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欧元吃7天
都说“民以食为天”,在国内时,除了固定偿还房贷,我和老公每个月最大的开销都用在怎么填饱肚子上了。虽然听之前去德国留学的前辈说,柏林的生活成本并不高,但对于10欧元到底能买回多少东西,我们是完全没有概念的,直到第一次逛柏林的超市,才发现10欧元很“值钱”。
只走了两个货架我就发现,逛德国的超市不简单,不但要货比三家,还要在心里不停换算欧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真可谓心、眼、手、脚并用,不累才怪呢。
整个超市逛下来,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那就是德国的食品价格低廉。一个内装10切片的长条面包标价0.35欧元,合人民币2.9元;10个装的一盒鸡蛋0.99欧元,合人民币8.1元;1升装的鲜牛奶0.5欧元,合人民币4.1元;一公斤泰国香米0.99欧元,合人民币8.1元……
除了肉类、海鲜和一些水果,超市里大部分的食品都是以欧元为单位来标价的,感觉就像白捡似的。即便是肉类,价格也要比想象中便宜许多。
作为欧盟头号经济大国的德国,为什么食品会便宜得像白捡一样?原来德国政府每年都会对消费商品进行高额的补贴,尤其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补贴的力度更大。政府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民众的生存,让每个人都买得起食物,不至于饿肚子,所以德国的物价水平多年来一直稳定在一个低廉合理的区间。
另外,德国的食品从采购、加工到最后的出售,中间的监管非常严格,没有隐形费用,不存在有人从中渔利的因素,所以商品的最终定价已经是成本和利润的集中体现,一切都清晰透明,老百姓消费得明明白白。
在柏林定居一周后,我整理了一下手里的账单,两个人7天的食品支出一共是19.8欧元,合人民币163块左右。晚上我告诉老公,按照柏林的这种物价水平,今后我们完全可以看看德甲,进进西餐厅,甚至听听音乐会了。
两年半赚套房
一位已在柏林生活5年的前辈曾如此形容德国的房价——比中国三线城市贵,比二线城市便宜。一年前,他在柏林市中心的优质地段看中了一套50平米左右的两居室,跟中介一打听,卖家的报价居然只有7.3万欧元。
7.3万欧元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普通德国人的月薪大概3000欧元,一年下来是3.6万欧元,两年就是7.2万欧元。换句话说,德国人只要赚两年半左右的工资,就可以在首都的中心地段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由于德国的房价实在诱人,我们一有机会便会跟在买房人身后看看热闹。一个周末,我和老公去郊游,偏巧碰到一位地产经纪带着一对夫妇看房子。那是一幢200平米左右的乡间别墅,拥有永久产权和土地所有权,附带花园、车库和小型泳池,房主开价25万欧元,合人民币205万,而且还有商量的余地。
我和老公以为听错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恨不能马上变出钱来拉过地产经纪签单,可买房对于我们这两个刚在柏林扎下脚的穷学生来说,还比较遥远,租房才更加现实。
在德国,尤其是在城市里,很多人都是租房一族。教我们自动化课程的赫迪拉已经52岁,而且拖家带口,却至今仍然租房而居。
我问赫迪拉为什么不买房,他一脸坦然,“我们的养老和医疗都有充分保障,没有后顾之忧,与其把钱花在房子上,还不如尽情享受眼前的生活。”
其实像赫迪拉这种想法的人,在德国还有很多,而相对低廉的房租价格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切便利。
刚到柏林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学的开学季,我跟中介抱怨这个租房的时间点不好,房租肯定是全年比较高的时段,人家一听马上摇头,说德国的房价多年不涨,房租也一直很稳定。在柏林租房,房东不会随便涨价,更不会任意撕毁合同,价钱也十分公道。后来,我们租了一套使用面积60平米左右的公寓,月租300欧元,合人民币2500元左右,这个价位远远低于我们先前的预期。
一般来说,房屋租金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支出大宗。不过以德国人月均3000欧元的收入来看,房租开销最多也不会超过总收入的1/4。哪怕家里只有一个人出去工作,也足以承担租房的费用,这就难怪有那么多德国人宁愿租房也不肯买房了。
