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设计和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境创设 有效性
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而语文学科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诸多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实用工具,而且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走“以情为中心”的道路是合情合理的,是正确的。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1.形式上的新异性。形式上的新异性是指设置情境,要考虑到刺激物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尽量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借以激发学生观察情境,描绘情境的热情。打破灌输式教学沉闷、单调的格局,给课堂教学带来生趣与情致,然而,它又不是华丽形式的堆砌,而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力求简明、扼要、易行。
2.语言上的实践性。语言上的实践性是指情境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让学生回到生活里去学习语言,在内容上十分注重语言的实践。而这种实践,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包括形象与词结合、想象情境与运用修辞手法结合、安排观察程序与进行篇章的训练结合。
3.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情境中导入。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
2.情境中体验。我们运用一些情境导入的办法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如果后面的教学过程单一刻板,孩子们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我们将他们带入了课堂情境之后,接下来就得想办法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根据内容的需要,使我们创设的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情境,往课堂深处发展,有意识地把孩子们一步步地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使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场景让孩子们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发展的特点,我们一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
(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相应的背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除了课文插图、挂图,我觉得剪贴画、简笔画也是最形象、方便的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
(4)音乐、声响渲染情境。音乐、声响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们用丰富的美感、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5)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 ;“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以上所述的五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的创设不能离开语言的描绘。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三、课外情境的拓展
我们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就有多宽广。把课堂中的情境随时地融入到生活中,变封闭的教室为开放、活跃的广阔大自然。真实的生活、感知和体验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在这种状态下再去读书,也更容易读出真情实感,更能激发读书的乐趣,从而喜欢读书。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境创设 有效性
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而语文学科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诸多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实用工具,而且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走“以情为中心”的道路是合情合理的,是正确的。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
1.形式上的新异性。形式上的新异性是指设置情境,要考虑到刺激物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尽量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借以激发学生观察情境,描绘情境的热情。打破灌输式教学沉闷、单调的格局,给课堂教学带来生趣与情致,然而,它又不是华丽形式的堆砌,而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力求简明、扼要、易行。
2.语言上的实践性。语言上的实践性是指情境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让学生回到生活里去学习语言,在内容上十分注重语言的实践。而这种实践,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包括形象与词结合、想象情境与运用修辞手法结合、安排观察程序与进行篇章的训练结合。
3.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情境中导入。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
2.情境中体验。我们运用一些情境导入的办法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如果后面的教学过程单一刻板,孩子们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我们将他们带入了课堂情境之后,接下来就得想办法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根据内容的需要,使我们创设的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情境,往课堂深处发展,有意识地把孩子们一步步地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使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场景让孩子们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发展的特点,我们一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
(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相应的背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除了课文插图、挂图,我觉得剪贴画、简笔画也是最形象、方便的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
(4)音乐、声响渲染情境。音乐、声响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们用丰富的美感、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5)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 ;“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以上所述的五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的创设不能离开语言的描绘。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三、课外情境的拓展
我们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就有多宽广。把课堂中的情境随时地融入到生活中,变封闭的教室为开放、活跃的广阔大自然。真实的生活、感知和体验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在这种状态下再去读书,也更容易读出真情实感,更能激发读书的乐趣,从而喜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