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林的诗(组诗)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白鹤林,本名唐瑞兵,1973年生于四川蓬溪,现居四川绵阳。出版诗集《车行途中》、评论集《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等多部专著。作品曾获多种文艺奖项,并被译为英、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
  桃花岛,或遐想之诗
  1
  暮色中的岛,
  和晨雾中的岛,
  都是孤独的漫游者的遐想。
  我看见它像个老朋友,
  总是关注着我。
  离去时在左,
  归来时在右。
  2
  今夜灯下翻书时,
  我忽然想到它。
  那黑暗中迷人的岛啊!
  与我的后山风格迥异的岛啊!
  它会不会像我
  正在读的这首诗一样,
  睡不着
  3
  岛有一个很中国的名,
  和一颗很国际的心。
  在梦的中央,
  它是我古典而现代的情人,
  是我外刚内柔的蓉姑娘。
  既守望着大海,
  又倾心于街市。
  4
  记不得是哪一年了,
  我独自一人,
  在岛上睡着了。
  只记得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
  阳光无比温暖。
  跟童年的孤独一样,
  跟鹤的眼一样。
  5
  去年夏天的时候,
  我经常去散步,
  所以我经常遇见小岛。
  有时是一个人晚归路过,
  有时是和你。
  我们一起去看海——
  一片碧海,像我们灼灼其华的梦。
  6
  很久以前,
  没有人知道通往岛的路。
  很久以前,
  岛上也没有人来人往。
  很久以前,
  我们的小岛只栖息白鹭、蛇和桃花,
  只有自由的風在海岸歌吟和飞翔。
  宝岛,或漫游之诗
  1
  冷暖自知的早春,当西蜀
  还在为春寒犹豫不决,
  高雄却早已是满街的短袖短裤。
  猝不及防的温差恰如一对世纪恋人的
  久别重逢,令人百感交集。
  一整天,我们与神同行,
  在大街和小巷巡游,
  走进一座又一座的校园。
  我发现所到之处多有大树,
  一株、两株、三株,或更多……
  就像蜀道上古柏的兄弟们,
  也漂流到了海外,扎根于宝岛。
  就像我们对于一脉相承的某种传统,
  所给予的精心培植,或致敬。
  2
  离开高雄的清晨,
  七点过。我发微信,定位。
  一条名叫“一心二路”的街道
  忽地跳出来,似乎是为了
  我们心中某个由来已久的祈愿而订制。
  却一时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今天是愚人节,但不必言不由衷。
  很多时候,我们漠然行走在
  他乡的街道或故地的小径,
  并不是一心二路,而是一路二心。
  唯有夜深人静或适逢节令时,
  才发现彼此须要供奉的
  并非某个共同的神明。而正是
  那让人愁肠百结的乡情。
  3
  路过美丽的阿里山,
  前往传说中的日月潭时,
  我正在高速公路的大巴上
  读博尔赫斯。那曾只在
  歌声中相遇的阿里山,
  她想象中的美,因为这速度,
  而愈渐拉开了距离。
  也因此如渐行渐远的
  阿里山的姑娘,而变得
  更加的迷人,让我徒增忧伤。
  “高高山顶上/整个花园像月亮。”
  你神奇的诗句,仿佛今日
  才刚刚写出。然后,
  我们飞越——天空之桥。
  4
  还未到台北,就开始下雨。
  台北早备好雨的盛宴,
  来为远道而来的我们接风洗尘。
  第五天,我们依然在旅途,
  见面说话,赶山渡水……
  回到车上后,我打盹或继续读诗。
  “傍晚的光线金黄而辽远,
  四月的清爽如此温情。”
  “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的沉思,
  似乎也是为了今日我们的远行而低吟。
  此时车过“月眉”。导游杰哥说,
  那里有个月眉观光糖厂……
  我仿佛看见一轮冰凉如海水的明月,
  正湮灭于前方,甜蜜的暮色。
  5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
  寂静地陈列着那么多
  印证沧桑岁月的奇珍异宝。
  九份黄金山城的老街中,
  摩肩接踵地走动着那么多
  彼此不认识的异乡人或外国人。
  台北忧郁的天空,
  总是在下雨下雨下雨。
  恰如印象中的宝岛诗人,
  总是钟情于爱的低声与细语。
  在临近午夜的诚品书店,
  我打开那些古朴而潮湿的纸张,
  聆听着大海与群岛的交谈。
  获得不只九份的赠予。
  6
  我们同时醒来,在海峡两岸。
  世界原初即如此,并不需要漫游
  或还乡。在台北馥敦饭店,
  我无意错点了一杯卡布奇洛,
  感觉也不错。在饶河街观光夜市,
  我迷失了方向,喝了两瓶台啤,
  感觉也不错。在手可摘星辰的101大厦,
  我拍了一张照,又出了一会儿神,
  感觉也很不错。只是我偶然穿越海峡
  来到宝岛,来到台北,见到这么多
  亲切又隔膜、热烈又踌躇的人,
  然后又要告别,感觉只是做了一场梦。
  或只是刚离开家,离开你,
  三个半小时。转身天涯已咫尺。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谢慧敏,女,深圳市大鹏新区潮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作品散见于 《作品》 《打工文学》 《惠州文艺》 《宝安日报》 《韶關文学》 等刊物。  雨 中  晴空万里的天空  突然变成了黑幕  把整个天空都遮住了  光芒消失得无影无踪  季节是一个变脸的川剧  它时而哭泣,时而欢笑  仿佛人生  经历风雨,也沐浴春光  所以,我们只有  剥去杂念 ,掠去浮尘  一切都那么云淡风轻  一切都那
