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16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设计和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境创设 有效性
  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而语文学科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诸多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实用工具,而且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走“以情为中心”的道路是合情合理的,是正确的。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1.形式上的新异性。形式上的新异性是指设置情境,要考虑到刺激物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尽量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借以激发学生观察情境,描绘情境的热情。打破灌输式教学沉闷、单调的格局,给课堂教学带来生趣与情致,然而,它又不是华丽形式的堆砌,而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力求简明、扼要、易行。
  2.语言上的实践性。语言上的实践性是指情境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让学生回到生活里去学习语言,在内容上十分注重语言的实践。而这种实践,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包括形象与词结合、想象情境与运用修辞手法结合、安排观察程序与进行篇章的训练结合。
  3.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情境中导入。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
  2.情境中体验。我们运用一些情境导入的办法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如果后面的教学过程单一刻板,孩子们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我们将他们带入了课堂情境之后,接下来就得想办法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根据内容的需要,使我们创设的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情境,往课堂深处发展,有意识地把孩子们一步步地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使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场景让孩子们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发展的特点,我们一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
  (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相应的背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除了课文插图、挂图,我觉得剪贴画、简笔画也是最形象、方便的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
  (4)音乐、声响渲染情境。音乐、声响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们用丰富的美感、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5)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 ;“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以上所述的五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的创设不能离开语言的描绘。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三、课外情境的拓展
  我们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就有多宽广。把课堂中的情境随时地融入到生活中,变封闭的教室为开放、活跃的广阔大自然。真实的生活、感知和体验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在这种状态下再去读书,也更容易读出真情实感,更能激发读书的乐趣,从而喜欢读书。
其他文献
政治课教学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广大教师逐渐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 ,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更着重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其中,问题教学法是广大政治教师所乐于采用的一种新方法。  一、问题教学法概述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并非需要教师提出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最
期刊
知识的迁移,通常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表现形式。所谓正迁移,即积极的迁移,是指把自己掌握的某些知识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到学习新的知识和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以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反之,如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准确而灵活地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去,甚至出现知识的混淆、窜位和张冠李戴的现象,就是负迁移。只有正迁移才是能力形成的标志。  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
期刊
历史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学习历史情境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法。它能激发学生学史兴趣,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缩短教与学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选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恰当的历史案例是历史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如何选取案例?  一、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案例。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主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手段
期刊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而绘画创作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广泛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美术创作方法,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内心思想,又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在上绘画课时,往往不注意讲究方式方法,这样就出现了学生不喜欢上创作课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就该如何教学绘画创作课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进行了探索。  一
期刊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之间相互学习与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日前,在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教教研员温老师组织下,贵阳市九所特殊教育学校商议决定在2014年11月11日在息烽县特殊教育学校开一次特殊教育研讨活动。当日,我校一行3人前往息烽特校,参与了此次校际教研活动。  上午,我们先是观摩了他们两节课,一是聋二年级章秋老师新授的语文《看图学词学句》,二是聋九年级彭正琴老师新授的社会
期刊
在农村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当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合理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不增加他们负担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农村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农村美术教育多年,根据对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农村美术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的
期刊
初中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相当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对学好初中化学关系很大。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而达到化学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概念,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灵活地运用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重要。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学法不当,效果自然
期刊
摘 要:当前,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热点和新课程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根据生物学科的实验性特色,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提倡探究式教学势必成为该学科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文中笔者分析了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改 探究式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的学习过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新课标强调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实现这一要求,就要以平时的积累为前提,达到厚积薄发。  方法如下:  一、向生活出发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体验生活
期刊
新课改就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作为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设计出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面对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