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有度 得体退出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苦的妈咪 36岁


  几个月前,我离异了。其实,4年前我们的夫妻关系就已名存实亡。他是一个好人,但我们价值观不同。我想要去外地做生意,他却只愿意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让我难受的是,女儿对我的情感跌入冰点。
  自从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我就欢天喜地地计划和女儿以后的生活,为她联系了最好的小学,为她打造了一间公主范儿的卧室。她却并不领情,说:“你一点都不了解我,我最讨厌这种小女生风格了。”她的作业需要辅导,我要帮她请个家教,她居然阴阳怪气地说:“你除了花钱,能想出别的办法吗?”
  为什么她对我有这么大的敌意?前夫告诉我,女儿受我们不良婚姻的影响很大。而且,孩子奶奶经常告诉她,妈妈为了赚钱丢下他们了。
  我害怕这样下去会影响她对爱情、婚姻的看法。我应该怎样打开她的心结,让她依恋我呢?
  亲爱的小痛,我能理解在长期与女儿疏离后,你渴望她再度依恋你的想法。可是,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呢?
  按照人正常的心理发展历程,孩子在一岁左右时对母亲的依恋最强。在18个月左右时,孩子们喜欢选择父亲作为游戏伙伴,在遇到困难或受挫时,往往喜欢向母亲寻求帮助和安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独立,拥有自己的交际圈和信任的朋友,从前父母亲密的地位会被同学、朋友、老师所替代。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不能为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
  但很多父母会犯下一种错误:孩子年幼时,因为各种原因疏离他们;孩子成年了,又出于补偿心理无条件地满足他们,并期待他们以孩童式的依恋作为回馈。这会让孩子在幼年时缺乏安全感,对亲密关系产生畏惧、抗拒,一生情感贫瘠;在成年时又无法发展独立空间,反而被父母错误的爱束缚,甚至感觉窒息。
  你真的期望带给孩子这样的成长经历吗?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你目前的首要任务不是重觅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而是亲密关系。前者是幼儿与成年人之间的情感羁绊,后者则是两个成年人之间对等的能量交流。
  我建议你坦诚地告诉她当年离开的原因。不要担心她不能理解大人的世界,她未必像你想象的那般幼稚、懵懂。孩子不能理解的是模棱两可的说辞,而非真实的经历。特别是你与她爸爸中间并没有第三者,两个成年人因相爱在一起,因了解而分开,只要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无论悲喜,相信孩子都能理解。这样反而有利于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
  你对孩子爱情、婚姻心态的忧虑是对的。从发展心理学上讲,孩子与母亲的亲密关系直接影响他将来组建家庭后与亲人的相处模式。我提几条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离婚的父母彼此要包容,相互认同。父母(包括双方亲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诋毁对方,要理性地看待婚姻中的矛盾,你们只是不适合再继续相伴,并非仇人;父母应该有协作精神,为孩子共同创造和谐的环境,让孩子与双方都保持接触,让他知道父母都是爱他的。
  第二,抚养孩子的一方必须有成熟、稳定的性格,在教育困境中能够乐观面对、积极解决。
  第三,要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并让他在不受歧视的学校生活学习,尊重他的朋友,帮助他扩大交友范围。
  最后,我想说的是,哪怕是在双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也会有一个阶段冷淡父母。真正的母爱,不是恒久的依恋,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子间最深厚的缘分,恰是在渐行渐远中趋向真实。只要你做得得体,孩子会在某一刻重新感知到亲情的吸引,她会明白,原来母亲也是她生命的根。
其他文献