自行车换汽车
享受久了柏林的低物价生活,经济压力便减轻了不少,心里难免会对一些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贵族”消费蠢蠢欲动。小到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大到戴一块劳力士的手表。慢慢地,我发现,要把这些变为现实,比想象中容易很多。
2014年我过生日那天,老公特意预订了一家高级餐厅请我吃大餐。酒足饭饱之后,服务生过来问我们想喝点什么,啧啧,这里最贵的拿铁也不过才23块人民币,想到每个月赚3000欧元的德国人喝一杯2.8欧元的拿铁,就跟中国人平时吃个冰淇淋那么便宜,心里有些不平衡,看来自己之前在国内养成的早起喝咖啡的习惯,完全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咖啡的诱惑难挡,汽车的魅力就更加无敌。在德国,最小的A型奔驰车只卖到1.5万欧元,合人民币12.3万。其他中高档车也在2.5到4万欧元之间。每辆车都便宜得让人产生开跑的冲动。至于二手车,价格更是低得让人吐血,几千欧元的汽车比比皆是,而且个个系出名门,时时诱惑你的眼睛。
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公告栏里看到一则卖车留言:“二手GOLF转让,五成新,100欧元就卖。”
我和老公马上判断对方漏写了一个零,打电话过去一问,对方居然没说错,就是100欧元。100欧元在北京只够买一辆电动自行车,真是没天理呀。后来我发现,在德国的二手车市场,一两百欧元转让的汽车多的是。2014年6月,我和老公也把八成新的奥迪A6开回了家,花了9500欧元,轻而易举便成了有车一族。
由于德国的物价低廉,花起钱来基本没太大压力,一些国内的亲戚和朋友便经常拜托我们代买一些名品,可我发现德国人自己对此并不热衷。很多人不买房、不穿名牌服饰、不背名牌包包,大街上开顶级跑车的人也不多见。他们过着收入不菲却物价低廉的幸福生活,而把赚到的钱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开发兴趣爱好和享受美好生活上,或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赚会花吧。
都说“民以食为天”,在国内时,除了固定偿还房贷,我和老公每个月最大的开销都用在怎么填饱肚子上了。虽然听之前去德国留学的前辈说,柏林的生活成本并不高,但对于10欧元到底能买回多少东西,我们是完全没有概念的,直到第一次逛柏林的超市,才发现10欧元很“值钱”。
只走了两个货架我就发现,逛德国的超市不简单,不但要货比三家,还要在心里不停换算欧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真可谓心、眼、手、脚并用,不累才怪呢。
整个超市逛下来,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那就是德国的食品价格低廉。一个内装10切片的长条面包标价0.35欧元,合人民币2.9元;10个装的一盒鸡蛋0.99欧元,合人民币8.1元;1升装的鲜牛奶0.5欧元,合人民币4.1元;一公斤泰国香米0.99欧元,合人民币8.1元……
除了肉类、海鲜和一些水果,超市里大部分的食品都是以欧元为单位来标价的,感觉就像白捡似的。即便是肉类,价格也要比想象中便宜许多。
作为欧盟头号经济大国的德国,为什么食品会便宜得像白捡一样?原来德国政府每年都会对消费商品进行高额的补贴,尤其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补贴的力度更大。政府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民众的生存,让每个人都买得起食物,不至于饿肚子,所以德国的物价水平多年来一直稳定在一个低廉合理的区间。
另外,德国的食品从采购、加工到最后的出售,中间的监管非常严格,没有隐形费用,不存在有人从中渔利的因素,所以商品的最终定价已经是成本和利润的集中体现,一切都清晰透明,老百姓消费得明明白白。
在柏林定居一周后,我整理了一下手里的账单,两个人7天的食品支出一共是19.8欧元,合人民币163块左右。晚上我告诉老公,按照柏林的这种物价水平,今后我们完全可以看看德甲,进进西餐厅,甚至听听音乐会了。
两年半赚套房
一位已在柏林生活5年的前辈曾如此形容德国的房价——比中国三线城市贵,比二线城市便宜。一年前,他在柏林市中心的优质地段看中了一套50平米左右的两居室,跟中介一打听,卖家的报价居然只有7.3万欧元。
