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大学生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等特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间,在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永葆民族特色的战略需要
大学是文化的集聚地,也是各种思想文化最活跃的场所,各种思想都向这里渗透,并有不同的表现,也受到个别人的追捧。西方国家还利用主导全球国际化的机会不断向中国渗透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第二,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人才的现实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大批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视野广阔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第三,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大学校园文化鱼龙混杂,让人难以辨别,难以取舍。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必须要由当前社会存在所决定和影响的。当今世界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全球一体化的变革时期,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的特点,传统价值观受到多方挑战。国家至上,集体主义一元价值观出现困境。大学生也不可能置身于外。在这种重大变革时期,他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形式也多样性,甚至出现“困境”,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重视金钱享受,忽视理想追求。在理想信念方面,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还是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的,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太遥远太渺茫,认为人生价值在于获取的多少,取得的越多,财富越多,表明人生的价值就越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没有远大理想,重视物质利益,不愿或轻视无私奉献,对人冷漠,缺乏爱心而又自私自利,往往成为拜金主义者。
第二,重视个人利益,轻视国家利益。大学生虽然多数人都认同为国家、为集体作贡献的价值观,但面对现实,许多人往往表现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虽然他们认为自私不是一个好品格,但却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遇事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保护的是个人利益,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之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为个人利益的,事事从个人利益出发,对他人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热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第三,重视知识能力,轻视道德修养。受不良思想影响,学生往往只重视学习和自身能力提高,而不愿自觉地进行道德品质的修养。认为只要有了知识和能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到什么地方都能立足。于是将精力都集中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而忽视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从而造成一些人在道德上滑坡,甚至一些人不讲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俗,给社会造成危害。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日常行为中增强明辨事非的能力,在面对道德困惑和冲突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会取舍,并能时常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要做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加强理论教育,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必须在转化为人的价值意识和观念之后,才能成为实践的直接动机。为此就必须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要使其掌握真理性认识。
第二,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候,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所高校所的精神和理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建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作,需要全体教育者群策群力,共同参与。为此,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此,就要建立领导和保障机制与激励和协调机制。教育要讲求方式方法,力戒空谈说教,要耐心细致,做到“润物细无声”,切忌进行理论灌输。要利用好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利用校园网络逐步渗透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渐渐地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正面的影响。要切实地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为广大学生获取新知识提供新途径,为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好平台。
第四,创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人的价值观也同样受周围环境综合影响。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作用,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正面的环境,来促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努力利用好周围环境,在校园内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学习,遵纪守法,文明诚实,和谐共进的氛围。校园周围要加强管理,形成守法有序,文明卫生的良好环境。
总之,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中国的发展需要一流的大学,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和希望,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可以振奋大学生的精神,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未来,这是一项长期、综合的工程,高校教育者对此责无旁贷,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努力做好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杨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2008:(4)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间,在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永葆民族特色的战略需要
大学是文化的集聚地,也是各种思想文化最活跃的场所,各种思想都向这里渗透,并有不同的表现,也受到个别人的追捧。西方国家还利用主导全球国际化的机会不断向中国渗透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第二,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人才的现实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大批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视野广阔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第三,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大学校园文化鱼龙混杂,让人难以辨别,难以取舍。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必须要由当前社会存在所决定和影响的。当今世界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全球一体化的变革时期,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的特点,传统价值观受到多方挑战。国家至上,集体主义一元价值观出现困境。大学生也不可能置身于外。在这种重大变革时期,他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形式也多样性,甚至出现“困境”,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重视金钱享受,忽视理想追求。在理想信念方面,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还是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的,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太遥远太渺茫,认为人生价值在于获取的多少,取得的越多,财富越多,表明人生的价值就越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没有远大理想,重视物质利益,不愿或轻视无私奉献,对人冷漠,缺乏爱心而又自私自利,往往成为拜金主义者。
第二,重视个人利益,轻视国家利益。大学生虽然多数人都认同为国家、为集体作贡献的价值观,但面对现实,许多人往往表现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虽然他们认为自私不是一个好品格,但却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遇事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保护的是个人利益,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之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为个人利益的,事事从个人利益出发,对他人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热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第三,重视知识能力,轻视道德修养。受不良思想影响,学生往往只重视学习和自身能力提高,而不愿自觉地进行道德品质的修养。认为只要有了知识和能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到什么地方都能立足。于是将精力都集中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而忽视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从而造成一些人在道德上滑坡,甚至一些人不讲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俗,给社会造成危害。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日常行为中增强明辨事非的能力,在面对道德困惑和冲突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会取舍,并能时常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要做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加强理论教育,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必须在转化为人的价值意识和观念之后,才能成为实践的直接动机。为此就必须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要使其掌握真理性认识。
第二,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候,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所高校所的精神和理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建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作,需要全体教育者群策群力,共同参与。为此,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此,就要建立领导和保障机制与激励和协调机制。教育要讲求方式方法,力戒空谈说教,要耐心细致,做到“润物细无声”,切忌进行理论灌输。要利用好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利用校园网络逐步渗透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渐渐地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正面的影响。要切实地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为广大学生获取新知识提供新途径,为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好平台。
第四,创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人的价值观也同样受周围环境综合影响。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作用,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正面的环境,来促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努力利用好周围环境,在校园内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学习,遵纪守法,文明诚实,和谐共进的氛围。校园周围要加强管理,形成守法有序,文明卫生的良好环境。
总之,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中国的发展需要一流的大学,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和希望,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可以振奋大学生的精神,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未来,这是一项长期、综合的工程,高校教育者对此责无旁贷,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努力做好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杨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