大学又要开学了,新大学生们开始购置开学装备。不同于以往开学前买衣服、文具之类的小装备,新大学生们的开学装备越来越 “高大上”,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高端智能手机,甚至“苹果三件套”已经成为许多准大学生的标配,少则近万元,多则几万元。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比下去”的心理让“开学季”俨然成了“烧钱季”!  针对此种现象的愈演愈烈,许多教育专家和老师纷纷呼吁,学生及家长应
期刊
1986年,美学家朱光潜发病,脑出血。家人想从校车队叫一辆车,把他送到医院。校车队说没车,派不出。家人只好到校医院去借担架。把朱光潜送到医院时,校医院的人都去吃午饭了。家人跑到校车队再要车,恰好碰到一辆回车队的车。朱光潜被送到友谊医院时,已经是下午了。医院说,没有给我们留下抢救的时间,早点来的话,兴许还有救。朱光潜去世后,统战部的人前来慰问。朱光潜的女儿朱世乐按捺不住气愤,“我们没有向国家提出什么
期刊
每每发生重特大事故,读者和观众都会在报章、电视里看到当地最高领导的身影,且总附带有“在现场指挥灭火”、“在现场指挥救援”等这样的交代。他们确实是连说带比划,颇有指挥的样儿。  问题是,森林灭火,他们懂吗?处理交通肇事,他们懂吗?救援,他们懂吗?这些都是技术活儿,不然,要那么多消防队、打捞公司、救生队和那么多专业人员干吗?他们不懂,却在现场指挥,逻辑上通吗?  这动不动就在现场当指挥,我猜原由有二。
期刊
当下中国人比哪国人都通晓比较学,尤其谈起中国一些问题时,言必称“你看人家美国……”这么比较无可厚非,问题是,熟练运用这种比较学的中国人,真的知道美国吗?美国真的如他们说的那样吗?依我看,未必,这些人更多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又或许从哪篇文章中捕捉到一些信息,便拿来乱用,但那篇文章的作者根本没去过美国,也说不定。  中国大多数人此生怕是去不了美国了,去了的,如那些跟团旅游的,也仅在美利坚呆个三五天,
期刊
编前话  互联网+。一个颇不符合汉语传统结构的句子,以权威出处,靠开放、多元的传播渠道,瞬间成为中国最大热词。既然“互联网+”能拉动经济,那倍感发展压力的各级政府,也就现实地成为它的拥趸。只是,可以左右政策环境的地方政府,在“互联网+”的大气候中,他们互联了没有?想不想+?怎么+?+了之后,能否助于经济发展、利于民众生活……  在一家事业单位办公室任职的小春,最讨厌主管部门来电话。  比如,今年五
期刊
都说夏天是女人的季节,天刚转热,我就在沈阳市铁西区神瑞社区见到了一位时尚大妈。  好些年轻人还在穿长裤,她已经穿起了浅蓝色绣花牛仔8分裤和白吊带背心,外搭的深粉薄开衫与脚上的嫩粉色豆豆鞋遥相呼应,加上一头略带栗棕色的蓬松短发,不知道的都以为她50岁上下。连刷公交卡都遭人侧目,以为她没到年纪冒用“关爱卡”。大妈叫薛荫兰,其实今年整60。  为啥这么年轻?“工作让我有活力,心态好。”薛荫兰说。啥工作?
期刊
有时,很多人以为冯仑要宏大叙事,他却说起段子。  他认为,古今多少事,核心是只有成败,没有是非。“我有时不是找是非,是找生存。”冯仑说,“生存对民营企业一直处第一位。你赌气,说有是非,你就死了。死了进不了忠烈祠没价值。进了忠烈祠才有人烧香。”  冯仑语速快,往往不等人附和或追问,就乘兴说下去。  如:“历史是一台戏,你不是演员,是观众。”  再如:“在中国这个体制下谁是演员呢?政治家。大企业家算半
期刊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远远地看见我熟悉的一个小老弟。他平日姐长姐短地特别热情,我特地挥手向他招呼。可是他冷淡地冲我点了一下头,就转身走掉了。我莫名其妙:怎么了?  我猜想他可能心情不好。过了半个月,又在食堂碰上他,我主动上前笑着和他打招呼,可他竟然又转身走开!天啊,这可不是心情不好了,是人家对我有意见了!我哪里得罪他了?  第二天,和两个同事聊天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一个说:不会吧?才当新郎官半个多月,
期刊
阅前提示  易性癖  是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这种心理上的感觉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源自生物学原因。  2015年4月8日,广州,曾经的“道德模范”刘霆,正式以女性刘婷的身份出现。一身红色抹胸礼服装扮的刘婷,很难让人与之前那个留着“八”字发型、身穿短袖衬衫的刘霆相联系。刘霆变刘婷后成为了极具国际范的“美女”,似乎比肩泰国第一变性美女PO
期刊
柴静《穹顶之下》一出,网上网下一片热议声。叫好者有之,质疑者有之,维护者有之,攻击者亦有之。  我跟某位同学就发生了一次争论。我说这片子拍得挺好,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同学很气愤:她的作品这么有意义,你怎么能质疑她呢?我说,里面有些地方还不够专业。同学说,专业问题就在专业领域内讨论,别拿出来娱乐大家了……  这次争论无果而终,反倒让我起了疑问:柴静为何批不得?《穹顶之下》虽然号称纪录片,但其中多处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