7.3万欧元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普通德国人的月薪大概3000欧元,一年下来是3.6万欧元,两年就是7.2万欧元。换句话说,德国人只要赚两年半左右的工资,就可以在首都的中心地段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由于德国的房价实在诱人,我们一有机会便会跟在买房人身后看看热闹。一个周末,我和老公去郊游,偏巧碰到一位地产经纪带着一对夫妇看房子。那是一幢200平米左右的乡间别墅,拥有永久产权和土地所有权,附带花园、车库和小型泳池,房主开价25万欧元,合人民币205万,而且还有商量的余地。
我和老公以为听错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恨不能马上变出钱来拉过地产经纪签单,可买房对于我们这两个刚在柏林扎下脚的穷学生来说,还比较遥远,租房才更加现实。
在德国,尤其是在城市里,很多人都是租房一族。教我们自动化课程的赫迪拉已经52岁,而且拖家带口,却至今仍然租房而居。
我问赫迪拉为什么不买房,他一脸坦然,“我们的养老和医疗都有充分保障,没有后顾之忧,与其把钱花在房子上,还不如尽情享受眼前的生活。”
其实像赫迪拉这种想法的人,在德国还有很多,而相对低廉的房租价格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切便利。
刚到柏林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学的开学季,我跟中介抱怨这个租房的时间点不好,房租肯定是全年比较高的时段,人家一听马上摇头,说德国的房价多年不涨,房租也一直很稳定。在柏林租房,房东不会随便涨价,更不会任意撕毁合同,价钱也十分公道。后来,我们租了一套使用面积60平米左右的公寓,月租300欧元,合人民币2500元左右,这个价位远远低于我们先前的预期。
一般来说,房屋租金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支出大宗。不过以德国人月均3000欧元的收入来看,房租开销最多也不会超过总收入的1/4。哪怕家里只有一个人出去工作,也足以承担租房的费用,这就难怪有那么多德国人宁愿租房也不肯买房了。
自行车换汽车
享受久了柏林的低物价生活,经济压力便减轻了不少,心里难免会对一些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贵族”消费蠢蠢欲动。小到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大到戴一块劳力士的手表。慢慢地,我发现,要把这些变为现实,比想象中容易很多。
2014年我过生日那天,老公特意预订了一家高级餐厅请我吃大餐。酒足饭饱之后,服务生过来问我们想喝点什么,啧啧,这里最贵的拿铁也不过才23块人民币,想到每个月赚3000欧元的德国人喝一杯2.8欧元的拿铁,就跟中国人平时吃个冰淇淋那么便宜,心里有些不平衡,看来自己之前在国内养成的早起喝咖啡的习惯,完全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咖啡的诱惑难挡,汽车的魅力就更加无敌。在德国,最小的A型奔驰车只卖到1.5万欧元,合人民币12.3万。其他中高档车也在2.5到4万欧元之间。每辆车都便宜得让人产生开跑的冲动。至于二手车,价格更是低得让人吐血,几千欧元的汽车比比皆是,而且个个系出名门,时时诱惑你的眼睛。
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公告栏里看到一则卖车留言:“二手GOLF转让,五成新,100欧元就卖。”
我和老公马上判断对方漏写了一个零,打电话过去一问,对方居然没说错,就是100欧元。100欧元在北京只够买一辆电动自行车,真是没天理呀。后来我发现,在德国的二手车市场,一两百欧元转让的汽车多的是。2014年6月,我和老公也把八成新的奥迪A6开回了家,花了9500欧元,轻而易举便成了有车一族。
由于德国的物价低廉,花起钱来基本没太大压力,一些国内的亲戚和朋友便经常拜托我们代买一些名品,可我发现德国人自己对此并不热衷。很多人不买房、不穿名牌服饰、不背名牌包包,大街上开顶级跑车的人也不多见。他们过着收入不菲却物价低廉的幸福生活,而把赚到的钱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开发兴趣爱好和享受美好生活上,或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赚会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