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天平的衡量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qi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心理辅导室曾收到这样一封学生来信:
  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我从小学三年级就一个人住,很多事情必须自己独自面对、独立决定,我一度为自己的独立而自豪。然而,现在我开始在一件件事情面前不知所措,开始恐惧社会,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我发现周围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困惑:我们从小接受最传统的教育,如今却看到欺骗的行为大行其道;看到不诚信被不断地奖励;被告知要成功必须不择手段;助人为乐的被当作疯子。我们从小所形成的原则并不为这个社会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潜规则”。我们一遍遍地在挑战自己的标准的道德原则,一些人选择颠覆价值观去获得社会的认可,一些人选择坚持而放弃一些权利,一些人选择将心灵与行为分离,无论做哪一种选择,痛苦都是可想而知的……
  学生的来信反映出的是教育中的道德两难问题。道德两难问题教学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道德故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处于低一级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学生主动向高一阶段转变。
  
  二、有关概念界定
  
  1.道德两难问题
  这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而且两者不能兼顾的冲突情境或者问题。它考虑的是在道德观念下的取舍问题,而不是事件本身的现实性问题,是考量人的道德观念。
  2.价值观澄清
  拉斯思、西蒙认为:教师、咨询者、父母、领导者决不能企图在青年人中直接劝导和慢慢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因为这将会妨碍青年人正在发展的、那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教育者的任务仅仅是为个体价值观的选择和确认提供一种情境或机会。价值观澄清要求教师营造出开放、鼓励、接纳与尊重的气氛,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进行选择的能力,能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处理问题。
  
  三、道德两难问题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
  真正的道德认知包括领会道德知识,进行道德评价,形成道德信念。道德的领会是学生具备道德认知的前提,道德认知还应涉及受教育者对这些知识信不信、接受不接受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培养道德认知时还必须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并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信念。为此,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经常运用自己的道德知识来进行评价。而在应用“道德两难问题”进行教学时,必然要求学生进行道德分析和判断,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能使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从肤浅到深刻不断地发展,并最终促使其道德信念的形成。
  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的结果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这个过程却让每个参与讨论的学生在不停地思考着。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促进青年人形成信赖、尊敬、责任感、关爱、公平等核心价值观念,就应该采用所有能达到目标的最好的方法。而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无疑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和判断的机会。在“不跪的人”一例中,学生经过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热烈的讨论,就会越来越敬佩孙天帅的可贵人格,并被他的爱国情操深深感染,这就能激发学生一种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实际的情感体验。
  3.锤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正是道德产生的前提。如果仅仅给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当学生真正面对这些冲突和矛盾时,就会不知所措,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而经过“道德两难问题”在教学中的长期运用,一次次的熏陶,一次次面临“两难”时的抉择,能不断地锤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当学生真正遇到需要抉择的事件时,将能比未经训练的同龄人更快地作出恰当的选择,所以“道德两难问题”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能起到一种替代强化的作用。
  
  四、道德两难问题的应用步骤
  
  1.基础阶段
  在应用“道德两难问题”进行教学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水平,这是应用“道德两难问题”的前提。只有了解了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水平之后,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两难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密切接触学生,通过了解、观察、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实际道德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
  2.预设阶段
  只有设计合情合理,与学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道德两难问题”才能进行有效教学:第一,设计的情境必须是真实或者是可信的。第二,设计的情境必须包含两条道德规范,而且只包含两条道德规范。因为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涉及三种或更多的道德规范的冲突情境异常复杂,不适宜其思维水平,也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涉及的两条道德规范在设计的情境中必须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
  3.思考阶段
  平时,家长和教育者认为向青少年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是天经地义的,但很少去关心他们的内心感受和实际效果。其实,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下,提高青少年的价值思维能力比告诉他们对错更重要。每个人都是基于自己选择的价值观去生活的,人与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首先取决于家庭背景、性格类型,以及信仰体系。让学生依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自己思考、独立体验,并对问题作出具有个性的判断,尝试初步的体验是提高道德水平的基础。
  4.辩论阶段
  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失衡,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这是应用“道德两难问题”教学的关键。这时必须注意小组应由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于他们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断,触动其原有的道德经验结构,产生不满足感;相反,如果讨论小组的学生之间在关于某一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中很容易得出一致意见,甚至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分歧,这就不可能达到应用“道德两难问题”的初衷。
  5.内化阶段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这是应用“道德两难问题”的最终归宿。因为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意见分歧和失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在学生出现意见分歧和失衡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和辩论,做出判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考虑他人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最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当然,“知”是为了“行”,当学生能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后,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五、几点思考
  
