技巧
在山地骑行中,比较常见的障碍是落差,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手段来通过这样的障碍。在落差前方存在其他障碍,如弯道、植被、断崖等缓冲距离不够的路况下,采用骑下的方式。而跃下落差通常在前方无障碍,缓冲距离足够的路况下采用。
不论是骑下还是跃下,进入的姿态都是攻击姿态开始,骑下落差的速度无需太快,保持曲柄水平,控制好刹车,保持一个相对可以控制的速度,把握好落下的方向,即可顺利骑下落差。
跃下落差,其速度要高于骑下的速度,进入姿态以攻击姿态开始,在前轮抵达落差边缘之前,要向前叉施加更多的下压力,落差的落面如果是相对平面的,在跃起的瞬间略往后带车把释放前叉的压力,顺势落地即可。如果落面为向下的斜坡,在前轮离开落差边缘的瞬间,需要两臂同时向前轻推车把。差别在于落面为平面时,利用前叉释放的弹性,保证悬空落地时前轮保持和后轮相同高度同时落下。而落面为向下的斜坡,如果仍然采用平面落面相同的动作,在落地的瞬间前轮会较后轮立地间歇高,因为重力的作用,会在落地瞬间引起更大的反弹,影响车手的控制,甚至导致弹力过大无法驾驭而翻车的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