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白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wai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岁那年,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集市,在宠物市场遇到了小白(猫),可谓“一见钟情”。这不仅是因为它浑身雪白,更因为它有一雙滴溜溜转的圆眼睛,一瞧就知道很好玩。在我的央求之下,妈妈终于答应买下小白,做我的好朋友。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此,每次我从幼儿园回家,小白都会摇着尾巴,第一个跑出来迎接我;我也赶紧奔过去,抱起它,它便乐得在我怀里蹭来蹭去。我放下书包,还会跟它在院子里追逐一番。它蹿上蹿下的,常常逗得我开怀大笑。
  我吃饭的时候,小白就乖乖地蹲在我的小椅子下面。遇到妈妈做鱼,除了小白应得的那份,我还会悄悄地把自己碗里的小鱼,选几条放到小白的食碗里。小白也“知恩图报”,陪我玩耍时显得更加欢快了。
  小白到我家一周年的日子,为了表示庆祝,除了给它吃鱼外,我还特意在它的脖子上扎了一个红布条,远远看上去,很是醒目。奶奶笑着说:“咱家的小白简直成了妞妞的小弟弟喽!”
  几天后,我还发现了小白的一个惊人之举,它除了捉老鼠,竟然还会捉鸟。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搬出小凳坐在院里做作业,小白懒懒地躺在我的脚旁。四周静悄悄的,十几只麻雀跳跃到柿子树下小白的食碗旁,正叽叽喳喳地拣拾剩余的小饭粒。突然,只听“嗖”的一声,小白猛地扑向那群麻雀,如平地上刮起一阵旋风,众麻雀四散,有一只小麻雀来不及起飞,被小白抓住,含在了嘴巴里。小麻雀可怜地朝我发出一声声哀鸣,我赶紧示意小白过来,从它嘴中“救下”麻雀,包扎后放飞了。
  那次惊人之举,让我见识到了小白的“实力”,后来我还在日记里给它起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家乡第一猫。
  可惜好景不长,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有天放学回家,不见了小白。奶奶说:“小白死了,和邻居家的狗疯闹时被咬死了。”我不信,我的小白啊!
  可是,小白静静地躺在柿子树下,雪白的毛上有好多血,身体已经僵硬了。我抱起小白,泪流满面。
  猫捉老鼠是本职,捉鸟本是分外之事,和狗“疯闹”,就太自不量力了。以后做人,我可不要学“冤死”的小白。
  对比点评
  本文描写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它身上既有人类的优点,又有人类的缺点,表面上写猫,实则也写人。与典范作品一样,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来塑造这只小猫的形象,如“它便乐得在我怀里蹭来蹭去”“小白猛地扑向那群麻雀”等。本文结尾也是点睛之笔,由物及人,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其他文献
1.(2015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
期刊
生活在大约5万年前的猿人,他们把采集来的野果堆放在一起发酵,造出了醇香的果酒。他们尽情地唱呀喝呀,一个个醉倒在地上。此时,正遇上造山运动、火山或地震爆发,于是这些猿人被埋入地下,成了化石。5万年后,考古学家们才发现各种醉倒的猿化石。这一事实使流传已久的“山猿造酒”的传说得到了证实。当然,关于酒的发明者,历来说法不一。也有说法是禹帝时人仪狄所制,还有说法是杜康所创,古籍中记录有杜康醉刘伶的传说。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话语,让你心中漾起情感的涟漪,或愉悦,或兴奋,或自豪,或感激,或温暖,或内疚,或纠结……听着这些话语,我们丰富了情感世界,学会了思考生活,并渐渐长大。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那些话,那份情”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思路引擎:这是一道“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命题作文,构思行文时须注意以下四点:  一、
期刊
故乡总是给人最多的回忆,最多的温馨,最多的快乐。它是我心灵终生的寄托,终生的依靠。  青山  故乡的山上种满了竹子。到了夏秋时节,竹林便成了一片青翠的海洋,在温暖的阳光下,竹林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我和伙伴们将绸缎两端系在竹节上,做成一个简易的秋千。我们坐在秋千上,互相比着谁荡得高,都扬言要将秋千荡上天空。或是躺在吊床似的秋千上,只在眼上盖几片竹叶便打起盹来。  绿水  夏天的天气越来越闷热,而池塘里
期刊
一看题目,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妈妈的三句话,从早到晚反复唠叨的三句话,每句话都能概括出一个关键字。且听我慢慢讲解:  快  大清早,我还在做着美梦,她就来到我的床前,掀开被子,往我屁股上一拍,叫道“快起來,都几点了!”吃完饭,我还没来得及漱口、擦嘴,她又喊:“还不快去上学,要迟到了!”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歇口气,她又说:“还不快去做作业!”灯光下,我想看一会课外书,她便催促我:“别看了,明天还要上
期刊
【话题导入】  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以及家乡的建筑、饮食等,细心探究起来,几乎每一样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到民间去“采风”,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写作指导】  一、选材个性化。故宫有故宫的气派,长城有长城的雄姿;戏剧有戏剧的曲折,吆喝有吆喝的味道。民俗文化饶有情趣,在写作的选材上要突出个性。如《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
期刊
水面波光粼粼,映得莲花亭亭玉立,塘边白衣翩翩的他更显器宇轩昂。他就是诗仙李白,清新俊逸的青莲居士,傲立于盛唐。  许多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满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曾几何时,我觉得这首诗太过幼稚。如今,细细品读,才知在家中温馨的灯光下遥望夜月,是无法切身体会诗人的感受的。在他乡,多少个一枕清霜冷如冰的夜晚,笛音袅袅随风四散,倔强地挤进他的帘内,钻入他的耳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期刊
在《五柳先生传》中,否定词“不”字随处可见,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它视为本文的眼目。“五柳先生”弃官隐居,躬耕田垄,其甘守贫贱、不慕荣利、率真旷达的品德、情趣和性格,皆从“不”字而出。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解析:照理,写传记本应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作传者岂能不知所传之人的姓名籍贯?可“五柳先生”却偏不“认理”,他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竟不知自己为何许人。怪乎?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期刊
【左读典范作品】  老海糊辣烫  □汪曾祺  老海是回民,专擅做糊辣烫。我没见过他,但小时候常吃他的糊辣烫。  老海的糊辣烫算是家乡的名吃了,小城人都知道。一有心情,就说:“走,喝老海糊辣烫!”老海和糊辣烫似乎成了同义词,一提到老海,就想到糊辣烫;一提到糊辣烫,也只能是老海的糊辣烫。  老海的小店开在八小隔壁,不大的门面。里面乌漆麻黑,灶台案板上一层黑垢。桌子从店门一直摆到街边,来晚了就没位置。老
期刊
韩愈的《马说》中,作者托物寓意、借题发挥、针砭时弊,虽文字简约,但构思巧妙。尤其是作者一反常规,在文中慷慨淋漓地使用了十一个“不”字。在古代汉语中,“不”表示一般的否定,与现代汉语的用法一致。韩愈在文中运用这些“不”字难道只表示简单的否定吗?它们有没有特殊的作用呢?笔者不揣浅陋,写下此文,敬请方家正之。  一、一气呵成,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作者在开篇发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后,用“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