  1.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判与继承
  两难问题道德教育难以用纸笔测试其效果,并且具有潜移默化、生效滞后的特点。科尔伯格认为给予儿童适当的情境,为他们提供引起认知冲突的两难问题,儿童通过同伴间讨论能主动地建构起更高一级的道德判断体系。而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的是传授式的教学,在实践中运用两难问题讨论法尤其要注意深刻理解其深层价值取向。在深刻解读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及其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基础上,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践,大胆创新,从而形成一种包摄性更强,广泛吸收现代新型教育理念的教学法。这里的问题既包括与学生密切相关、有切身体会的两难问题,也包括走出柯尔伯格坐在教室里讨论的藩篱,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两难问题,并作出判断和行动。
  2.无原则的容忍方法
  人们似乎模糊地感知到,解决文化多元主义的两难问题,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采取容忍的方法,似乎这足以使人们坚信能超越两难问题。然而,这一方法是建立在道德的流沙上的。当人们试图去减少这些差别是无意义的,把容忍作为万能药,暗示要使多元文化发挥作用需要放在两个或多个文化之间的关系上,不是不管它们的不同,而是因为它们的不同。但是,容忍本身太易变了,无法逃避两难问题,它或者陷于道德相对主义的流沙中,或者失之于使植根于文化的道德观点的规则合理化。总之,它不直接面对两难问题,代之以道德差异的方面,并废除任何文化多元主义的价值应用。
  3.讨论法应与角色扮演、移情等方法相结合
  两难问题讨论法可与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灵活运用。如将角色扮演与两难问题讨论法相结合,能加深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真正融入问题的情景中进行道德讨论。此外,还可将两难问题讨论法与移情等方法相结合。或采用“圆桌时间”,这是近年来在欧美日益流行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它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围坐在一张圆桌周围,平等分享思想和感情;围绕一个清晰的任务,尽量按顺序发言,在听他人讲话时要抱着尊重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对圆桌内成员的谈话做出消极的评价和解释;参加者还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的成年人加入,讨论内容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交流,也可以灵活地加入游戏、故事、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圆满的人生意味着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意味着一种成熟独立的成年生活。希望学生能按照他所决定遵循的道德观和标准来生活,他的人生同别人一样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然而即便是疾风骤雨,也不能使他偏离内心的道德观。这些道德观将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定,自尊并且自信,超越环境的影响,并将在他的一生中都发挥作用。[e]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中学 311400)
其他文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育的时期,他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对精彩的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对游戏情有独钟。他们通过游戏吸收信息,了解人生,认识社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而
期刊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实际上,物理难学就难在物理情景不清,从而无法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造成的。可以说,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所谓物理情景就是利用实物、音响、图形、模型等形象化的东西创设的,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通过形象思维,运用经验、表象、意象等,迅速、准确地形成的物理图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现行物理高考说明中也明确提出: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
期刊
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若堪称经典,当是影响当世而又超越时空、影响后世的。正因为其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去挖掘哪些价值呢?    一、知识价值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取许多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祝福》、《荷花淀》、《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国论》、《阿房宫赋》、《长亭送别》、《雷雨》等,从中学生
期刊
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经过应试教育的考验,又面临着素质教育的挑战。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尚有诸多问题,素质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与选择,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    一    在国际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担负着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品格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责任。而我国教育现状如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势越来越显得严峻,教师和学生都感
期刊
笔者基于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对课程价值的要求,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对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2B)的Unit 15 Destinations口语课做了以下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旅行的目的地,内容具体涉及介绍世界旅游名城、如何办理出国旅游手续、出国旅游前的计划和准备等。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的。  第一步:导入  和学生一
期刊
随着各专家人士对新课改形势的深入研究,语文课改也有了长足发展,并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但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莫衷一是。作为新课改浪潮中的一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笔者谈一下对阅读教学工作的一些浅见。    一、新课改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为学
期刊
本课为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复习课,通过学生生活实际,沟通英语课堂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采用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创设的自然生活情境中主动、愉快地运用和复习本单元英语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案例    片段一:复习1到10十个数字单词的拼写  师:Hello! What class are you in? What grade are you in now?  生:Cla
期刊
中学生能否写出一篇条理清楚、中心突出,并有一定新意的文章,能否写出格式正确、明白无误的各类应用文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每个语文教师最有兴趣研究的课题。    一、作文教学的起始段——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好作文应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古人也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但是,感到言之无物却正
期刊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我们学校在1997年就开设了微机课,从那时起就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之一,但这个喜欢同语文、数学课的喜欢不能同日而语。大部分学生喜欢它是因为好玩,而且没有考试压力。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它是学生们的一片“乐土”。可以
期刊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然而每年的学校军训,每次都有学生晕倒和体力不支退场的,而且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学生的体型也向“胖无力”、“豆芽菜”方向长,这些学生体育课一圈跑下来面色苍白,气喘吁吁,严重的甚至发生晕厥。体育中考1000米的满分标准由以前的3分25秒降低到现在的3分40秒,800米满分标准由以前的3分10秒降低到现在的3分25秒,这样还有大部分学生跑不到满分,甚至达
期刊