期刊
作者简介:李星青,女,黎族,1993年出生于陵水河畔。现居昌化江畔。教书、写字。海南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见《诗潮》、《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  黎盆村的月色  月光铺满村庄  无论我躲在任何角落  都可以听见村庄的鼾声  我沐浴在月色里  让纯白从身上缓缓流过  把身体放空  和蟋蟀一起发出呐喊  划破夜色的深沉  伸出手  留住从田边赶来绿色的风  和午夜醒来  那些清晰的梦  谁错过了春天 
期刊
作者简介:大平,安徽枞阳人。中国作协会员。鲁院安徽作家班学员。作品散见 《山花》 《安徽文学》 《北京文学》 《飞天》 《雨花》 《星火》 《阳光》 《黄河文学》 《青春》 《北方文学》 等刊物,约发表文学作品110万字。出版小说集 《火辣阴森的正午》 《蛇》 等。  一  酒香像一群欢蹦乱跳的孩子,跑上来包围了我。  贵州多山。山连着山,山牵着山,山扶着山,山环着山,山抱着山,许多青翠的山,像母
期刊
一  再次上老日家的时候,李主任和我都心有余悸,他家的黑狗确实是有点可怕。李主任老远就找来两条木棍,一条给了我。感觉木棍还比较结实,抵挡几下应该没问题。谁知都到门口里面也没有一点动静,喊了几回都没有回声,黑狗也没蹿出来。围墙门口没有门,我们就走了进去。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们真是大吃一惊了。面前有一个庭,但是年久失修已经稀稀疏疏地长了好些草。靠近围墙脚那里有几棵番薯,长得非常的茂盛。围墙出水口那里还种
期刊
作者简介:辛泊平,70年代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人民文学》 《诗刊》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并入选数十种选本。出版有诗歌评论集 《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 《与诗相遇》, 随笔集《怎样看一部电影》等。曾获 《诗选刊》 中国年度诗歌评论奖、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等奖项。  在当下,谈论乡村伦理是尴尬的,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秩序早已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期刊
一  从扎佐到黑石至少走三个小时,再从黑石转到箐马,怎么也得四五小时吧?  用不了,走快点,七点出发,顶多十一点就到。  说得轻松,你以为坐飞机阿?  又不是没去过。  那晚上回来不?  要啊,当然要,赶一段夜路没事嘛。  几点能回来?  不晓得。  不说清楚我就不跟你去。  ……  我是无意中听到小骨头和老烟枪说话的。早知道会发生后面的事,我宁愿不听。可是,有什么办法,我确实听到了,而且,我还像
期刊
天晴朗朗的,阳光把山林照得透绿。山坡上挤满茴香花,黄的、白的、紫的、红的、纷纷往前挤,都要饱饱眼福,仿佛朱娜是天外来客。小羊坡村到了,司机指指下面。  小羊坡村是村委会的所在地,有八十来户人。房屋很散,三两家人挤一处,或独家独户。公路是后来修的,小羊坡村在路下面两三百米处的坡上。一块相对平缓的洼地立着一栋漂亮的三层楼房,外墙贴上土红色瓷砖,分外醒目。楼顶镶着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小羊坡学校。  车子在
期刊
作者简介:武俊岭,山东聊城市签约作家。在 《朔方》 《散文》《时代文学》等文学杂志、报纸副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出版散文集 《我的上一辈人》 《村乐图》 《木铎清音》,长篇历史小说《布衣诗人谢榛》。  太阳淡黄淡黄的像个煎饼,悬在高高的青天上让我够不着。大哥二哥不知跑到哪里觅食去了。娘盖着一床露出灰白棉花的被子,在炕上侧着身子半睡半醒。爹爹坐在一把板凳上,身子靠着北墙。我坐在门镇石上,眼睛似闭非闭
期刊
作者简介:钟明,音乐学副教授,诗人,广东省作协会员。现居东莞。出版诗集三本。诗歌作品散见于 《诗刊》 《星星》 《诗选刊》 《诗潮》 《诗歌月刊》 等刊物。  1  胶林、槟榔,松鼠在散落的椰子间跳跃。  我一遍遍打量各式的棕榈,欣赏它的荒蛮、蓬勃,无所谓的样子。  寒潮的讯息从远处鸣响,  它一次次将它变奏成绿色。  云朵和洄游的鱼群任意安家。天南地北,  口味可浓可淡……  方言可有可无…… 
期刊
牧 歌  曾经走过草原  天空平静得能推开胸膛沸腾的水  一片簌簌落下的牛羊  把牧羊人的轨迹,拓印成绿色的标本  比一本大地还厚,我抬不起自由的重量  便于平坦中体验波澜的美学  时间偶尔流过一条不对称的水  故事之外  人间密布雨水的仪式感  粉身碎骨,但是从不言语无数个透明的经过  我们把自己揣摩成一个怎样的菩萨  接听雷电,哪怕是在内心独白的酒坊  秋日,玻璃花瓶与晚餐  我在傍晚的枝头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