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进新世纪,国民教育呼唤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新课标对人的创新能力独立探究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要突出对学生独立探索研究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陶行之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能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情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提高独立思索的敏感性。”积极的激情能极大地激发探究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对学生探究到的新发现,教师要及时肯定,尽管这些发现对老师来说微不足道,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发现、一种激励,无疑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探究意识的自信心。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环组成。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得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始终,营造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抓住知识的连接点、矛盾点或新知识的关键处、要害点,创设问题的情境,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时可结合实际创设这样的情境:(放录像)出现学校操场,一位小朋友把长方形操场打扫一遍,另一位小学生沿长方形操场走一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就会发现问题:把操场打扫一遍与沿操场走一圈有什么不同?沿操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怎样计算?操场面积与什么有联系?要求操场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他们就可带着疑问学习新课。教师要不搞一言堂,要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与探索问题的能力,增强其问题意识,也培养其创新意识。
2.让学生去猜想结果,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波利亚曾说:“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来某些猜想正确与否,他便主动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和搞小动作了。”如在上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学生已经提出某些问题。此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针对上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对面积和周长意义理解得更透彻。接着教学长方形面积可证明刚才猜想的正确性。这样由猜想验证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研究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体会,使学生体会到从猜想到验证这一成功的精神体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灵感和欲望。
三、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居于学习主体地位。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1.在实践中学会自主探究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于手尖。因此,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要启发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当观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提出探索目标,用手中的白纸、剪刀、直尺剪剪、拼拼,并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让学生操作、实践,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2.小组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自动”基础上的“互动”,也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智慧。因此小学生小组学习是个重要形式,学生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中交流。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说出自己对这类图形特点的要求,可以从边的特点看,也可以从角的特点看,还可以从这类图形的特点看法与(其他图形)区别。自主讨论交流活动能使学生在更深的思维层次上认识图形特征。
四、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习数学方面的习惯,建构以自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提示自学目标,教给学生方法,给予充足时间,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加以归类,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21世纪是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动参与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性问题,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陶行之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能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情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提高独立思索的敏感性。”积极的激情能极大地激发探究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对学生探究到的新发现,教师要及时肯定,尽管这些发现对老师来说微不足道,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发现、一种激励,无疑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探究意识的自信心。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环组成。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得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始终,营造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抓住知识的连接点、矛盾点或新知识的关键处、要害点,创设问题的情境,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时可结合实际创设这样的情境:(放录像)出现学校操场,一位小朋友把长方形操场打扫一遍,另一位小学生沿长方形操场走一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就会发现问题:把操场打扫一遍与沿操场走一圈有什么不同?沿操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怎样计算?操场面积与什么有联系?要求操场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他们就可带着疑问学习新课。教师要不搞一言堂,要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与探索问题的能力,增强其问题意识,也培养其创新意识。
2.让学生去猜想结果,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波利亚曾说:“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来某些猜想正确与否,他便主动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和搞小动作了。”如在上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学生已经提出某些问题。此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针对上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对面积和周长意义理解得更透彻。接着教学长方形面积可证明刚才猜想的正确性。这样由猜想验证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研究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体会,使学生体会到从猜想到验证这一成功的精神体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灵感和欲望。
三、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居于学习主体地位。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1.在实践中学会自主探究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于手尖。因此,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要启发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当观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提出探索目标,用手中的白纸、剪刀、直尺剪剪、拼拼,并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让学生操作、实践,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2.小组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自动”基础上的“互动”,也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智慧。因此小学生小组学习是个重要形式,学生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中交流。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说出自己对这类图形特点的要求,可以从边的特点看,也可以从角的特点看,还可以从这类图形的特点看法与(其他图形)区别。自主讨论交流活动能使学生在更深的思维层次上认识图形特征。
四、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习数学方面的习惯,建构以自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提示自学目标,教给学生方法,给予充足时间,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加以归类,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21世纪是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动参与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性问题,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