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抑郁患者血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蛋白水平的改变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32215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血管性抑郁患者血清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 TRPC1)的改变。

方法

选取血管性抑郁患者58名,原发性抑郁症患者49名,健康对照者38名。通过ELISA技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TRPC1的水平。使用HAMD-17测评抑郁患者的严重程度。分析不同年龄阶段TRPC1的改变;分析不同致病原因(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陈旧性脑出血、脑微量出血、血管危险因素等)所致血管性抑郁患者间TRPC1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分析TRPC1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1)所有血管性抑郁患者的血清TRPC1水平[(643.76±118.43)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712.48± 98.75) pg/ml],60岁以上的血管性抑郁患者的TRPC1水平[(601.43±113.55)pg/ml]明显低于60岁以上原发性抑郁患者[(626.32±125.46)pg/ml]和60岁以上健康被试[(721.84±99.62)pg/ml]。(2)在导致血管性抑郁的各种原因当中,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微量出血的患者TRPC1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陈旧性脑出血、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TRPC1改变不明显(P>0.05)。(3)血管性抑郁组(r=-0.962, P<0.05)和原发性抑郁组(r=-0.674,P<0.05)的血清TRPC1水平与HAMD-17评分均呈负相关。

结论

TRPC1水平在血管性抑郁患者中较低,在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微量出血所导致的血管性抑郁患者中改变更明显。TRPC1水平越低,抑郁程度越重。TRPC1对血管性抑郁患者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降低,可作为血管性抑郁研究的生物学标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病情告知策略对癌症化疗患者知情率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3月首次入住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准备化疗的胃肠癌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病情告知;将2017年6~7月首次入住该科准备化疗的胃肠癌患者35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病情告知。比较3周期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知情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三周期化疗后两组患者知情状况(试验组:完全
目的检测热性惊厥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其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21日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性惊厥组,每组12只,通过热水浴(43.5 ℃,4 min)方法构建热性惊厥大鼠模型。Racine分级法进行行为学评分,脑电图检测惊厥发作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IL-
目的通过比较边缘智力(borderline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BIF)儿童和健康对照组(typically developing control,TDC)的脑电频谱(EEG power spectra)绝对功率值的特征,探讨BIF儿童的神经认知功能与神经电生理信号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28导高密度脑电记录系统采集静息闭眼脑电并基于小波变换(wavelet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厌恶加工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帕多瓦量表(Padua inventory-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revision,PI-WSUR)、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和词汇判断任务对74例强迫性障碍患者(男39例,女35例)和65例健康对照者(男35例,女30例)评估其强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对运动执行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选择144例累及运动通路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位于基底节内囊水平,capsule stroke,CS)97例,脑桥梗死(pontine stroke,PS)47例;另外选择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均采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3D-T1WI解剖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再进行静息态功能连接计算。比较不同梗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