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学校大都由于地域分散造成信息分散、隔绝、不畅,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学点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多年来未参加过乡镇层面的教学教研的现场观摩、交流。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随着优质师资向城市流失过大,城乡差距进一步增大,使教研骨干本来就少、教研机制欠活的农村学校教研变得更加缺乏生命力。而农村学校在各地所占比例最大,它们教研的不力,必然导致全局教研工作受到影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阻碍重重。
二、解决农村学校教研“瓶颈”的对策
1、讲求实际,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在片校、点校的教师们,一人要上几门课,一个教研组往往由一个至两个教师组成,平常马不停蹄地上课、备课,根本无时间与同行切磋,更不要说涉足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参加乡镇层面的教研活动。往往备完课已是深夜,还得完成大字、小字、笔记的多少定额。由此,便会产生不少“猫腻”,请学生写大字、小字或抄笔记。所以,类似的学校完全可以实行继续教育的“一国两制”:片区校、教学点的教师们读书笔记可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大、小字,简笔画等等)。
2、加大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奖励力度
农村教师要想获得骨干资格,确实要比城市学校教师费力得多,他们在简陋的教学条件下,干出好成绩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精力。所以,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应增大奖励力度:在社会地位、经费支持、加薪晋级、评优评模等方面都应比城市学校高或优先一些。
3、不抽或少抽农村优质教师进城
抽、考农村教师进城确实给农村教师铺垫了平台,很多优质教师过五关、斩六将到了城市,使他的教学经历得到质的改变,让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不过,如果过多、过繁、过于集中,就会导致农村教学教研开展无门,形成恶性循环。
4、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去,定点锻炼几年
很多县都在尝试考虑实施将一部分富有教研经验的优秀教师输送到农村去,支援农村学校的教学教研,利用“好”带“差”、“会”带“不会”、提高整体师资教研水平的方案,方案可由教育局领头,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定。
5、资源共享,乡(镇)、片、点多层面开展农村教研
让新课程实验(基础)介入到各乡(镇)、片、点校、形成点、面联动教研。在学校教研资源相互支持、相互支援的基础上,将校际教研一般安排为一年或半年一次;半年一次的是较小区域的教研活动;一年一次是全乡(镇)区域的教研活动。这大部分可采用“课”的形式,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交流对教学理念、课标、教材、教学方法的种种看法。这个交流虽以“课”和讲座为主基,但不主张评孰优孰劣,只是讨论、切磋、研究问题。
6、“模仿到内化”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
农村学校在教学教研中从课例、学术讲座、上级下达的课题的探讨到较大范围的尝试实践,其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恰当的链接环节,这个链接环节就是在理念转变的初级阶段“仿中学”、“跟着做”。鉴于目前农村相当部分教师的现状,“仿中学”、“跟着做”、先形似后神似的研究过程显得非常现实和必要。当然,也应和真正“穿新鞋走老路”区别开。
7、拓宽乡镇、村、片、点校研究面,加大联研力度
农村学校教研工作确实是困难重重,各级教研部门教研员出于主客观的原因,很多时候顾及不暇,必须针对性、时效性较强地向其它乡镇学校的教师发出邀请或要求访问他们,增加教师间的交流机会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样,教师们获得经验时希望分享的主动行为就会渐渐多起来,教研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8、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岗位成才
在教育部的督促下,我国普及了远程教育,在农村片、点校都实现了一模块至二模块,给教师们带来教研教改的优质新信息。所以,农村学校领导要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在教研上实行“岗位上练兵,岗位上成才”。可分四步走:(1)教研方法上要注意“设疑”与“质疑”的整合。(2)研究思维方式上要注意“收敛”与“发散”的整合。(3)教师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组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4)与其它专家、学者在网上交流教学教研的得与失。
农村学校大都由于地域分散造成信息分散、隔绝、不畅,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学点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多年来未参加过乡镇层面的教学教研的现场观摩、交流。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随着优质师资向城市流失过大,城乡差距进一步增大,使教研骨干本来就少、教研机制欠活的农村学校教研变得更加缺乏生命力。而农村学校在各地所占比例最大,它们教研的不力,必然导致全局教研工作受到影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阻碍重重。
二、解决农村学校教研“瓶颈”的对策
1、讲求实际,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在片校、点校的教师们,一人要上几门课,一个教研组往往由一个至两个教师组成,平常马不停蹄地上课、备课,根本无时间与同行切磋,更不要说涉足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参加乡镇层面的教研活动。往往备完课已是深夜,还得完成大字、小字、笔记的多少定额。由此,便会产生不少“猫腻”,请学生写大字、小字或抄笔记。所以,类似的学校完全可以实行继续教育的“一国两制”:片区校、教学点的教师们读书笔记可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大、小字,简笔画等等)。
2、加大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奖励力度
农村教师要想获得骨干资格,确实要比城市学校教师费力得多,他们在简陋的教学条件下,干出好成绩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精力。所以,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应增大奖励力度:在社会地位、经费支持、加薪晋级、评优评模等方面都应比城市学校高或优先一些。
3、不抽或少抽农村优质教师进城
抽、考农村教师进城确实给农村教师铺垫了平台,很多优质教师过五关、斩六将到了城市,使他的教学经历得到质的改变,让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不过,如果过多、过繁、过于集中,就会导致农村教学教研开展无门,形成恶性循环。
4、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去,定点锻炼几年
很多县都在尝试考虑实施将一部分富有教研经验的优秀教师输送到农村去,支援农村学校的教学教研,利用“好”带“差”、“会”带“不会”、提高整体师资教研水平的方案,方案可由教育局领头,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定。
5、资源共享,乡(镇)、片、点多层面开展农村教研
让新课程实验(基础)介入到各乡(镇)、片、点校、形成点、面联动教研。在学校教研资源相互支持、相互支援的基础上,将校际教研一般安排为一年或半年一次;半年一次的是较小区域的教研活动;一年一次是全乡(镇)区域的教研活动。这大部分可采用“课”的形式,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交流对教学理念、课标、教材、教学方法的种种看法。这个交流虽以“课”和讲座为主基,但不主张评孰优孰劣,只是讨论、切磋、研究问题。
6、“模仿到内化”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
农村学校在教学教研中从课例、学术讲座、上级下达的课题的探讨到较大范围的尝试实践,其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恰当的链接环节,这个链接环节就是在理念转变的初级阶段“仿中学”、“跟着做”。鉴于目前农村相当部分教师的现状,“仿中学”、“跟着做”、先形似后神似的研究过程显得非常现实和必要。当然,也应和真正“穿新鞋走老路”区别开。
7、拓宽乡镇、村、片、点校研究面,加大联研力度
农村学校教研工作确实是困难重重,各级教研部门教研员出于主客观的原因,很多时候顾及不暇,必须针对性、时效性较强地向其它乡镇学校的教师发出邀请或要求访问他们,增加教师间的交流机会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样,教师们获得经验时希望分享的主动行为就会渐渐多起来,教研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8、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岗位成才
在教育部的督促下,我国普及了远程教育,在农村片、点校都实现了一模块至二模块,给教师们带来教研教改的优质新信息。所以,农村学校领导要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在教研上实行“岗位上练兵,岗位上成才”。可分四步走:(1)教研方法上要注意“设疑”与“质疑”的整合。(2)研究思维方式上要注意“收敛”与“发散”的整合。(3)教师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组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4)与其它专家、学者在网上交流教学教研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